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结合拔罐减肥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4-26 07:25林思思陈泓宇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瘦素穴位体重

林思思,陈泓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穴位埋线结合拔罐减肥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林思思,陈泓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结合拔罐减肥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超重及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拔罐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法治疗,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计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记录1次BMI及腰围,观察并比较减肥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两月内反弹11例,反弹率为23.9%,对照组两月内反弹20例,反弹率为57.1%,两组反弹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法减肥效果更佳,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减肥;穴位埋线;拔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肥胖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肥胖不仅影响美观、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随之带来的社会歧视问题给患者身心造成伤害,更严重的是肥胖伴随的各种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不孕症等)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1]。因此减肥热潮正在逐步走向全民, 节食减肥、运动减肥、抽脂减肥、药物减肥、手术减肥等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治疗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治疗副作用更让人们望而却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法进行减肥的临床观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肥胖患者10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5例,20岁以下25例,20~50岁55例,50岁以上20例,体重56~95kg。肥胖史2年以内者18例,2~ 6年以下者45例,6年以上者31例,自幼肥胖者6例。其中超重48例,轻度肥胖43例,中度以上肥胖9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BMI的划分见表1。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拔罐法治疗。取穴:一组:曲池、合谷、肩髎、中脘、天枢、气海、水道、脾俞、风市、足三里、丰隆;二组:手三里、支沟、肩髃、上脘、大横、关元、滑肉门、胃俞、血海、上巨虚、三阴交;三组:手五里、通里、肩井、下脘、腹结、中极、梁门、大肠俞、梁丘、下巨虚、阴陵泉。

操作方法[3]:采用一次性专用埋线针、埋线包,羊肠线,选择一组穴位(三组穴位交替使用),用碘酒及75%乙醇溶液消毒局部皮肤,将针芯后拉约2cm,镊取一段羊肠线,放置在埋线针管的前端;左手拇、中指紧绷或者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弹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体埋置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内,出针后针口贴医用胶贴。10日1次,共计3次。

火罐法:采用大号和中号玻璃罐,用闪火法拔罐于腹部、背部、腰部及大腿部脂肪丰富的部位,拔罐30min,每日1次。

对照组采用拔罐法治疗,方法同治疗组。

表1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注:*相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其他健康问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2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联合会制定的肥胖病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体重减少>5kg或平均腹围减少>10cm;有效:体重减少2~5kg或平均腹围减少3~10cm;无效:体重减少<2kg或平均腹围减少<3cm。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实验组显效17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7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反弹情况

实验组患者两月内反弹11例,反弹率为23.9%,对照组两月内反弹20例,反弹率为57.1%,两组反弹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两月后反弹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拔火罐处曾出现水泡3例,经抽液处理后,均无感染痊愈。穴位埋线后出现小硬结8例,均在1~3个月左右吸收完全。余未发生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其临床特征主要有怕热多汗、动作迟缓、肌肉无力且易倦等症状[5],影响生活及美观。肥胖的形成机制主要为“多痰湿”“多气虚”。肥胖症可由先天禀赋、饮食不节、劳作不足、年高体衰导致,病机虽有脾胃失调、肝失疏泄、脾肾阳虚、三焦壅滞之不同,但认为脾胃功能失常,痰湿内生是根本,形成肥胖症后机体多兼夹痰湿、气虚、气滞、血瘀,以痰湿病理变化最为多见。针对肥胖的病因病机,合理选取相应腧穴,组成三组针灸处方。穴位埋线作为一种长效针灸疗法,延长了针刺的作用时间,免去了患者每日针刺的痛苦,易于坚持。通过穴位埋线,刺激穴位可纠正瘦素抵抗,增强瘦素的血脑转运,提高下丘脑瘦素水平,并且促进下丘脑瘦素受体(OB.R)mRNA的表达和抑制下丘脑神经肽Y(NPY)mRNA的过度表达,调整摄食行为,抑制能量摄入,增加能量消耗,最终实现减肥效应[6]。本实验发现穴位埋线对腹部收紧效果优于单纯拔罐减肥,能抑制胃壁功能、降低饥饿感、促进脂肪代谢、调整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确切的疗效,不仅能明显减小患者的肥胖指数,而且还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7]。患者减肥后仍然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一直保持良好的身材,而未见反弹。此外发现穴位埋线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减轻体重的同时,减低感冒的发生率。

[1] 胡晓抒,郭志荣,等.体重指数、腰围与代谢性健康风险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12):967-970.

[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3] 刘宁,吴景东.美容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10-216.

[4] 危北海 ,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 18(5):317-319.

[5] 贾丽.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4):147-152.

[6] 李雪莹.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及对瘦素、血脂影响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7] 阮慧红,黄志勇,等. 穴位埋线及电针对单纯性肥胖症疗效和生存质量的比较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3):22-23.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10-11

林思思(1988-),女,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学、中医美容。

R245.9+1

A

1673-2197(2015)03-0092-02

10.11954/ytctyy.201503041

猜你喜欢
瘦素穴位体重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瘦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瘦素及瘦素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