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2015-05-30 14:23宋美华王茹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宁夏优化

宋美华 王茹

摘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社会对防沙治沙实用人才需求进一步加大。探索防沙治沙特色专业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办学综合实力,立足宁夏,面向全国,辐射全世界,为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宁夏 防沙治沙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优化

防沙治沙工程专业面向宁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体现特色专业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

一、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设置

土地荒漠化被喻为“地球癌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宁夏是我国四大沙尘暴源区之一,宁夏治沙创造了世界治沙奇迹!得到了世界关注。在建设生态文明之际,2011年,由宁夏生态工程学校升格创办了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学院设置了防沙治沙工程专业,2012年8月开始招生。由行业专家参与和把关构建了专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得到“2013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资金支持,经过3年不懈努力,现已具备专业师资、专业教材、教学设备、实验设备、实习基地建设等教学条件。

二、防沙治沙工程专业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为防沙治沙事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我国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遏制荒漠化扩展的趋势;到2030年实现人进沙退;到2050年,争取实现凡能治理的荒漠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的雄伟目标。宁夏地处祖国腹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大面积控制沙源与尘源,改造生态环境、发展经济是宁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办好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2.宁夏防沙治沙方向的战略调整。宁夏基本控制了流动沙丘,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沙区产业的大力发展。宁夏从战略的角度调整防沙治沙的方向,即由局部试验示范转向治沙与脱贫致富相结合;从防治流沙的扩展和侵袭转向大面积裸露沙源的控制和生态修复。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明确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培养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让企事业单位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面临很大挑战。

三、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1.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势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以培养实用人才为重点,承载宁夏防沙治沙领先的成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結合发展道路,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的基层防沙治沙专业人才。

(2)强化实践教学。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专业实践课时数平均占总学时的40%,植物学等课程超过60%,实验的开出率达100%。

(3)重视专业发展调研工作。学院组织教师深入到沙坡头、白芨滩、国家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天龙公司等与专业相关的在区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调研,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发展、人才社会需求、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第一手材料,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依据。

2.防沙治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1)我院是全国唯一开设防沙治沙工程专业的院校,专业开设时间短,基础薄弱。年轻教师多,经验不足;校企紧密型合作有待加强。主干课程没有现成的高职教材,教材内容跟不上生产新技术的发展,没能体现“宁夏防沙治沙特色”等。

(2)招生滑坡,新生报到率低,已成为专业发展的棘手问题。

四、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对策

1.凸显专业特色,加强与国际合作的力度

以宁夏多次举办“防沙治沙技术国际培训班”为契机,与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向阿拉伯、非洲等国家远输防沙治沙集成配套技术,承接防沙治沙工程,以此增进友谊,扩大国际影响。

2.确立“工学交替、项目驱动、生产实习”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及时调整和强化实践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做”有机联系,增加实践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满足职业岗位与技能培养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学生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大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力度

(1)发挥专业特色,形成核心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和生产实际设置课程,合理安排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必修课和选修课结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与岗位实际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职业培训挂钩,从学生入学起实行职业技术全程培训,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2)主动调整与拓展课程。主动适应社会对防沙治沙人才的多层次、多规格需要,使课程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桥梁,通过调查研究,及时调整课程,使课程建设保持旺盛生命力。例如依据治沙工程实际,拓展《治沙原理与技术》课程,删去《治沙造林学》课程;加大了工程制图与CAD的学时;增加沙画、沙雕等选修课程。增加第五学期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建设监理、水土保持规划学等课程综合实习。

(3)做好教材选用和建设工作。根据专业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特点,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突出应用性、水平较高的国内优秀教材。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学者开发专业课校本教材。

4.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夯实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是指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理论知识的提高和升华。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开展学生创新研究项目,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充实和扩展实习基地网络。重点加强与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防沙治沙生态体系、水土保持体系和沙化土地监测体系的中卫沙坡头、灵武白芨滩、内蒙沙林中心、彭阳水保站等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的合作交流,以实现教学与实训内容为行业领先、并与生产实际一致,使实习基地和实习场所最大程度满足教学所需。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努力找到结合点,让企事业单位收益,真正达到“双赢”,以建立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专业实训和为期半年的毕业实习,拓展学生就业渠道,为防沙治沙工程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加强集理论、技能、师范于一体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针对年轻教师多的现状,学院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开展了职业认同、教学研究等讲座和说课、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等大赛;通过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结对子”,做好“传、帮、带”,鼓励年轻教师到生产一线、先进的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参与科研项目等锻炼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近年来,我院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教学技能比赛,一批年轻教师获得了优异成绩。聘请行业科研专家和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结构合理、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培养学科带头人,建立科研团队,积极争取科研项目,以项目带动教学和实训工作的开展。建设一支富有朝气,具有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防沙治沙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生态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6.重视教学改革与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任务为驱动,充分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注重互动式教学,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采取靈活、恰当的考试方式,增加实践考核比重。建立完整的动态管理模式和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评价。争取达到“五个一流”,即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管理一流,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7.加大专业宣传,开创招生新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学院由银川市迁址永宁金沙窝,办学环境条件差,出行不便,影响招生等不足,发挥专业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创建花园式学校,凸显专业特色,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突出沙生植物景观,形成独特的绿化格调,打造旱生、超旱生植物王国,使学院由地理位置弱势变为优势,吸引社会各界到学校参观旅游,增强社会对学院的关注和认同。

切实解决学生就业,以“出口”促“进口”。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示专业办学特色及办学成果,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谢玥,曹洪其.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优化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2,(07).

[2]李生宝.宁夏主要治沙研究成就[R].宁夏农林科学院,2015.10.

[3]张晓宇.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以华北科技学院为例[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3).

[4]宁夏防沙治沙技术成为国际治沙示范“样板”[N].新知讯报,2014-9-4.

[5]刘纯利,王晴晴,张玉山.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0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宁夏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