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在预防会阴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5-04-22 08:27王小怀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会阴艾灸疗法

林 斐,王小怀

(台州市中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

艾灸疗法在预防会阴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林 斐,王小怀

(台州市中医院,浙江 台州 318000)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阴道分娩侧切产妇400例,随机单盲取发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消毒后给予艾灸疗法,观察两组患者分娩一般情况、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缝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疼痛程度、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疗法在预防会阴切口感染中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艾灸疗法;会阴切口;感染

会阴侧切是产科常见辅助分娩术式,然产妇受分娩影

响,身体自身免疫力低下,侧切口又临近尿道、肛门,极易造成污染引发切口感染。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也会增加抗生素应用、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家庭经济负担[1]。故预防产妇会阴切口感染对患者家庭及社会均有一定意义,我院对会阴侧切产妇给予艾灸疗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经阴道分娩产妇400例,所有患者术前检查血象正常、无生殖道畸形、无胎位异常患者,均为足月分娩、初产妇。随机单盲取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年龄20-33 (26.58±2.31)岁,孕龄37-41(38.46±1.23)周,孕妇体重指数23-32(27.16±1.07)kg/m2,胎儿体重3.5-4.0(3.68± 0.09)kg;对照组年龄20-32(26.47±2.54)岁,孕龄37-41 (38.39±1.26)周,孕妇体重指数23-32(27.23±1.10)kg/m2,胎儿体重3.5-4.0(3.62±0.09)kg。两组产妇年龄、体重指数、孕龄及胎儿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两组患者均由同组医护完成分娩。(1)对照组。给予常规预防感染。分娩结束后立即给予全身抗生素应用,给予注射用磺苄西林钠静脉滴注,4g/次,2次/d。术前常规0.5%碘伏术区消毒,侧切前再次0.5%碘伏消毒。分娩后继续维持围术期用药3d,以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并以0.5%碘伏消毒,1次/d。(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艾灸疗法。与对照组消毒切口后,用艾灸箱将艾条点燃端对准切口处和三阴交(点燃端的艾头与切口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切口局部温热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据切口大小施灸5分钟左右,1次/d。

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切口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与术后48h后评定切口疼痛情况及感染情况。

4.评定标准。切口疼痛评定采用自我感觉评定,疼痛不明显或仅为隐痛,不影响正常生活为轻度疼痛;疼痛明显,影响睡眠质量及正常生活为中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睡眠及正常生活为重度。感染评定标准:切口及周围红肿,自觉疼痛明显,有发热感染,有或无脓液排出为感染[2]。

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各组参数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 果

1.两组产妇分娩一般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缝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分娩一般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分娩一般情况及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切口缝合时间(min)住院时间(d)观察组200 29.16±4.82 9.06±0.62 5.63±0.42对照组 200 28.67±5.64 8.98±0.77 8.12±1.07 t值 — 0.934 1.144 18.332 P值 — 0.175 0.127 0.000

2.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及感染情况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及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感染发生率对比[n(%)]

三、讨 论

会阴侧切在分娩时具有重要作用,可加快第二产程,避免会阴撕裂,从而避免胎儿受软产道过度 挤压导致胎儿缺氧、脑出血等风险,促使成功分娩。然会阴侧切后易引发感染,原因可能与产褥期妇女免疫力低下、分娩扰乱阴道正常菌群、与肛门及尿道临近等有关[3]。常规治疗均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清创消毒治疗,以达到预防切口感染、加速产妇康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但效果并不满意,仍有10-17%会阴侧切者引发感染[4]。随着抗药性、耐药性增多及对抗菌药物滥用重视度增加,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已受到各学者重视,如何以其它方式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成为产科相关人员研究重点。

艾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常用治疗方法,以艾叶作施灸的材料,借灸的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祛湿散寒、调节阴阳、防病保健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提高局部免疫力及抑菌杀菌等多重作用。艾灸又可红外线理疗功效,可利用温热、红外热辐射作用,促使艾叶中挥发油、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等物质进入皮下,达到改善局部微循环、提高局部免疫细胞、促进局部组织修复等多重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分娩术中出血量、缝合时间相当情况下,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艾灸疗法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会阴为任脉穴位,对阴部疾病治疗效果极佳,利用艾灸刺激此穴,除对会阴病变起到治疗作用,且可改善局部气血,疏通冲、任、督脉瘀阻,促进切口组织再生,减轻患者疼痛。三阴交穴为脾经穴位,是妇科疾病治疗要穴,主治腹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经闭、难产等病变。冲、任、督脉起源于宫胞,刺激三阴交作用与宫胞,间接刺激冲、任、督脉,以恢复气血通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达到预防感染、促进愈合等作用。

综上所述,艾灸疗法在预防会阴切口感染中具有一定价值,且可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梁礼莉,闵丽华,李宁蔚.2011-2014年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087-1089.

[2]陈志芳,缪剑霞,孙晓琴.聚维酮碘冲洗会阴预防产妇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3):3107-3108,3120.

[3]刘玉青,刘冰雁,张 敏,等.预防产妇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7):4028-4029,4035.

[4]郑桂香,冯碧波,陈 晨,等.中药产妇垫用于会阴侧切伤口的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3):197-200.

[5]张 梅,刘珍珍,杨佳敏,等.艾灸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5,43(1):73-77.

R691.3

A

1002-1701(2015)12-0138-02

2015-10

林 斐,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医院感染管理。

台州市椒江区财政局、台州市椒江区科学技术局科技项目(项目编号:142062)。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2.074

猜你喜欢
会阴艾灸疗法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艾灸保健知多少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夏天怎么做艾灸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中医毫火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