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灸方法及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疗效评价

2015-04-26 07:25战永亮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稳定期

战永亮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针推科,山东 枣庄 277100)



不同针灸方法及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疗效评价

战永亮

(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 针推科,山东 枣庄 277100)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及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灸组各40例。根据患者接受针刺或针灸治疗的时间(早期与稳定期),分为20例早期针刺组、20例稳定期针刺组,20例早期针灸组、20例稳定期针灸组。结果:经过治疗,早期针刺组与早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针刺组与稳定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愈早介入,疗效愈好;疾病稳定期治疗采取针灸治疗,效果好于针刺治疗。

针灸;时机;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其病理表现为局部神经缺血、血管痉挛、水肿、面神经受压,又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的特点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麻痹[1]。中医认为,急性面瘫为阻滞经络,感受风邪,致口眼歪斜。古代文献对周围性面瘫的针法有:透刺、毛刺、浮刺、远道刺、悴刺等。近代在沿用古代毛刺法、浮刺法基础上,又使用其他针刺法,如齐刺法、缪刺法。现代刺法有浅刺法、点刺法、透刺法、扇形透刺法等。古代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更为普及,除一般艾条灸外,还有艾灶灸、苇筒灸、火灸等。此外,古籍记载的穴位中,有面部地仓、颊车、上关等;有颈部人迎;耳部豁风;还有灸治四肢远端的穴位:如手交脉、间使等。近现代医家创新了隔姜灸、艾条灸、温针灸等灸法。虽然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已通过循证医学证实[2],但目前对于针灸介入时机及采用的方式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收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探讨不同针灸方法及时机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针灸组各40例。针刺组患者平均年龄(39.1±12.3)岁,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针灸组患者平均年龄(42.6±13.1)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根据患者接受针刺或针灸治疗的时间(早期与稳定期),分为20例早期针刺组、20例稳定期针刺组,20例早期针灸组、20例稳定期针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就诊时临床资料、治疗经过完整;周围性面瘫的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学分会关于周围性面瘫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配合护理人员,自愿参与本次研究;首次发病者,有面肌麻痹;18周岁以上者。

1.3 排除指标

入院时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入院有各种急性、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药物有过敏、恶性心律失常者;亨特氏综合征者,面肌痉挛患者。

1.4 仪器设备

调查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现病史、既往史、遗传史、家族史等。毫针为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艾条为杭州市爱尔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清艾条。

1.5 取穴方法

主穴:地仓、颊车、合谷、阳白、太阳、翳风、颧髎、下关;配穴:迎香,攒竹,口禾髎,承浆。

1.5.1 针刺组 ①早期(起病时间小于5天):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合谷取健侧。穴位浅刺,合谷、翳风采用常规针刺,轻度刺激;②稳定期(起病时间大于5天):面部穴位及翳风取患侧,合谷取健侧;地仓透颊车、太阳透颧髎,余穴常规针刺,中度刺激。

1.5.2 针灸组 早期、静止期同针刺组,针后每个主穴加艾条温和灸,每穴5 min,以皮肤潮红为度。

1.6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参照House Brackmann (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面部轻微的功能减弱,轻微联带运动,静止时张力正常,面部对称,上颌运动中等,口轻度不对称,用力可闭合眼;有效:面部明显功能减弱,观察不严重的联带运动、面部痉挛或挛缩,静止时面部张力正常,用力可闭合眼,上颌运动微弱,口明显不对称;无效:眼不能完全闭合,上颌无运动,静止时面部不对称。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针刺组与早期针灸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早期针刺组与早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早期针刺组与针灸组疗效比较 (n)

2.2 稳定期针刺组与针灸组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稳定期针刺组与稳定期针灸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稳定期针刺组与针灸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在不同时期(早期、稳定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目前大量文献研究对何时介入针灸治疗意见不统一,甚至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3]。本研究显示周围性面瘫早期接受针刺法的患者治疗疗效好于针灸治疗。采用患测穴位浅刺、对穴配合的针刺疗法,起到疏通面部经气、散癖通经活络、肌肉经筋得以濡养的疗效,此外要注意针刺手法不应过重,不宜提插捻转,取穴宜局部少取配合循经远取。而研究显示面瘫早期由于病灶部位神经被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受到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杀伤细胞的攻击,组织间隙存在大量炎性细胞和水肿液,针灸会产生一种无菌环境易使水肿加重,神经组织进一步缺血,延缓疾病的恢复,加重病情[4]。因此周围性面瘫早期不应该进行针灸治疗,宜从静止期开始。

而在稳定期时,由于炎症已经控制,水肿消退,针灸不会加重病情,且可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及消炎、消肿,而达到祛邪的目的,或导致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缩短疗程,加速面神经功能的恢复[5]。

综上所述,针刺治疗愈早介入疗效愈好;疾病稳定期治疗采取针灸治疗,效果好于针刺治疗。

[1] 韩宝杰.分期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2):212-213.

[2] Peter Duus,刘宗惠,胡威夷.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3:211-212.

[3] 杨志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20-21.

[4] 周云霞.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针刺治疗体会[J].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6,2(2):153-155.

[5] 方美善,冯桂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机选择[J].中国针灸,2001,21(7):405-406.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0-19

战永亮(1984-),男,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推拿。

R277.7

A

1673-2197(2015)03-0090-02

10.11954/ytctyy.201503040

猜你喜欢
面瘫面神经稳定期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