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职业教育“航材供应保障”课程内容改革探索

2015-05-30 11:18李卫灵刘臣宇肖江海刘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实战化工学结合

李卫灵 刘臣宇 肖江海 刘望

摘要:分析了课程内容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课程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目标,为实现课程“实战化”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士官职业教育 工学结合 实战化 内容改革

“航材供应保障”是依据航材管理专业士官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为士官大专学员培养航材供应保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为了落实“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对院校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课程组多次与部队专家(本专业毕业,部队工作多年,经验丰富)进行交流探讨,研究本课程的改革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情况

在航材保障工作中,有“筹、供、管”三大项具体工作,本课程负责其中的“筹、供”两项,直接为航材统计员和保管员形成岗位能力服务。

原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八个模块,内容涉及航材的筹措、储备、供应、报废、运输、登统计、战时供应和相关基础知识。其中重点内容主要为航材供应实施和航材登记与统计两个模块中的收发、登记和统计内容;难点内容主要为涉及计算及报表填报的内容项,包括需求预测与计算、储备定额、报表填制和战时供应计划等内容。

总的来说,原教学内容按照校区当时办学转型要求进行建设,符合“三贴近”要求,重点突出,与当时部队业务保持一致,很好的完成了对当时士官中专学员航材供应保障能力的培养。

二、存在问题

原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材按照“三贴近”原则,与当时的部队工作实际达到一致,在前期的教学中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但近几年,随着部队业务规范的不断完善与优化,部分内容已经无法与当前部队工作实际保持一致,亟需优化完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部分内容与课程不符、与岗位不符。原内容中的航材储备章与航材仓库管理课程存在交叉,不利于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实施;航材需求预测对士官层次而言难度偏大,学员不具备进行预测分析的能力,难以开展教学;平时战时供应计划的制定应属于航材干部的岗位职责,由士官制定供应计划难以实施。

二是部分内容与部队实际存在脱钩现象。近两三年,随着新版海军航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海军航材保障法规的新修编及其航材业务工作的不断优化完善,使得航材申请、航材收发、航材登记等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内容与部队实际存在脱钩现象,部分内容已经不太适合当前的教学。

三是内容布局不适合职业教育工学要求。之前的内容组织主要按学历教育要求的知识模块进行构建,以课堂讲授加实操练习为主,条块切分更多的是以知识模块来进行划分的,与职业教育认知规律不符,不利于学员对岗位工作内容的学习掌握。

三、改革思路

堅持“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导向,立足“实战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思路,尊重士官职业技术教育特点进行内容选取和组织。

一是,“岗位需要什么,课程教什么”。以航材保障法规为基础,以航材统计员、保管员岗位职责为牵引,对照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按需构建实战化教学内容体系,确保课程内容均为形成两员履行职责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服务。

二是,“部队怎么练,课程怎么教”。以航材保障法规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新要求为准,结合新版航材管理信息及业务流程的完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部队航材保障工作实际完全一致。

三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构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以培养两员筹措、供应和登记统计能力为根本,按照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要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对原有内容模块按照任务形式进行拆解梳理,形成一系列由易至难的“学习情境”,构建进一步贴近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激发学员学习的自觉性。

四、改革目标

1.按照岗位职责进行工作分析,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构建应当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必需”要求教学内容应当是任职岗位必需具备的,“够用”则要求相关知识应当是为岗位能力的形成直接服务的。

对照新版法规和新版训考大纲(后方仓库和场站航材股),重新梳理分析两员(航材统计员、航材保管员)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按工作职责的不同将其对应到不同课程中。根据训考课目和航材专业课程划分情况,将筹措、请领、送修、收发、登记与统计等必需的职责科目对应在本课程中,并围绕这些科目组织必要的理论内容,形成航材供应保障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2.依据法规规范选取更新教学内容

“实战化”要求“仗怎么打、部队怎么练、院校怎么教”,因此课程内容必须紧贴当前部队航材工作实际,将部队实际的管理流程、操作规范搬到课堂上,让学员在实战化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课程原来的教学内容虽然贴近当时的部队实际,但与当前的部队工作已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将按照新版法规和新版训考大纲的具体要求,结合新版航材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的完善,梳理出部队航材工作实际已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优化更新业务流程、操作要求和登记规范等内容,做到“部队怎么干、课程怎么教”。

更新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原内容体系中没有、需要新增的,如航材保障结构和评价指标、航母舰载机航材保障、航材送修操作;一类是原内容体系有、需要更新的,如航材的收发、航材登记等业务。对于新增部分的内容,应切实把准内容的宽度和深度,确保内容贴近统计员、保管员岗位需要,符合士官特点;对于更新部分的内容,要严格按照新法规和新的业务流程规范,对教学情境、任务进行内容更新。

3.遵循职业教育特点梳理典型任务,设计学习情境

职业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应当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者需要在于学习情境各要素的交互过程中,主动去构建学习的意义和社会身份;学习者应尽量独立完成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检查与控制的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真正经历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员只在必需时给予一定的帮助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学习者会经历一个从处于边缘的新手,逐渐向核心位置靠拢的过程,教员应根据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为其选择适当的学习起点、策略和方法,有助于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因此,课程将摒弃过去以内容模块为区分组织内容的模式,取而代之将按照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即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逻辑发展规律,按照能力发展的递进关系,以不同任务为轴线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学员工学结合,通过不断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获得岗位知识、培养岗位能力。

虽然原来的内容体系中已经初步按照工作职责进行了划分,但部分内容过于独立切断原本工作中的联系、部分内容仍然存在交叉,因此本次梳理将按照工作过程重新进行分割,使得“工作任务”更加合理。

首先,按照工作任务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典型工作任务梳理,可区分为航材筹措、航材供应、航材登记和航材统计等四大项典型工作任务。

其次,在各大项典型工作任务中进一步进行梳理分析,按照不同的方法、程序和难易程度确定多个具体任务并设计学习情境。通过这些学习情境,引导、帮助学员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工作任务,真正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直接感受与简介知识获得、实践训练与理论学习、专业能力提高与关键能力发展的紧密结合。。

最后,由这些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构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并重新梳理各工作任务教学所需学时。

五、结束语

航材供应保障课程是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性和应用型很强的一门课程,其教学内容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学员能力的生成。通過对航材供应保障课程内容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内容与实战脱钩、不利于职业教育展开等问题,通过与部队专家交流分析,提出了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和具体目标。课程组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内容的优化使得:教学内容真正贴近部队实际,使学员在院校所学即为部队岗位工作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让学员在做中学,更有利于学员对岗位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只有这样,学员毕业后,才能学有所用,尽快上岗,完成时代、军队赋子他们神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关于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政工学刊,2015,(01):5-7.

[2]吕静.杜威“从做中学”教育思想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系统模式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0,(20):143-144.

[3]陈晓燕.职业教育中的工学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214-216.

猜你喜欢
实战化工学结合
把握好四个“注重”提高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
军事院校任职专业实战化教学和训练的几点思考
战时装备采购综合演练的实践探索
关于推进军事训练实战化方式的研究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