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型硕士培养结合的实践与分析

2015-04-22 08:27刘世萍吴晔明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医学院住院医师

单 炯,刘世萍,吴晔明*,方 燕,董 艳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上海 20000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型硕士培养结合的实践与分析

单 炯1,刘世萍1,吴晔明1*,方 燕2,董 艳2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院,上海 200000)

回顾总结新华医院2011年迄今开展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项目(以下简称“临住项目”)具体实践。对51名结业的“临住项目”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初步分析和探讨“临住项目”的现状和问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2011年5月,《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衔接改革实施办法》出台,要求实行住院医师招录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相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相结合、临床医师准入标准与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相结合。新华医院拥有14个“临住项目”培训基地。2011年迄今培训“临住项目”学生156名,其中已完成培训的51名。

一、“临住项目”具体实践的回顾总结

“临住项目”具体实践的核心是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全面考虑、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教学管理体系。

1.组织管理。新华医院将院校教育、研究生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归口于新华临床医学院,形成大教育平台,打破以往住院医师培训和研究生培养分属两个职能部门、各成体系的壁垒,避免由于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重复管理或管理盲区。

2.培养计划。住院医师培训需完成36个月临床轮转,研究生培养需分3个学年6个学期,并修满27学分。为此,我们原则上将36个月轮转同比例缩减成24个月,作为住院医师的第一、二年培训计划,暨研究生培养的第1至4学期。在第三年的前6个月(相当于第5学期),安排“临住项目”学生在其导师所在科室轮转,后6个月(第6学期)在相关科室。

3.课程设计。“临住项目”研究生课程由公共基础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和临床实践课程四部分组成(见表1)。

表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住项目”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及考核方式

4.考核制度。(1)招录复试制度。“临住项目”招录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含专业综合知识和专业英语。面试由培训基地主任、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院和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2)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制度。包括出科考试、年度考试、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公共科目考试、结业综合考核。(3)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末完成。《上海市住院医师临床轮转登记手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住项目”研究生培养手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科研记录本》是主要的考核依据。

5.导师遴选。在第三学期开始配备论文指导教师。导师必须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导师库中的专业学位导师。

6.学位论文。“临住项目”学位论文一般应以临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定研究课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开题在第五学期,盲审在第六学期初,论文答辩在第六学期中完成。

二、“临住项目”结业学生满意程度调查

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从培养计划、课程设计、考核制度、导师遴选、学位申请、能力提升六方面,对51名“临住项目”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

表2 新华医院51名“临住项目”结业学生对项目的满意度评价(人)

三、讨 论

“临住项目”结业学生对项目整体满意度是肯定的。86.3%对培训时间、82.4%对培养计划、98.0%对导师、86.3%对完成学位论文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

“临住项目”的课程设计有待改进。学生对临床“三基”培训以及美国心脏协会(AHA)的初级生命支持(BLS)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课程,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占90.2%,而“临床科研设计与资料统计分析”仅68.6%,“重点传染病防治”60.8%,“综合知识”64.7%。因此,后三项课程需要在课程内容、学时安排、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上有针对性的改进。

“临住项目”的考核制度日趋规范。理论结合实际的考核目标、笔试与床边兼顾的考核形式受到学生普遍认同。84.3%对“六站式”考核非常满意和满意。

“临住项目”需要对住院医师和专业硕士能力进行同步培养,而事实上,两者的能力提升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学生对于作为住院医师的能力提升认同感较高,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为:理论知识88.2%、临床思维94.1%、操作技能88.2%、沟通协调84.3%。而对专业硕士能力提升,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为:文献检索72.5%、科研设计68.6%、科研方法78.4%、论文撰写78.4%。因此,对“临住项目”学员的临床科研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北大医学院调查发现,半数的住院医师认为临床科研和专业英语是培训过程中较为重要但同时又是较为欠缺的内容[1]。蔡秀英提出,病例讨论是培养专业硕士正确临床思维和提高临床科研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2]。吴静提出,在注重“临住项目”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同时,适当安排科研方法学相关课程,采用网络教学或选修等形式[3]。以上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建议。

“临住项目”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住院医师培训与研究生培养统一管理,是“临住项目”学生招录、目标制定、过程管理同步实施的根本保证。将住院医师分年度临床能力递增培养与研究生分学期学分制培养有机结合,是双重能力同步提升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临住项目”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培养有待加强,研究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课程亟待完善。对于以往专业硕士培养中切实提高临床科研能力的宝贵经验,值得研究与借鉴。

[1]叶廖沙,焦 赞,张 波.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9):884-886.

[2]蔡秀英,倪健强,段晓宇,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67-369.

[3]吴 静,李 觉,王光花.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教学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4):285-287.

G643

A

1002-1701(2015)12-0116-02

2015-02

单 炯,女,儿科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管理。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2.061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医学院住院医师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乡医学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