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人才的人文培养模式分析

2015-05-30 11:18孔荷花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英语教育人文教育

孔荷花

摘要:当前我国英语教育缺乏对人文教育的重视,而导致学生只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而缺乏专业知识和思辨能力。以人文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渭南师范学院英语教育的人文性英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为例,介绍英语人才培养的人文培养模式。渭南师范学院的人文性英语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入了人文教育元素,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适应了当前我国对英语综合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英语教育 人文教育 英语人才

一、引言

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向学生传授人文学科的知识,使其提高自身人际交往能力,认识世界,适应社会。英语按照学理的划分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育中的人文内涵越来越少,使得英语教育逐渐远离了人文学科。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到“由于经济社会的冲击,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在外语教育中正在逐渐消失……这种现象在全国的外语教育中都有所体现”。近些年来,这种外语教育中人文教育的衰退,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很多著名学者都呼吁我国教育界,要重视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因此,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已经是我国外语教育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本文就以渭南师范学院在其英语专业的教育为例,分析英语人才的人文教育方法。

二、英语教育的发展及英语专业的人文特性

胡文仲教授将我国英语专业的教育划分成两个阶段:(1)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英语教育以培养英语基本的听、说、读、写、译为目标;(2)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语教育主要为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

(一)第一阶段英语教育特点——重视技能的培养

英语一般被人们视为一种语言工具,提到英语一般会联系到语言的实用性而非学科性。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课程中,有百分之八十是体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实用性及工具性。因此,对于低年级英语人才教育的课程设置核心是语言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听说读写的训练。高年级英语人才教育的课程设置的核心也以语言训练为主,专业课程比例较小。按照这种教育形式教育出来的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基础能力很强,然而与其他人文学科专业的学生(比如法律、经济专业学生)相比,仅仅占据了英语应用方面的优势,而在知识结构、思维创新和深度方面都有一定差距。这与英语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关系。

(二)第二阶段英语教育特点——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企越来越多,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外语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阶段中培养的只掌握语言应用而缺乏专业知识和思维锻炼的英语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针对新的局势,国家对英语教育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界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在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相应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此为对英语专业培养目标首次将复合型人才作为正式内容进行确认的文件。另外,英语教育的课程设计业进行了修改,将培养目标转向了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共同培养,根据以后学生可能从事的行业出现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如“英语、法律复合型人才”“英语、新闻复合型人才”“英语、语言文学复合型人才”等。英语教育中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提出,不但使得英语教育适应了当前社会的需求,有利于国家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缓解语言类毕业生就业困难,同时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科分布优化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学校院系为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盲目地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相关专业课程开设过多,而导致学生忽略了人文综合素质和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英语专业的人文性

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教育部在1998年就颁布过关于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文件,文件中指出我国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应该重点加强学生的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教育,对文科学生要同时加强自然学科的教育,提高全体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

除了英语应用技能的训练,英语专业在教育中应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哲学等专业相交叉。作文人文学科的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锻炼好英语的专业技能,还要掌握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跨视野的思辨能力。同时,英语本身是一种文化,其中包含着多彩的文化与人文精神。英语学习也是一种对于国外民族和智慧的领悟和接触,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塑造学生自身的素质和品格。

三、人文主义教育观与人文性英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中,人文主义思想具有重要作用。英语专业应该遵循人文教育的基本理念,突破职业为导向或者基础技能为主的培养模式。按照这个理念,渭南师范学院在英语专业教育的实践中,以人文知识教育理念为指导,从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构建了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式。

国内当前仅仅依靠文学、历史和哲学等学科来进行人文教育,但是人文主义教育观的目的,不仅是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还包括学生的人格、能力方面的均衡培养。若还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人文知识仅仅是机械的讲授,对学生本身的人文素质的提升无法考察,这种讲授方式本身也过于枯燥,学生对于知识难以理解,也就无法达到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的目的,人文教育将成为空谈。渭南师范学院的人文教育体系中,在英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际操作中应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互动体验式教学方式,与学生形成双向互动,及时了解学生掌握动态,也有助于学生消化和理解知识。这种互动体验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验和感悟到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加以理解。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英语学习。渭南师范学院的人文性英语人才培养课程教学体系包含了人文教育,希望将英语教育从传统的技能训练向学科教育转变。在语言的技能训练中加入了人文专业的课程,在人文知识的课程中也融入了英语学习的元素,努力将人文教育与英语语言学习相结合。这种创新不但适应当前对综合性英语人才的需求,也适应了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许瑾.试论高等学校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

[2]刘乃美.外语人文通识教育實施中的焦点问题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10).

[3]王鲁男,龙洋.外语院校人文精神复归与通识教育的使命[J].外国语文,2013,(08).

[4]方俊青.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学业建构设置实验研究[J].英语广场,2012,(11).

猜你喜欢
英语教育人文教育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五年制高职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文化建设探索
理工科高校加强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建议
对中职英语德育教育几点实践性认识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浅谈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