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2015-05-19 05:52孟铁虎
关键词:单位根协整农村金融

孟铁虎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状况

本文选取了1990-2013年24年的实际数据,以此为依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指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状况。

(一)农村金融的发展

1.农村金融的含义

农村剩余货币资金的融通即货币流通和健全信用体制。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前者是就商品交换而言,与此不同的是,后者是就资金分配所提出的概念。具体描述农村金融可以是农村经济拥有一定基础之后,农村经济中交易主体、交易市场、市场调控监管等农村经济活动及其主体所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组成农村金融体系的环节包括货币的投放流通回笼、汇兑、货币结算、存款增加和减少等。

2.农村金融的现状[1]

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同步的是,国家对农村金融发展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广大农村地区稳步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目前,邮蓄银行已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明确了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不断优化信贷管理,拓宽服务网络,提升创新能力,支持农业发展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据统计数据,2012年全年农信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共同组建农村金融机构125 家,2013年年底,全国范围内共形成1134 家农村金融机构,间接或直接入股村镇银行的民间资本占到总数的70%以上,农民个体及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达到贷款数量的90%。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形成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型及微型企业的能力,这些机构包括1071 家村级银行或镇级银行,14 家信贷公司,中部以及西部区域的占比达62%①数据来源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3年报。。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居民数量较多,农村经济水平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在各领域的进程。只有不断提升农村人均收入,优化农村在医疗、教育各方面的水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完成城市、乡村间健康良性的经济循环。农村经济广义上是非城镇范围内的所有贸易行为。农村经济提升所指概念在各个历史阶段中也是有所区别的。根据农村经济中各个行业份额的变化,农村经济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农村没有工业,只有最基本的农业活动。随后,农村经济发展步入第二个层次,农业经济在社会发展的份额占比慢慢降低,第三产业中农村经济的份额扩大。第三个阶段是工业经济所占份额比较高的时期,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将扮演主要角色。第三阶段是目标阶段,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第二阶段,我们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进发。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

为了确切地反映农户的真实可支配收入水平,本文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Y)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参数。由于农副产品价格变化,农民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本文在衡量农民的收入指标时将通过农户的人均纯收入比较对应的农村物价水平,用来剔除因物价变化而引起的农民收入的变化。在选择农民收入的指标时,为便于研究,降低指标波动幅度,本文使用了农户人均纯收入的自然对数这一数值。

2.解释变量

在判断农村金融发展程度时,我们选择了农村金融发展的两个参数,即“效率”和“规模”。农村地区的存款贷款规模、流通货币等对农村基本建设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资本,以及农业保险的保费规模、政府支持农业提升的资本规模等因素,全部变为农村金融资产。利用这些数据选用金融相关率(FIR)和政府财政支农指数,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

(1)农村金融效率指标[2]。在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时,我们将使用农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存款总额比较农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数据,记为X1。因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作用就是把农村地区富余的存款通过放贷的方式间接地形成对农业的发展投资。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是指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效率。

(2)政府财政支农。X2 表示政府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水平,这个指标是用政府支持农业发展财政支付总额占政府财政总体支出的比率来衡量,即:X2 =支农支出/总支出。

(二)模型设定

在用生产供给函数来反映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收入的生产函数表达式中,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控制变量当作“投入”应用,则:

为了让模型简单,分别用α1、α2 来表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和政府支农状况来表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α0 为常数项,对式(2)改写:

由于差分项表示的仅是前后变量的差值,所以X1、X2 和Y 之间同样存在稳定关系。基于此,式(3)可进一步改写为:

式(4)函数中Y 是指农村地区人均纯收入,μ 是指随机误差项,β0 是指常数项。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首先需要进行协整检验,我们将收集的数据用EViews 软件进行平稳性检验,在平稳性检验中我们使用单位根检验的方法[3]。在检验结果中,平稳的时间序列将存在一个均值,并且该序列将围绕均值上下波动,而非平稳序列则不具有这种向均值靠拢的趋势性质:

1.参数Y 的检验

参数Y 的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857386、-3.040391、-2.660551,满足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的条件,而t 检验的统计量值是0.732817,这个值超过对应的临界值,所以要拒绝H0,这意味着参数Y 序列有着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进一步对Y 做一阶差分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886751、-3.052169、-2.666593,而t 检验的统计量值是-3.976710,在1%的显著水平下,这个数值低于对应的临界值,所以接受H0,这意味着参数Y 的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2.参数X1 的检验

