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为什么要改变学习方式”的命题

2015-05-06 22:33赵立
体育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命题体育教学

赵立

关键词:体育教学;有效性;学习方式;命题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3-0025-04

这次讨论的“我们为什么需要改变学习方式”是正命题还是否命题,我一直在努力理解,到现在还说不清。不过“学习方式是什么”可以先讨论一下。我理解的学习方式是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形态。由此可看到,实际上,我们的讨论可能又回归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基本问题的讨论。

这些年,国外学者也好,国内学者也好,提出一些新的教与学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想让每个学生学得有效,学得快乐。相关理论研究基础及条件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中国现今的条件是大班教学,或超大班教学。大班教学可以基本满足普及教育的效益的需求。但是,这与满足达成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形成了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能克服吗? 结论可能是,只能有限地解决,不能根本克服。由此,追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需求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把简单问题弄复杂,把中国问题“国际化”之后常常遇到的困惑,好看不好用。

学习体育课程,学习运动技能,一定要遵循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泛化、分化、自动化是每个学生必须经过的技能学习过程,教师也是围绕这个规律教。学生与学生的区别,在于协调性不同,运动技能记忆水平不同,在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学习用时不同。这种状态下,可能给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的机会,可能给学生展示自我学习方式的机会。但是, 真正的一节体育课中,这种机会占时会非常有限。

当然,我们的教学不是教一个“动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理解、尊重他们很重要,包括理解学生对学习方式的尝试,包括尊重他们对学习方式的创新,热情而耐心指导学生。从经验上看,学生学习方式的尝试一般超不出有经验教师的预判。鼓励学生对学习方式的尝试,其意义在于养成学生创新的意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弊端是这种尝试多为“浪费”时间,因为教师有更丰富的、有效的“间接”学习经验,可以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时走更捷径的路。由此,鼓励学生尝试学习方式是有意义的,但不可多用,它会影响班级教学整体效率。

在现实体育课堂中,教师一般会关注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自我体验。只要不违反“纪律”,能跟进教学,教师都会“认”。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基本不存在“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生学”的现象。应该说,有基本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会“不管学生学”,只是关注的广度、关注的深度、反馈的速度不一样。经验多的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方面可能更好一些,集体教学进度推进与个体学习方式结合更和谐一些。

我反对有些学者在宣传或弘扬自己的观点时,把历史上的有益的观点、把他人的观点人为推向绝对化并全面地否定,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进行贬低或否定。客观分析体育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为他们提供有意义且可行的教学改革建议才真正有意义,才能受到广大体育教师由衷地接纳。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命题体育教学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