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研究

2015-05-11 04:24苏琳程琳戴万亮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初中教师教学能力农村

苏琳 程琳 戴万亮

摘   要 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构建教学效能感影响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模型。通过对21所学校192名农村初中教师的分层回归分析证明:一方面,一般教学效能感积极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对组织课堂教学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另一方面,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不同维度的正向影响均显著。由此提出相关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  初中教师  一般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  教学能力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面对相对简陋的办学条件及繁重的升学压力,农村初中教师承担了巨大的压力与责任,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1]。学历层次不高及接受正规教育不足是阻碍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客观事实。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调动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学积极性、主动提高教学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

部分学历符合要求、工作态度也很好的农村初中教师,其教学能力却低于应该达到的要求;教龄相同、学历相近、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相似的农村初中教师,其教学能力表现却差异明显。教学能力是否受到其主观情绪的影响?影响方式如何?根据动机理论,当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时,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并完成该项活动。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本文旨在研究农村初中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其教学能力的影响,从而探索提高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相关理论与研究假设

1.教学效能感

Bandura认为,个体对自身能否使用其所具有的技术与能力进行某项工作行为持有一种自信及期望,这便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个体主动地从事该项工作[2]。顺承自我效能感的解释,Gibson & Dembo提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身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一种推测与判断,表达了教师对其教学行为的一种自信与期望[3]。教学效能感由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构成。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教学活动影响学生发展方向与程度等教育问题的一般见解与判别;个人教学效能感则是指教师对其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的自信与信念[4]。研究普遍认为,教师教学效能感能够影响教师的工作情绪及努力程度,影响教学活动中的经验总结与主动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5][6][7]。

2.教学能力

一般认为,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教育学大辞典》指出,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其教学目标,从事并完成教学活动的技能与才干[8]。一般情况下,教学能力由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几个方面构成。教学能力的心理学基础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决定教师能否有效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当教师达到必需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以表达能力、班级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等为表征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效果正相关[9]。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教学能力对于学生知识习得与素质培养至关重要,逐渐引起关注。新时代的初中生虽然对教学能力的认知并不十分清晰,但也十分关注其各科教师的教学能力。学者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如何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是一个重要且紧迫的课题[10]。

3.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一般教学效能感较高的农村初中教师对学生发展问题持有的正确看法与判断,能够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准确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将知识的传递与学生的接受紧密相联系,并能够正确处理与学生的交往。相比而言,一般教学效能感较低的农村初中教师则忽视学生的发展,机械地进行课堂讲授,习惯于“填鸭式”教学,不善于进行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对教学抱有应付任务的心态[11]。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a: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越高。

H1b: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处理教材能力越高。

H1c: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知识获取能力越高。

H1d: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课堂组织能力越高。

H1e: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师生交往能力越高。

H1f:农村初中教师的一般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应变能力越高。

个人教学效能感较高的农村初中教师相信自己有充分的能力完成教学活动,并相信自己可以实现对农村初中生的人格塑造。在这种自信与信念的指引下,个人教学效能感较高的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较低[12],面对困难更愿意付出努力,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同时,善于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并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积极与学生展开课内与课外互动。相比而言,个人教学效能感较低的农村教师的情绪倦怠和人格解体的水平较高[12],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紧张,不敢与学生交往,并且不能联系社会实际处理教材及组织课堂教学。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a: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越高。

H2b: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处理教材能力越高。

H2c: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知识获取能力越高。

H2d: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课堂组织能力越高。

H2e: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师生交往能力越高。

H2f:农村初中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越高,其应变能力越高。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数据收集以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内的农村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岫岩满族自治县近年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县各乡镇共有初中21所,专任教师1300多人。本研究针对每所初中发放问卷15份,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问卷241份,其中无效问卷49份,有效问卷1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61.0%。

2.研究工具

测量量表以成熟量表为蓝本,根据农村初中教师实际情况稍作文字调整。教学效能感的量表借鉴俞国良、辛涛和申继亮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测量量表,由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构成,共27个题项,其中一般教学效能感10个题项,个人教学效能感17个题项。

农村教师教学能力的量表借鉴李洪天和孙永红对中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测量量表,共6个方面,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每个方面各4个题项。

为了避免其他无关变量对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可能的影响并最终影响本研究中变量的因果关系,我们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性别、学历和教龄。

3.信度与效度检验

统计分析发现,每一个维度的信度值均在可接受水平0.7以上,说明本研究所用的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符合信度要求。另外,每一个维度的KMO检验均不小于0.6,且每一个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6,表明本研究所用的量表符合效度要求。

