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梯使用中安全事故及其防范的研究

2015-04-16 09:33王孙权
建材与装饰 2015年8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电梯乘客

王孙权

(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000)

对电梯使用中安全事故及其防范的研究

王孙权

(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000)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几乎每一座城市中都纷纷建设起了高层建筑物。在高层建筑物当中,应当利用电梯对人或物体进行上下运输,在这一运输过程中就将会和诸多的安全性问题密切相关。为了切实保证电梯能够安全运行,就应该针对安全事故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这样一来便能够有效降低电梯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同时降低相应的财产损失,减少生命损害。所以,应该切实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从根本上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国家也可以指定相关的制度、规范,这样一来便能够为维修、保养工作以及使用公司提出具体的行动准则,充分保证电梯管理及其维护工作可以落到实处,尽量防止电梯安全事故的产生。

高层建筑;电梯使用;安全事故;防范

所谓的“安全”就是指无任何危险并不发生事故的情况。“事故”指的是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人员伤害、死亡、财产损失或者一些其它以外事件。关于电梯的概念,《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当中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指的是动力驱动,通过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着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进行平行或者升降运送人或货物的机电设施,具体包含自动扶梯、人和货电梯以及自动人行道等等。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因会涉及到诸多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物的不安全状态,这些都将会引发安全隐患,或者是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当前电梯的应用已经逐渐广泛起来,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诱发了诸多的伤害,而这些安全事故及其诱因也成为了人们当前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1 电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电梯制造及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当中,对电梯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如下的归类:

①剪切;②坠落;③挤压;④电击;⑤火灾;⑥被困;⑦撞击;⑧因下面因素引发的材料失效:a.磨损;b.机械损伤;c.锈蚀。

2 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电梯安全事故

一部电梯的日常使用、维护、保养以及管理,均不能没有人行为的参与,所以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电梯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使用电梯的行为不够规范

据统计,近年来国内所发生的电梯使用事故,大多都是由于电梯使用者严重缺少安全意识,在实际实际中往往操作不当,这样一来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乘客在电梯中打闹、依靠轿门、随意敲击按钮以及强行扒门等都可能会造成电梯运行问题。电梯安全装置在随意动过,将会使乘客被困在轿厢当中。在被困之后,轿厢当中采取过激的行为,用力敲打敲门,试图强制将轿门扒开,或是从轿顶部的安全逃生窗处逃生。实际上,没有专业人员的协助救援,独自逃生将变得特别危险。在处于关闭状态中的电梯层和轿门,乘客切不可担心不能及时进出轿厢而使用手脚等部门直接阻止轿门的关闭,这样也会致使轿门系统出现问题,进而产生较为严重的后果。

乘客随意将烟头或者纸屑丢弃到电梯地坎当中,同样也会影响到轿门的正常关闭,触发井道当中的安全保护装置。

由于乘客等候电梯时间较长,进而用手不停的敲击电梯按钮、按动消防按钮,以及用力敲打层门等,这些行为也都将造成电梯出现问题。

在电梯满载的情况下,强行进入电梯或者小孩没有家长的陪同而独自乘坐电梯等,这些行为也都将诱发安全问题。

2.2电梯工作人员无证操作或者违章操作

根据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当中的第38条规定,特征设备从业人员需要严格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经过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考核合格,获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设备从业人员证书,这样才能够从事相关的作业及其管理工作。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电梯使用单位,诸如物业公司,他们往往直接聘用无证的电梯工人来操作电梯;电梯维修及保养公司也往往派遣无证的新工人来保养电梯。上述行为从表面上来看大大节省了工作成本资金的投入,然而从长远来看却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没有经过系统安全培训且毫无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根本没办法保障电梯的安全使用。

2.3电梯使用单位在自身管理制度方面存在不足

电梯使用单位未充分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检查规定》当中的相关条款来制定符合单位具体情况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这也是造成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电梯使用单位需要建立包括以下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电梯操作人员守则、安全技术档案、应急救援措施、三角钥匙管理制度以及定期检查和日常养护等等。

因部分电梯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对电梯安全认识程度不够,将电梯作为普通设备看待,而未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电梯安全使用制度,这也是诱发电梯安全事故的又一因素。

3 物的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电梯安全事故

这当中所说的“物”,主要指的是电梯,其不安全的状态也是造成电梯事故的原因。电梯安全性能不仅依靠安全技术措施,同时还包含了多种机械、电气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有电气安全回路、层门门锁、限速器-安全钳以及行程限位等等。其中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轿门系统安全装置接触不良,层门门锁机械锁装置紧索程度不够,验证紧索的电气装置认为短接或者失效,在电梯开门时能够继续运转。

(2)接触器接触不良,致使接触器无法正常吸合断开,最终电梯无法正常运行。

(3)电梯的电气安全回路被短接。金额丧失了保护性。

(4)限速器-安全钳出现问题,在电梯处于失速时无法停止运转。

(5)电梯超载保护装置被损坏,电梯超载依然能够运行。

(6)电梯机械方面出现问题。诸如,电梯电机运转异常,热量过大,润滑不良,致使垂直偏差较大,电梯平衡系数和标准要求相差太大;电梯轿门、层门安装不合理;电梯制动器扎瓦被严重磨损等。

4 电梯使用中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

按照海因里希“多米诺骨牌”原理,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终止事故联锁进程,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防止电梯安全事故的产生应该重点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进一步加强电梯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电梯使用单位一定充分意识到,自己对电梯管理工作的义务与责任,重点从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高度,履行自身的职责,建立健全电梯安全管理机制,防止由于管理工作问题诱发电梯安全事故。

4.2进一步规范电梯操作、维修、保养人员的工作行为

电梯操作、维修、保养人员一定要在取得特种设备从业资格证书之后再上岗作业。并且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电梯安全操作规定开展工作,不得出现违章操作的行为。

4.3利用安全宣传、电梯中张贴安全警示内容规范乘客使用电梯的行为

一般来说,大多数电梯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乘客未正确使用造成的,所以这项措施至关重要。在乘客严格遵守电梯使用规定的情况下,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势必会极具降低。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生活、工作过程中电梯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不容忽视,这主要是因为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若是出现了安全事故,将会对人们的经济利益以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为可以切实降低事故的产生频率,应该针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而在日常生活当中,则应该不断提升人们使用电梯的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确保电梯安全使用工作可以全面开展,从而使电梯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1]吴雨,李泽宇,李景坤,李旭.电梯支撑城市公共安全运转的实证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02):11~12.

[2]农灵四,李兆新,魏天明.电梯安装的若干质量问题与原因分析[J].标准计量与质量,2003(S1):02~03.

[3]吕文斌,沙凤全,曲刚天.太原市玻璃瓶厂货梯剪切运料员致死事故分析[J].大众标准化,2005(09):03~04.

[4]闫海英,黄波,王晓喃.物联网在电梯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08):03~04.

[5]张东平,胡立东,吴仪语.安全评估中的专家系统法及应用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01~02.

TU857

A

1673-0038(2015)08-0070-02

2015-1-26

王孙权(1983-),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电扶梯安装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电梯乘客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嫦娥五号带回的“乘客”
更正启事
最牛乘客
西部特种设备网
被困电梯以后
车上的乘客
高铁丢票乘客索退款被驳回
电梯不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