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2015-04-26 07:25温德华詹昊冰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微量尿蛋白白蛋白

温德华,詹昊冰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43)



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温德华,詹昊冰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43)

目的:观察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降糖药。A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替米沙坦、阿司匹林)治疗,B组患者在A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穴位(足三里)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B组患者比A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B组患者比A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喘可治穴位注射法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调节血糖,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肾病;喘可治; 足三里;穴位注射

糖尿病(DM)发病率已达9.7%,对社会危害较大。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病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高效、副作用少且能通过多环节、多靶点、多渠道起作用的方法,能降低致残、致死率。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应用喘可治穴位注射法,配合合理的降糖、降压措施,获得了较好疗效,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住院及门诊患者,依据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消渴”(糖尿病)及“水肿”(慢性肾炎)的辨证标准,主症:尿频尿浊、颜面水肿、双下肢水肿、口干多饮、腰膝酸软;次症:气短乏力、纳呆腹胀、头晕头痛、大便干结或溏薄。舌脉: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弱或虚细。总计筛选纳入病例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1~64岁,平均年龄52.5岁;糖尿病史4~17年;DN病史2个月至5年,平均4.2年。B组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43~66岁,平均年龄53.7岁;糖尿病史3~18年;DN病史3个月至6年,平均5.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不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年龄<40岁或>70岁;妊娠或哺乳期患者;伴有急慢性感染或酮症酸中毒患者;有心、肝、肾脏严重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AB两组患者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A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服用替米沙坦和阿司匹林。B组患者在A组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喘治(淫羊藿、巴戟天),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尿、大便常规、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24h尿微量蛋白定量。

1.5 疗效标准

显效: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至正常或下降≥50%,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或控制良好;有效: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下降<50%,血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无效: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24h尿蛋白未见减少,血糖下降低于治疗前的2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B组患者比A组降低更明显(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B组患者比A组降低更明显(P<0.05)。详见表2。

指标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mg/L)A组164.8±50.4139.8±37.4B组169.6±56.393.4±62.724h尿蛋白定量(mg/d)A组274±131224±99B组296±113189±105

指标组别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A组13.19±2.827.41±2.98B组13.75±3.126.07±2.08餐后2h血糖A组18.71±4.2010.46±3.55B组19.81±4.977.81±2.41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了一定疗效,其中中药穴位注射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圣济总录》曰:“消渴日久,肾气损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流于体外而出现水肿。”中医认为消渴病初起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久病由肺胃伤及肾脏。詹锐文等[1]认为本病是消渴病日久,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尤其是肾脏。高祥福等[2]认为消渴日久,伤阴耗气,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肾气虚衰,不能蒸化水液,水液潴留,故演变为水肿。李新[3]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有效率达91.18%。黎兴美[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鱼腥草注射液在两侧阴陵泉治疗肾功能代偿期肾病综合征,每天1次,1个疗程后疗效与单纯使用激素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王樟连等[5]应用当归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得出针刺可以恢复微血管应有的良好紧张性状态,改善微循环,减少外周阻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基础治疗上配合喘可治穴位注射对糖尿病肾病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蛋白水平,降低血糖,延缓DN进展。本研究合理使用喘可治(淫羊藿、巴戟天)的温阳功效,从而使中药、穴位、现代技术三者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起效更快,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詹锐文,李敬.糖尿病肾病分型辨治浅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6):510-511.

[2] 高祥福,季菊珍,黄曼.护肾合剂治疗中晚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7):404-405.

[3] 李新.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例34[J].河南中医,2010(31):1036-1037.

[4] 黎兴美.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肾性蛋白尿26例[J].湖北中医杂志,2004(10):48.

[5] 王樟连,单建贞,张光雾,等.当归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炎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3):61.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10-13

温德华(1979-),男,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R255.4

A

1673-2197(2015)03-0099-01

10.11954/ytctyy.201503045

猜你喜欢
微量尿蛋白白蛋白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