《观我生赋》中颜之推的华夏文化情感

2015-04-09 08:03贾国庆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颜之推

★文学研究★

《观我生赋》中颜之推的华夏文化情感

贾国庆

【摘要】颜之推最为人所知的乃是其著有《颜氏家训》一书,然另一赋篇名作《观我生赋》却鲜有人注意。此赋的重要价值意义不仅在于其文学造诣很高,更重要的其主题立意反映了在胡人统治中国这种时代大背景下文人的文化情感。颜之推所受思想与其家世和个人背景深深影响着他的民族文化情结。在《观我生赋》中,颜之推把个人遭遇与华夏文化联系在一起,是汉族文人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个人命运与华夏文化息息相关的情感。

【关键词 】颜之推;《观我生赋》;华夏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贾国庆,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辽宁大连,邮编:116081)

The Emotion of Huaxia Culture in Guan Wo Sheng Fu by Yan Zhitui

Jia Guoqing

Abstract【】The Family Instructions of Master Yan is the most widely-known book written by Yan Zhitui, but Guan Wo Sheng Fu , another masterpiece of his, is rarely known by the public.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ode not only lies in its high literary attainments,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theme of the ode reflects scholars' cultural emotion during the era when the Northern barbarian tribes ruled China. Yan Zhitui's thoughts, family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deeply affect his national culture complex. In Guan Wo Sheng Fu , Yan Zhitui connects his personal encounter with Huaxia culture, and tha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Han nationality scholar expressed the emotion that individual fa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hole Huaxia culture in literary works.

【Key words】Yan Zhitui; Guan Wo Sheng Fu ; Huaxia Culture

作为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为众人所熟悉的是在音韵、训诂、书法等诸多方面的卓著成就,或是因《颜氏家训》一书而对他情有独钟,对其研究无外乎该书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或是对其文章风格、内容进行品评鉴赏,而对赋作名篇《观我生赋》远没有对《颜氏家训》一般用情极深。然唐人把他放在《北齐书·文学传》之中,并收录《观我生赋》一文,可见时人对该赋的重视程度。《观我生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文学方面的造诣,而且在于其主要思想是反映了在外族入侵统治中国这种特殊时代背景下文人的文化情感。从“永嘉之乱”到北朝灭亡,胡人一直统治着中国北方地区,和汉族之间冲突矛盾十分激烈,处于压迫状态下的文人其心情何其悲愤何其压抑,创作了众多表现亡国悲情思想的文学作品,但众多文人却从未正面表现在这种环境之下对华夏文化的悲叹,而唯有此赋以悲愍华夏文化为主题。

一、颜之推生平

《颜氏家训·诫兵》:“颜氏之先,本乎邹鲁。”[1]说明邹鲁是颜之推的第一祖籍。颜之推为其长子起名曰“思鲁”,可见他对第一祖籍的重视程度。邹鲁乃是今山东曲阜一带。《北齐书·颜之推传》记载:“颜之推,字介,琅琊临沂人。”说明在当时户籍册上记载颜家地望是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是颜之推第二祖籍。

西晋末年,五胡起兵,中国遭遇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因外族入侵而造成的亡国,北方世家大族纷纷流亡江南,颜家也未能幸免,迁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并在此居住数代之久,建康实际上是颜之推第三故乡。颜之推于中大通三年生在江陵,直到被俘北迁一直在江陵居住。事实上,他一直受到的是荆楚文化的熏染,他为次子命名“愍楚”,足以表明他对荆楚故乡的怀念。

