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质分析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5-04-16 09:33卿光华
建材与装饰 2015年8期
关键词:化验环境监测水质

卿光华

(重庆市江津区环境监测分中心 重庆市 江津区 402260)

环境污染物质分析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卿光华

(重庆市江津区环境监测分中心重庆市江津区402260)

质量控制是水质分析化验结果准确性的必要基础,因此要想准确的完成水质分析化验工作,就必须严格的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消除数据误差。

环境污染;物质分析;常见问题;建议对策

引言

为了保证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需要在环境水质监测的整个过程中融入质量控制和保证,进而提高水质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给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使其做出正确的水环境保护决策。

1 影响质量控制在水质监测分析中的因素

1.1人为因素

进行水质化验工作的是人,因此人为因素是水质分析化验中影响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因素。化验人员的整体素质、责任心、专业技能等对整个化验的质量控制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进行水质分析化验的分析人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责任心,并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积极的工作态度,这样才能够对水质有一个准确的检测结果。

1.2设备因素

实验设备是进行水质分析检测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设备的优良是影响水质分析化验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使用实验设备进行化验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从而能够满足水质分析化验的需要。例如,在化验时经常用到的玻璃仪器,如果玻璃仪器中存在其他杂质就会影响到水质化验的结果,因此为了确保化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一定要确保实验设备的质量,并且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以保证水质分析化验的要求标准。

1.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水质分析化验结果产生影响,能够导致分析数据的不准确。例如空气湿度很低时会有静电作用,这样就会影响测定仪器的准确性。如果空气中悬浮物带电科技或其他污染物吸附到仪器表面,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另外,实验室的温度对仪器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会对水质分析化验结果造成影响。

2 环境污染物质分析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1监测项目没有针对性

我国地表水水质的监测常规工作基本有两项:①监测地表水断面的水质。②监测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我国监测地表水断面的指标将近27项,涉及到的范围包括:水温、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硒、砷、汞、镉、六价铬、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铅、氰化物、pH值、溶解氧、挥发酚、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等等。我们国家用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23项基本项目作为监测饮用水的水源地常用标准的指标。饮用水源地监测的23项指标和地表水断面水质的27项指标许多年来几乎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从这些监测指标整体来看,大部分是以重金属和综合性指标作为主要的监测指标,无机离子、营养物还有微生物等则是其次较重要的指标。由此可以看得出在我们国家以有机污染为主存在于城市的河流及各大水系之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之中应用到至今为止,在各个地方监测站的地表水常规监测项目长期以来都没有变过,监测的指标也就局限在十几个项目,例如:汞、铅、镉、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砷、六价铬、氨氮、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等。长期的实践证明了要真实清晰地表征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这种重复一成不变的监测方式是不符合实际的。

由于我们国家的城市河流以及各大水系的污染已有机污染为主,所以着重于这方面指标的监测,有机物的项目在监测指标中的表征全都是属于综合性的指标,但全面各个断面水质的具体情况并不能代表,这也就表示以此水质监测项目的方式在具体操作中太过于宽泛模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地表水的常规监测的项目操作中,可以采取根据不同的污染源,对于那些危害大的污染源、有害物中出现频率高的指标作为具体和重点的监测对象,从而保证水质监测的有效性。如果总是一直反复投入去监测这些标准允许范围内的监测项目,不但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而且还会在监测中产生实验废液,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污染,给环境带来破坏。所以建议在今后监测项目中,对于常年都没有被检出来的监测项目,像重金属以及无机化合物这类项目指标,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周期性、反复的测定,可以适当将监测时距拉大,将重点放在经常出现有影响的项目指标上。

我国江河湖泊因地域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的污染源,有害的污染物的浓度和种也是千差万别,因此应该使用与之具体情况相对于的参数来衡量水质好坏才是科学的。所以建议各地选择污染物作应当源于当地的污染源的不同,危害的大小以及出现的频率高低作为监测对象,这样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有效的反应出当地的水质真实情况。

2.2实验设备条件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全国环保大会第一次召开在1973年到现在,第一次真正有意识的环保工作才在我们国家正式的展开,正因为在水资源管理与保护中水环境监测有着意义非凡的重要性,使得我们国家的水质监测方面的工作在近40年时间里有着飞速般的发展,可是这当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水质监测仪器任然比较简单,基本是以物理化学监测为主,以及一些非传统的监测技术,像是生物监测、水质自动监测技术以及遥感监测技术这类初级发展中的技术,我们国家的水质监测技术目前的现状就是如此,技术较为落后,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水质监测工作在这方面的的技术造早已超过我们国家几年甚至十几年之久

在饮用水水源监测方面,GB3838-2002列出与饮用水水质需要监测的相分析项目,作为了加强对其的监测。旧版本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年)基本都是拿来用作为这些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的参考,但是,应用到的分析方法大部分都是在20世纪80年底研究建立的,然后才选入《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里面作为参考,很显然,很多方法随着技术发展推进已经落后了。例如,由于局限于当时的实验仪器设备条件,在对有机物方面的监测,填充色谱柱是大多数分析监测采用的方法,而且目标物质的针对非常有限,基本是一种,或是仅仅很少的几种而已。

2.3技术人员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虽然我们国家在水环境监测在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中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对于这方面的专业人员的配置和培养投入相对不多,所以在地表水水质的监测常规工作的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与国外一些这方面领域的技术员相比相对低下,以此实验数据受到了直接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技术人员的综合素养这方面必须得到重视。在人员管理方面,仅靠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实践中已经证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控制机制应付人为因素,例如,以对监测人员人为因素留样抽测和采取密码样可达到有效的监管,在上级站与下级站方面可以建立纵向对照监测,在同级别不同责任区监测站可以建立横向相互交叉监测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可以更全面的进行有效控制监督。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相关的水质化验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并且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通过科学有效的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确保水质分析化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1]冯丽君,张凡,王军.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01):84~85.

[2]侯剑英.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山西水利,2007(01):61~62.

[3]金卫斌,薛莲,艾天成,肖斌.湖北四湖流域排水沟渠水质指标的因子-聚类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0(12):245~246.

X502

A

1673-0038(2015)08-0108-02

2015-2-6

卿光华(1967-),男,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化验环境监测水质
煤质化验中减少误差途径和方法
铁矿石化验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铁矿石粒度与化验环节的关系探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图像识别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