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2015-05-30 11:18王洪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环境建设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

王洪奎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学校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和最主要的方面.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造环境让广大师生去亲身体验,更多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构筑学校持续发展的新优势,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抢占教育现代化制高点。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为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探索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网络平台 环境建设

一、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的建设

信息技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讯速进入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个人理解的硬件环境是学校建立以校园网络为核心内容,以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和教学办公为终端的设备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以科学和发展的理念,统筹考虑,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可行性建设方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本着安全、可靠、实用、经济、可扩展,方便管理和维护。要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充分考虑广大师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同时体现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扩大教学效果。我校的校园网络是千兆主干,百兆桌面,两校区光纤直联且分别有100兆光纤入口,有台式计算机500多台,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每间教室均配备计算机、电子白板、视频展台。校园网络架构分为如下几个部分:防火墙(百卓网络PF-300)、安全出口网关EG、核心交换机(华为S9306)、汇聚交换机(华为S5700和H3C-5500)、接入层区域(华为S33529和H3C-3100),架设了资源存储、视频点播、自动录播、教研平台、网上阅卷、校园网站等服务器。

二、信息化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校园网仅仅把多个节点连接,使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各种网络设备节点连接到一个统一的网络中,达到整个网络上的节点相互连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1.校园网站建设

学校门户网站,解决学校信息及时发布,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网站采用通用性、模块化、开放性、可管理性为指导,网站的模板与后台逻辑完全分离,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或者重新设计模版,同时有较强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我校的网站内嵌了资源库、网络教研平台、网上阅卷系统、自动录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和OA系统建设。

2.网络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平台为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学交流、成果展示等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手段,为教师群体提供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促进日常教研活动与区域资源建设有机结合,最终形成我校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服务的有机整体。该平台将学科资源群平台、课程建设和学习平台无缝连接,三个平台统一用户认证,实现单点登录。平台支持导入我校原有的本地资源,在教研平台中上传的资源可以精确推送到学科资源群对应学科相应的分类下,同时在教研平台中可以方便访问学科资源群、课程建设和学习平台,三个平台可以实现方便的相互跳转。平台含盖了如下内:教师工作室、教师协作组、学科教研中心、网络集体备课、教研视频、教研专题等。

3.网络办公系统

网络办公系统可以满足现有办公使用习惯,形成为学校各部门构建一体化的电子政务平台,同时满足内部协同办公和上级单位之间的公文和资料的交换需要。构建了整个系统协同工作、信息交流、公文交换、数据交换“四个基本平台”形成整个学校的信息工作基础平台;形成数据、任务、计划等信息的准确、快速执行机制,减少手工方式产生的错误与信息不准确,达到信息可以追踪、控制、反馈的效果;形成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流程的规范化、提供规范化管理、共享的基础平台,支撑单位的管理和业务的运作,提升工作效率;增强信息交流机制、消除信息孤岛,提高学校内部资源的利用率,方便获取单位的各种数据,为决策提供参考。

4.网上阅卷系统

网上评卷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扫描技术为依托,以控制主观题评卷误差、实现考试公平性原则为最终目的,把多年来人工评卷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和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客观题由计算机自动判分,主观题由评卷教师在计算机网络上对考生答卷的电子图像评分。主要功能有:权限管理、扫描与采集、多科管理、分数核查、分数核查和数据分析。

5.自动录播系统

自动录播教室,将授课电脑VGA信号、老师授课和师生互动场景以及课堂板书等进行智能化的跟踪切换录制,自动生成课程资源,形成常态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平台。基于学校的校园网网络环境,支持网络的点播、广播、直播、存贮、后期编辑等多种应用,实现在网络环境下对优秀课堂的真实、全面、立体化再现的精品课堂系统;又可以作为校园电视台,支持领导讲话/校园节目的直播/转播;同时可支持在校园网内进行优质课程及重要会议的直播、转播及远程点播。系统主要应用于: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优质课程示范教学;优质课程远程教学;远程教研评估;教学技能训练;教师教学反思;专家报告、会议录播;网上点播,自主学习等。

更新理念、适当超前,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是永无止境的课题,在体验到教育现代化设备为教育教学带来便捷同时,更应该更新理念,坚持近期目标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硬件老化、软件更新、教师知识体系的提高等问题已经突显在我们面前。学校加大力度,在配备、更新先进软硬件设备的同时,积极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操作技能,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以保持、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与先进地域信息化建设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认识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研究,同时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使用率和实效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让信息技术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教学改革的有力翅膀。

猜你喜欢
环境建设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