参数X1 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769597、-3.004861、-2.642242,满足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条件,但是t 检验的统计量值是0.186216,这个值超过对应的临界值,所以应当拒绝H0,这意味着参数X1 序列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进一步对X1 做一阶差分序列的单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788030、-3.0152363、-2.646119。在满足5%的显著水平条件下,而t 检验的统计量值是-3.334791,该值小于相应的临界值。所以接受零假设,即参数X1的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属于平稳序列。

3.参数X2 的检验

参数X2 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769597、-3.004861、-2.642242,满足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的条件,而t 检验的统计量值为-2.414146,这个值超过对应的的临界值,所以应当拒绝H0,意味着参数X2 序列存在单位根,是不平稳序列。进一步对X2做一阶差分序列的单根检验,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3.788030、-3.0123363、-2.646119,而t 检验的统计量值是-6.509908,低于1%的显著水平,这个值低于对应的临界值,所以接受H0,意味着参数X2 的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综上所述得表1,在经过ADF 检验后可以看出,计入模型的变量的原序列的ADF 值均超过其临界值,所以变量是非平稳性的,在经过一阶差分后,这些变量都是平稳性序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些变量是一阶单整过程。

(二)协整检验[4]

Engle 和Granger 认为,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含有单位根的时间序列的线性组合能构成平稳的时间序列,便可以认定这些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是协整的。协整检验是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均衡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 检验来验证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协整方程的存在表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步骤一:对上述三个变量进行协整回归,可得方程:

LnY=3.527+0.412X1- 0.094X2

标准差

(0.538)(0.031)(0.048)

T 统计量

(6.555)(13.518)(-1.959)

表1 各参数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步骤二:对回归方程进行残差e 的ADF 检验,假设方程残差不存在单位根,便可判定以上五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的均衡关系。ADF 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参数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通过表2 的数值我们可以得出,ADF 统计量为-4.028225,低于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为-3.808546、-3.020686 和-2.650413,ADF 统计量低于临界值。如果残差的统计量是显著的情况下,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这就表示着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我们可以得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的结论,因为X1、X2 和Y 三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经过平稳性检验,农村人均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二者之间存在一阶非平稳的过程。其表达式为:

LnY=3.527+0.412X1- 0.094X2

经过协整检验可知:农村地区人均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各变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与农户收入呈正向的相关关系,农村金融发展的效率每提高1 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就增加0.412 个百分点;而我国财政支农支出比例则与农民收入呈反相关关系,政府财政支持农业发展支出规模指标每提高1 个百分点,农户收入水平则下降0.094 个百分点。

根据模型测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与我们的期望相反的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规模与农民收入增加二者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地区农民财政负担没有减轻,农业产品、生产工具等物价水平涨幅较大。虽然我国用来支持农业的财政支出的规模每年都在增加,但就比重而言,却是每年都在降低,同时物价水平涨幅加大以及税费等财政负担问题,就形成了表面上支农增加,但农民真正得到的财政支持是变少的。同时,农户的收入也在这种条件下由于缺乏政策大力支持而增速变缓。实验数据同时也验证了这个结论。欣喜的是,三农问题受到中央多年关注,农民的财政负担由于农业税的取消而有所减轻,与此同时,继续加大财政支农规模,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政策建议

1.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是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力度,不仅进一步优化小额信用贷款等微型金融机构改革,还要大力建设“深次性、多元化、广覆盖”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普惠制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多数农民的金融需求[5]。

2.重塑农村金融市场主体

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效率相对低下,特别是在农村资金配置效率方面,而且农村资本出现大量外流的现象。因此,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健康的农村金融发展市场,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3.农村金融发展需秉承和谐发展观

农村金融中的和谐发展,是指农村金融发展中的效率、规模、结构的相互平衡。不但关注金融发展和农村地区医疗、交通等和谐发展,而且要统筹持续发展与联合,做到农村金融发展效率、规模、结构间的良性循环发展。

[1]王慧.我国农村金融现状的理性分析[J].理论界,2004(5).

[2]孙力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孙敬水,马淑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肖志扬.农民收入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研究——基于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J].湖南农业科学,2010(16).

[5]林毅夫.金融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2003(3).

猜你喜欢
单位根协整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STAR模型下退势单位根检验统计量的比较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单位根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