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现状与护理干预*

2015-04-11 04:10封超群
上海医药 2015年8期
关键词:针头胰岛素社区

封超群**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801)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继发维生素、水、电解质紊乱的代谢性疾病。其危害在于高血糖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可造成心血管、神经、肾脏等重要脏器不同程度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亿2千万糖尿病患者,我国约占1/5[1]。预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0亿人受到糖尿病的困扰[2]。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调查显示,我国每天约新增3 000例,每年约增加120万糖尿病患者[3]。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多种多样,胰岛素注射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多数患者需长期应用胰岛素[4]。在社区对居家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使其掌握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基础知识和注射胰岛素的技能,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现就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现状及护理综述如下。

1 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现状

1.1 缺乏疾病及并发症知识

目前,糖尿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保健知识的相对缺乏,导致不平衡膳食、缺乏运动、心理失衡、吸烟、酗酒等所致[5]。张毓洪等[6]的研究表明,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冠心病、高脂血症、不良生活习惯(如喜甜食)、腹型肥胖、吸烟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唐晓君等[7]报道,缺乏体育锻炼、膳食中高能量、高脂肪摄入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由于糖尿病起病慢,病程长,对生命的影响是进行性的,往往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范丽凤等[8]报道,60%的患者是在出现早期并发症后才发现患糖尿病。由此可见,糖尿病处于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治疗效果欠佳的状况,其中广大群众严重缺乏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知识是重要原因之一[9]。

1.2 居家注射胰岛素存在的问题

1.2.1 未轮换注射部位

腹壁是最方便的注射部位,大部分自行注射的老年患者选择腹壁注射,但不注意区域轮换,常年注射会导致局部腹壁损伤[10]。因为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会使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甚至脂肪瘤,发生组织损伤,而在损伤组织内注射胰岛素,可导致胰岛素吸收率下降,或吸收时间延长[11]。

1.2.2 忘记注射时间

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记忆力较差,自行注射时易忘记注射时间。有报道,居家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吃饭时或饭后才想到注射胰岛素,甚至发生因担心胰岛素注射时间不准而放弃,结果导致餐后血糖过高[10]。

1.2.3 注射导致皮肤感染

大部分居家注射胰岛素患者从未接受注射技术培训,不能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消毒时不是由内到外,而是小范围反复涂擦。糖尿病患者全身处于高糖状态,糖是各种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容易发生或加重皮肤感染[12]。郑均燕[13]报道有个别患者因胰岛素注射不当导致皮肤脓肿,并发酮症酸中毒而抢救。

1.2.4 针头多次使用

张清泉等[10]研究发现,158例居家注射胰岛素患者中有139例为多次使用同一注射针头,其中3例患者在2个月内再次入院,其中2例注射部位皮下组织明显增生,出现硬结,并持续高血糖,1例形成腹壁脓肿导致发热。重复使用的针头会变形或变钝,造成皮下组织微型创伤,增加局部痛感及感染,刺激创伤组织释放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在胰岛素作用下,使皮下脂肪形成硬结,不利于以后注射,也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吸收[14]。

1.2.5 不了解胰岛素的不良作用

注射胰岛素过量或注射后进食过少可引起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突发饥饿感、心悸、乏力、脉速、多汗,严重者可出现惊厥、休克、昏迷,甚至死亡[15]。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部分为年老、文化程度较低,错误认为注射胰岛素无不良反应。

2 社区糖尿病防治和胰岛素注射的护理干预

2.1 健康教育

国际糖尿病学会专家提出,除了继续探索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外,加强教育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防治糖尿病的当务之急[16]。健康教育是患者获取和掌握较全面知识和技巧的最佳途径[17]。细致扎实的糖尿病教育是成功治疗糖尿病的根本前提[18]。

2.2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治疗糖尿病最基本的措施,不论糖尿病的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和药物治疗,都应严格执行饮食管理[19]。应指导患者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标准推荐的饮食结构比例摄入各种食物,予以低糖、低盐、低胆固醇、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适量脂肪的饮食。美国营养学会早在1987年就已正式推荐高纤维食品,提倡多吃粗粮、麦皮制品和蔬菜[20]。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限制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子、肥肉、牛、羊油等,少吃油炸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21]。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因其可减慢糖的吸收,且可预防便秘[22]。对于糖尿病患者,无论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有无并发症以及采用何种药物治疗,都应严格和长期坚持饮食疗法[21]。

2.3 加强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包括降低体内胰岛素水平以及增强血糖控制能力,增加能量消耗,降低体重[23]。运动应做到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24]。运动的方式可结合患者的爱好,如体操、打拳、慢跑、球类等。运动中应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携带糖块,若在运动中出现呼吸费力、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应及时停止并补充含糖食品或饮料[25]。

2.4 胰岛素注射技术的指导

2.4.1 胰岛素储存

胰岛素是小分子蛋白,低于0℃时胰岛素活性会被破坏,30℃以上时胰岛素活性会降低。未开启的胰岛素应置于冰箱内2~8℃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在常温下放置28 d,无需冰箱保存[26]。