又是中国之不幸,颜之推之悲哀,五胡之乱后侯景之乱再次发生,颜之推被俘,几次惨遭杀害,被押往建康,直到叛乱平息他才有幸回到江陵,被萧绎任命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奏命校书。两年之后,西魏攻陷江陵,颜之推再次被俘迁往长安,在迁移途中,年仅二十四岁的颜之推看到的是南迁世族魂牵梦萦的华夏神州已为胡人糟践的满目疮痍,身为北方世族后人,他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无时无刻不想回归江南。556年北齐将梁朝宗室萧渊明送回南方,“凡厥梁臣,皆以礼送。”[2]颜之推 “闻梁人返国,故有奔齐之心。”[2]趁着赴职的机会,出逃北齐。“值河水暴涨,具船将妻子来奔,经砥柱之险。”[2]“时人称其勇决。”[2]

颜之推到达北齐之后,受到齐文宣帝的热情款待。“显祖见而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2]第二年陈霸先取代梁朝建立陈朝,颜之推南归的计划被彻底打破,其间被任命为赵州功曹参军等一系列非高官之位。但在文林馆任职期间,其才华横溢深得时人赏识,不就被迁升中书舍人,为皇帝所重用。

原本以为此后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过下去,可当北周的军队攻破邺城之时,颜之推又一次遭到厄运,再一次被俘回到长安。三次被俘皆是胡人所为,给他留下的是刻骨铭心的伤痛和耻辱,悲悯个人命运已经不足以表达内心的不平和愤怒,写下了悲悯华夏文化的《观我生赋》。

二、《观我生赋》主题立意

《观我生赋》是唯一载入《北齐书·颜之推传》的作品,虽然没有序,但在正文之外有着详细的自注。全赋的重点乃是叙述颜之推一生之中的三次重大人生转折,经个人遭遇与华夏文化联在一起,讲述华夏文化和一己人生的厄运。

开篇第一句点名了全赋的主题:外族胡人与汉族矛盾的对立与不可调和。

仰浮清之藐藐,俯沈奥之茫茫。

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

内诸夏而外夷狄,骤五帝而驰三王。

汉魏《公羊》学者认为王道的渐化趋势是由内及外,先夏后夷。换言之,王道所渐,从内到外,由夏及夷,而并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说用夏变夷才是正道,用夷变夏则是反动。可是,颜之推放眼所望,看到的却是华夏文化一直经受胡族文化的侵蚀,以至于到了现在,面对胡族的强势入侵一点抵御能力都没有,最终造成亡国的结局,内心感到一阵阵悲哀,不得不抒发心中的感慨。在文章里,他随后展示了自春秋以来用夷变夏的逆动趋势:

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摧以云亡,

哀赵武之作蘖,怪汉灵之不祥。

此处“赵武”指的是春秋时期学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汉灵”是指爱吃胡饼的汉灵帝,是他们开了用夷变夏的先例,在颜之推看来,这些正是后来胡人践踏华夏文化的祸源。文章接下来写了“五胡乱华”:

旄头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

瀍涧鞠成沙漠,神华泯为龙荒。

四句文字之中有两个典故说明华夏文化的悲哀。瀍、涧原本是鲁国两条河流的名称,用来代指孔子的故乡,象征华夏的正统文化。“神华”正是华夏神州之意。“沙漠”“龙荒”意指胡人故土。而如今瀍涧变成“沙漠”,神华沦为“龙荒”,所有华夏神州大地现如今都被胡人所侵占,多么令人悲哀!

虽然五胡乱华之时颜之推并未出生,发生地也仅限于北方地区,虽然有所耳闻,但却从没有亲身经历。颜之推生活的江南,本是华夏文化得以延续的地区,但是胡人的存在也让这种和平局面被彻底打破。“侯景之乱”的发生,没有一个人能逃过这场悲剧,在赋中颜之推并没有只是关注个人的遭遇,而是更多地为华夏文化遭到胡人打击感到悲哀:

自东晋之违难,寓礼乐于江湘。

迄此几于三百,左衽浃于四方。

咏苦胡而永叹,吟微管而增伤。

就狄俘于旧壤,陷戎俗于来旋。

慨《黍离》于清庙,怆《麦秀》于空廛。

鼖鼓卧而不考,景钟毁而莫悬。

野萧条以横骨,邑阒寂而无烟。

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翦焉。

独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弦。

经长干以掩抑,展白下以流连。

深燕雀之余思,感桑梓之遗虔。

得此心于尼甫,信兹言乎仲宣。

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颜之推被俘之时在建康的所见所闻。他选取了一些词语和典故来悲叹华夏文化:“微管” 、“《黍离》”“《麦秀》”“昭君” 、“鼖鼓卧而不考,景钟毁而莫悬”。“侯景之乱”结束之后,梁元帝即位,然谁曾想到,西魏胡人的军队又兵临城下,颜之推再一次看到了华夏文化被破坏的悲剧:

民百万而囚虏,书千两而烟炀。

溥天之下,斯文尽丧。

怜嬰孺之何辜,矜老疾之无狀。

夺诸怀而弃草,踣於途而受掠。

冤乘舆之残酷,軫人神之无狀。

载下車以黜丧,揜桐棺之蒿葬。

云无心以容与,风怀愤而憀悢。

井伯饮牛於秦中,子卿牧羊於海上。

留钏之妻,人衔其断绝,

击磬之子,家缠其悲怆。

“书千两而烟炀”,“溥天之下,斯文尽丧”等句,更是作者在悲叹华夏文化被残毁的心痛,对华夏子孙被外族蹂躏的悲悯。作者在北迁途中的经历,更是表现出他的华夏文化情感:

若乃五牛之旌,九龙之路,

土圭测影,璇玑审度,

或先圣之规模,乍前王之典故,

与神鼎而偕没,切仙宫之永慕。

尔其十六国之风教,七十代之州壤,

接耳目而不通,咏图书而可想。

何黎氓之匪昔,徒山川之犹曩。

每结思于江湖,将取弊于罗网。

聆代竹之哀怨,听《出塞》之嘹朗,

对皓月以增伤,临芳樽而无赏。

在路途中颜之推看到的尽是已经被胡化了的人民,耳边听到的也全都是胡人的音乐。对华夏文化被玷污,被糟蹋的伤痛,难以言说。

颜之推后来逃出了长安,到了邺下(河北临漳),北魏洛阳的官僚和文人几乎都迁到了邺城,汉化的风气依然很浓厚。颜之推在北齐末年还进了“文林馆”,亲自为华夏文化的维系和发展尽一份自己的努力。可是,随着北周打败北齐,颜之推成了囚徒,颜之推所想象的如果汉化政策在北齐得以实行,北齐可以不灭,华夏文化之正统可以恢复的美好愿望也随之破灭:

予武成之燕翼,遵春坊而原始;

唯骄奢之是修,亦佞臣之云使。

惜染丝之良质,惰琢玉之遗祉。

用夷吾而治臻,昵狄牙而乱起。

这段话讲的是北齐政坛最后一次胡汉冲突及导致的国家灭亡,华夏文化恢复无望的结局。“武成”乃北齐皇帝,“夷吾”本是春秋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争霸中,使齐国强大起来的能臣管仲,此借指汉人领袖祖珽;“狄牙”即易牙,齐桓公时的乱臣,在此借指胡人领袖穆提婆。那场冲突是以汉人失败告终,所以颜之推无比痛心。

一次又一次的厄运,如果仅仅归结到国家和个人命运已经很难令人信服,作者于是将其归结为华夏文化的厄运。华夏文化一再被蹂躏,作为华夏文化坚定的追随者和守卫者,又如何可以免祸:

余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

鸟焚林而铩羽翮,鱼夺水而暴鳞,

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

夫有过而自讼,始发矇于天真,

远绝圣而弃智,妄锁义以羁仁,

举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

既衔石以填海,终荷戟以入榛,

广寿陵之故步,临大行以逡巡。

向使潜於茅草之下, 甘为畎亩之人,

无读书而学剑,莫抵掌以膏身,

委明珠而乐贱,辞白璧以安身。

尧舜不能荣其素朴,桀纣无以污其清尘。

此穷何由至,兹辱安所自臻?