三、研究结果

为了检验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本研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分析依靠SPSS18.0软件完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M1、M3、M5、M7、M9、M11为基础模型,分别以教学能力的不同维度为被解释变量,以控制变量为解释变量。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教材能力逐渐增强;女性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均显著强于男性教师;随着教龄的增长,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逐渐增强;学历的高低仅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知识获取能力。

在相应的基础模型上,将教学效能感引入解释变量,形成M2、M4、M6、M8、M10、M12共6个解释模型。由这6个模型R2的变化可以看出,将教学效能感引入模型之后,模型的解释能力均显著增强,说明教学效能感能够积极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来看,一方面,一般教学效能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但对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假设H1a、H1b、H1c、H1e得到验证,H1d和H1f没有通过验证;另一方面,个人教学效能感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假设H2a~H2f均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1)一般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各不相同

一方面,对教育问题的正确看法积极影响农村初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其中,对师生交往能力的影响最大。对学生教学的正确理解,使得农村初中教师更能够理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最主要的体现于师生交往效果的提升;对相关问题的正确看法,促使农村初中教师积极甄别教材、广泛涉猎课外知识,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措辞”传授书本知识。可以说,对教育问题的正确看法是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保障之一。

另一方面,一般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这与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相悖。一般教学效能感对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影响可能是间接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对突发问题的解决是经验累积的结果,这不仅需要对教学的正确看法,还需要不断的经历、总结和历练。

(2)个人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不同方面均影响显著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可以看出,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信念与自信积极影响其语言表达能力、处理教材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师生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一结论为已有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实证证实。对所从事行业的信念,有助于当事主体端正工作情绪,减少职业倦怠感,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最为主要地,这种信念和态度有助于农村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体味学生的内心世界,将知识的传授变为信息的交流、人格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

2.相关启示

本研究证实了教学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积极影响,这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促进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1)教师方面

首先,要树立科学教育观,持续学习并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加以发展与提升;其次,要通过听课、观摩及助教等形式,积极学习并借鉴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自我认知[13];第三,要积极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注意随着时代发展学生的诉求与心理的微妙变化,构建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学的观念[14];最后,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总结与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式与手段,让“填鸭式”教学远离学生。

(2)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并执行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规则,规范教学活动;其次,积极为教师提供参加培训与进修的机会,为教师职业发展及实现其自身价值提供条件[15];最后,大力完善校风建设,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消除农村初中教师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进而促使其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教育事业。

(3)国家政策方面

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大力通过免费师范生计划、硕师计划、特岗教师等支持政策,为农村中学培养并提供优秀教师资源;其次,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解决“当教师不如当小工”的困扰,降低农村教师的生活压力[16];最后,加大“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的培训范围与培训力度,更新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效能感,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研究局限与展望

受限于各种条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基于便利原则,本研究的调查样本为某一个县的农村初中教师,这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大数据下相关问题的进一步剖析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本研究对相关问题的测量均采用教师自评的方法,尽管在题项的设计及语言组织方面尽力控制,并且相应统计指标也认为同源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但同源性误差仍可能存在,采用互评方式对相应问题分别调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研究验证了自我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积极影响,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一方面,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教学效能感仅是个体特征的一个方面,未来可以考虑从不同侧面考查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如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等;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对农村初中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某种路径和机理,也可能受限于某些环境变量的影响,未来可以考虑相关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浩.农村贫困地区初中教师压力之现状、成因及疏解[J].教育探索,2007(6).

[2] Bandura A.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M].NJ:Prentice-Hall,1986.

[3] Gibson S,Dembo M H.Teacher efficacy:Aconstruct valid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4(4).

[4] 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2).

[5] Weisel A,Dror D.School climate,sense of efficacy and Israeli teachers’attitudes toward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J].Education,citizenship and social justice,2006(2).

[6] Guskey T R,Passaro P D.Teacher efficacy:A study of construct dimensions[J].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4(3).

[7] 王国良.国内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实证研究回顾(2008-2013)[J].教育评论,2014(4).

[8]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9] 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0] 王爱玲.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调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11] 高华,陈晓铖.自我效能感:新教师教学成长的内驱力[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1).

[12] Chwalisz K,Altmaiec E M,Russell D W.Casual attributions,self- efficacy cognitions,and coping with stress [J].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2(4).

[13] 刘小先.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格特质及其对教学效能感的影响[J].教育导刊,2013(4).

[14] 刘冰,程琳.基于知识生成视角的教师倾听能力的缺失与重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

[15] 李佳佳,李瑛.农村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与学校组织氛围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7).

[16] 杨润勇.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苏琳(1988-),女,辽宁鞍山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程琳(1974-),女,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教授,教育学硕士;戴万亮(1981-),男,辽宁盘锦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初中教师教学能力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与激励机制
陕西省初中教师教育科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与途径
如何提高初中教师物理课堂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