2.4.2 注射时间

胰岛素注射时间与进餐时间的配合很重要,普通胰岛素必须在餐前30 min注射,这样不会引起患者血糖过低[27]。

2.4.3 注射部位

掌握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很重要。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手臂外侧1/4处和臀部。一般腹部吸收最快,臀部吸收速度中等,大腿和臂部的吸收最慢[11]。针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制作腹部注射定位卡,将腹部(脐周5 mm以外)注射部位分7个象限(右侧上中下、脐下正中、左侧上中下),每周7 d,在7个象限内轮流注射,第2周从离上次注射点2指处再循环[10]。陈灵芝等[28]研究显示,每个注射小区以2.0 cm×2.0 cm面积最佳。

2.4.4 保持针头一次性使用

通过实例介绍和图片,强化患者对重复使用针头危害的认识。重复使用针头时,针尖可能在体内折断,并在体内游走难以取出,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重复使用针头会增加注射时的疼痛感,并导致皮下组织增生和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针头留在注射笔上,既污染药液,增加感染概率,又会致药液从针头溢出,改变混合胰岛素的浓度[10]。

2.4.5 学习无菌技术

胰岛素皮下注射应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操作前要洗净双手,消毒时由内到外,范围达直径5 cm,待局部干燥后方可注射。护士示范讲解注射部位消毒,注射后针头应保留在皮下>15 s,并继续按住注射键至针头拔出,既可保证剂量准确,又不使药液外溢[29]。

2.4.6 了解低血糖反应及处理

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的主要不良作用。根据不同的胰岛素选择进食时间,告知患者普通胰岛素注射后30 min内进食,只能提前,不能推迟[15]。患者应随身携带一些糖果或饼干,一旦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手足麻木等低血糖情况,立即服用。

3 总结

社区护理干预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护士开展社区护理及健康教育干预,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配合相关治疗,掌握自我管理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技巧,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21]。一般经过2~3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形成了自我参与意识,获得了多方面的信息,提高了自我控制疾病和自我健康的能力,从而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21]。

社区护理干预是实施整体护理的形式。社区护理干预形式多样,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应根据患者的需求,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充分利用其资源[30]。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处于发展时期,从社区工作人员到恰当有效的技术和设备,乃至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所有环节都处于摸索中,广泛推广尚需时日。

[1] 张淑春.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7): 263.

[2]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Diabetes atias[R]. 3rd ed.Brussels Belgiu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07.

[3] People’s Daily Online. China has annual increase of 1.2 million diabetes patients[EB/OL]. (2008-02-29)[2014-11-25].http://en.people.cn/200011/14/eng20001114_55162.html.

[4] 王晓燕. 2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治疗[J]. 中国康复, 2005,20(1): 31-32.

[5] 梁万年. 慢性病家庭防治指南[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5.

[6] 张毓洪, 陈启众, 贺宝福, 等. 银川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 2006, 28(2): 95-97.

[7] 唐晓君, 张素华, 李革, 等. 重庆地区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现况调查[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12): 10-12.

[8] 范丽凤, 黄艳, 黄玉荣, 等. 216例糖尿病患者接受教育情况初步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5): 304-306.

[9] 成金罗, 李正洪, 杨淮淮, 等. 开展社区医疗及糖尿病教育的几点体会[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9, 15(6): 326-327.

[10] 张清泉, 沈建江. 糖尿病患者居家注射胰岛素存在问题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理学报, 2012, 19(6): 50-52.

[11] 孙明, 杨侃. 内科治疗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882-884.

[12] 姚阳. 分项学习在胰岛素笔注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 10(8): 64-66.

[13] 郑均燕. 2例因胰岛素注射不当致皮肤脓肿并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J]. 广州医药, 2010, 41(6): 70-73.

[14] 刘凤, 李宇奇. 对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的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4(4): 451-452.

[15] 李莉. 指导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6, 23(1): 63.

[16] 范丽凤, 黄玉荣, 冯霞, 等. 对216例糖尿病患者接受教育情况测试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 1995, 11(9): 11-13.

[17] 王俊俏, 张新宇. 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2, 17(9): 663-665.

[18] 朱艳秋, 李静, 云洁, 等.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及研究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3): 34-36.

[19] 陈辛华.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社区健康教育[J].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 20(2): 109-110.

[20] 刘淮玉, 唐毅, 徐慧华, 等. 社区2型糖尿病营养干预的对比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6): 685-688.

[21] 冯进金. 糖尿病患者的社区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2): 126-127.

[22] 金艳兰. 保障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 落实优质护理服务[J]. 全科护理, 2011, 9(6): 528.

[23] 高景贤, 孙玉娟.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急性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41(3):375-376.

[24] 王淑萍. 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0, 8(10): 130-131.

[25] 郭彦丰. 植入式家庭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外医疗, 2011, 30(5): 58.

[26] 芮秀娜. 糖尿病患者安全注射胰岛素的护理[J]. 哈尔滨医药, 2012, 32(5): 414-415.

[27] 李丽, 冯建军. 长期应用普通胰岛素患者的家庭护理要点[J]. 中国疗养医学, 2000, 9(1): 57-58.

[28] 陈灵芝, 肖天华, 孟金平. 胰岛素注射点间距研究[J].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6, 21(1): 7-8.

[29] 刘秀华.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2): 182-183.

[30] 秦建丽, 文芬草, 王至丽, 等. 糖尿病社区护理需求[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2, 12(1): 42.

猜你喜欢
针头胰岛素社区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