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指标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

2015-04-26 07:25方俊华陈家红龚娅玲胡庆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枝江枝江市证型

方俊华,陈家红,龚娅玲,胡庆华

(1.枝江市中医医院 放射科,湖北 枝江 443200;2.枝江市安福寺镇中心卫生院 麻醉科,湖北 枝江 443211;3.枝江市人民医院 五官科,湖北 枝江 443200)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指标与中医证型关系分析

方俊华1,陈家红2,龚娅玲3,胡庆华3

(1.枝江市中医医院 放射科,湖北 枝江 443200;2.枝江市安福寺镇中心卫生院 麻醉科,湖北 枝江 443211;3.枝江市人民医院 五官科,湖北 枝江 44320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中各项指标与传统中医理论各种症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分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与患者中医证型的关联。结果:经对比分析,旁中央型突出多见于气滞血瘀型(P<0.05);中央型突出多见于风寒湿滞型(P<0.05);外侧型突出多见于湿热痰滞型(P<0.05);椎间盘膨出多见于肝肾亏虚型(P<0.05)。结论:CT图像所证明的结果与中医证型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临床处理中二者可相辅相成,互为诊断的参照。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中医证型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证型是依据我国传统医学数千年传承所总结并应用于中医治疗、诊断中的一项标准。在针对某些疾患时,中医的证型理论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其科学性在过去的许多年中都无法清晰、科学、明确地向人们展示,直到近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中医才得以有机会被科学所接受。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174例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不同CT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旨在阐明中医基础理论精华与现代进步医学之间的佐证关系,为今后的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12月进行过腰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的患者174例,其中男性109例,女性65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42.8±12.9)岁。病程1周至14年,平均病程(7.1±5.2)年。患者均有腰痛、腿胀痛、下肢酸麻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并伴有腰部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多数患者曾有过腰部物理性伤、反复损伤经历,或长期劳损所至的腰部各类问题。分析包含全部522组腰椎间盘的CT分析图像。

1.2 检查方法

选用GE 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对全部1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参数选择为140kV及350mAs,椎间盘层厚为3mm,层距为3mm,扫描范围从第3腰椎至第1尾椎。扫描视窗显示分别采用软组织窗和骨窗显示,窗宽250~300Hu,窗位50Hu。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下肢屈曲,臀部垫高40°左右,尽量拉直有曲度的腰椎,如不能完全拉直则尽量使其角度变小。若此时患者腰椎角度改变并不明显,需采用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扫描,尽量使X线光束能通过椎间隙时保持垂直。每个椎间隙做3层,椎体做1层,优先选择侧位定位片进行扫描。

1.3 CT分型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 分型标准参照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1]对椎间盘的分型及诊断所提出的要求。具体可分为中央型突出、旁中央型突出、椎间盘膨出、外侧型突出等,本研究重点讨论以上四种分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1.4 中医证型分析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分析标准主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辨证分型,辅以张东友[3]《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参照与判断。具体可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肝肾亏虚型等,本研究重点讨论以上四种分型与CT 分型的关系。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气滞血瘀型

此证型的病人53例(30.45%),观察椎间盘159组。CT表现为中央型突出17组,旁中央型突出81组,外侧型突出25组,椎间盘膨出26组,各种其他类型突出为76组。在该中医证型患者中,旁中央型突出组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CT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类患者在中医证型上的特点大都为具有外伤史,受伤后经脉破损,浊贯如流,乱承大椎,淤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2.2 风寒湿滞型

此证型的病人28例(16.09%),观察椎间盘85组。CT表现为中央型突出37组,旁中央型突出11组,外侧型突出17组,椎间盘膨出13组,各种其他类型突出为45组。在该中医证型患者中,中央型突出组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CT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类患者在中医证型上的特点为反复外受五邪而感,邪泄潴留经络,久而不散,气血不通,腰腿酸麻胀痛,不能远行,脉沉缓而弦。

2.3 湿热痰滞型

此证型的病人22例(12.64%),观察椎间盘67组。CT表现为中央型突出16组,旁中央型突出14组,外侧型突出36组,椎间盘膨出12组,各种其他类型突出为34组。在该中医证型患者中,外侧型突出组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CT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类患者在中医证型上的特点为体质素虚,湿热燥滞,脾虚乏力,久而久之鲜燥化热,多有腰腿沉重、肌肤麻木等症,且面色虚华,脉悉索。

2.4 肝肾亏虚型

此证型的病人71例(40.80%),观察椎间盘211组。CT表现为中央型突出23组,旁中央型突出45组,外侧型突出27组,椎间盘膨出101组,各种其他类型突出为97组。在该中医证型患者中,椎间盘膨出组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CT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类患者在中医证型上的特点为长期身处微恙,以致肝肾不和,精血两亏,经脉无以滋养所至枯槁,腰腿疼痛连缠数年,时急时缓,时重时轻。以上数据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观察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治疗临床实际情况相比 (n,组)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k herniation,LDH)在中医称之为“腰腿痛”,是骨科常见疾病,多发于年龄较大的成年人。中西医在其治疗方面各有侧重但又殊途同归,在其诊断方面西医多以现代化的医疗器械进行诊断,而中医多通过辨证论治的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诊断。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中西医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并非无联系,恰恰相反,现代化技术的采用,可以作为中医理论诊断的相关证型鉴别的重要依据,再根据患者的临床病史和综合体征及表现可做出较正确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及疗效判断均有很大帮助。

综合本研究所述,现代影像学分析技术可以清楚地辨别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解剖学和病理学上的改变,而中医基础理论可以在辨证论治上给予这些改变进行分类,说明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各中医证型与 CT 影像表现之间确有很大的内在相关性。由此可知,本结果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作用,并且丰富了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1] 李松年,唐光健. 现代全身 CT 诊断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07-21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

[3] 张东友.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3.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0-19

方俊华(1977-),男,湖北省枝江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CT、MRI诊断。

R681.5+3

A

1673-2197(2015)03-0078-02

10.11954/ytctyy.201503032

猜你喜欢
枝江枝江市证型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枝江柔雅白酒风味成分剖析
枝江石油的一次远足
迪斯科与枝江农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县域资源产出率核算体系研究
True Joys in Life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加强枝江市动物产地检疫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