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麟也。

这段话看起来像是颜之推自悔之意,然则实际上是其自嘲之语。自嘲自怜一直以来是自我坚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相比正面坚持而言更为坚定。颜之推在最后一段终于说出了“观我生”的感悟:他之所以再三遭遇厄运,是自己很不合时宜地为华夏文化张目:“举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既衔石以填海,终荷戟以入榛”。在文章结尾,他用了“泣麟”典故,真可谓大有深意,与开头的“内诸夏而外夷狄”相呼应,再次揭示了《观我生赋》主题所在。麒麟象征圣人和华夏正统,既然已死,作者仍孜孜不倦为之追求奋斗,所经历的身心痛苦何必怨天尤人?!文章写到这里,悲悼个人命运与华夏文化同命运的主题达至高潮。

胡汉文化冲突自西晋灭亡到北朝结束近三百年的都令人纠缠不清,但更多地是出现在政治和文化领域。在北朝文学作品中,这一主题虽然一直都存在,但从来没有全面正面的陈述。《观我生赋》把个人、国家遭遇与华夏文化的命运相联系,使胡汉文化势不两立的观念第一次成为文学作品的主题。在那个中国第一次经历外族统治,胡族处于强势,汉族处于劣势,华夏文化经历强烈冲击的时代,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三、颜之推与《观我生赋》之主题

颜之推有如此强烈的民族文化情结,和他家世和个人的特殊背景相关。如前所述,颜之推第一祖籍在邹鲁地区,是孔子的家乡,儒家学说诞生地。儒家思想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华夏文化的正统性和纯粹性。春秋时期齐国成功抵御了北方胡人的侵扰,在尊王攘夷竞争中脱颖而出。当时孔子就对在齐国实行改革的管仲发出由衷的赞叹之情:“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3]道出了他对华夏文化的深切担忧。可见在齐鲁之地,从很早的时候起,民族文化观念就很强。颜之推育有二子,长者名为“思鲁”,幼者名为“慜楚”。《北齐书》说,颜之推如此为儿子命名,以示“不忘本也。”[2]细细想来,在颜之推情感世界中,“慜楚”表明怀念故乡,而“思鲁”则为坚持华夏文化之意。为儿子命名属于私事,说明他在私下里,更看重与孔子同乡之地望,表现了他对华夏文化正统的强烈认同感。

颜之推固守华夏文化还表现在生活之中,他总是站在热爱华夏,反对胡化的立场上。当很多汉人都以学习鲜卑语和弹奏胡乐器琵琶为时尚之际,他却拒绝如此,提醒儿子不要跟从:

齐朝有一士大夫,尝谓吾曰:

“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

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

吾时俛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

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其他人教孩子学胡人文化,觉得能服侍公卿人生就已经满足,颜之推却认为即便能因此官为卿相,也不愿意这么做。他对于胡族文化的抗拒,可以说是完全彻底,没有一丝的妥协。

颜之推《观我生赋》表现了作者悲悼华夏文化之立意,承载了深重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具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学特征,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作为儒者文学家,颜之推用自己的方式,为华夏文化呐喊的情感深深的体现在他所著的《观我生赋》之中,可谓不辱使命。我们在赞扬爱国文学的时候,不应该忘记颜之推和他的《观我生赋》。

参考文献

[1]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p348

[2]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p623、p623、p617、p617、p617、p626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p170

[4]田雪.《颜氏家训》中的世族文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责任编辑:黄信]

猜你喜欢
颜之推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History Foretells the Future
职业工作与休闲生活
浅谈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示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颜之推与洛克教育思想的异同分析
论《颜氏家训》对现代语文阅读写作教学的启示
颜氏家训千古传
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启示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