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说爱的教育

2015-05-30 14:23仇庆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爱的教育

仇庆玲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表扬或许会触动孩子的心灵,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去改变自己。俗话说:“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在小学美术课堂中,鼓励教学法有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美术特长,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大胆地赏析美术作品,创作大量的优秀习作,从而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去不断地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 鼓励教学 爱的教育

在我从教的几年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孩子们对美术的喜爱。他们喜欢美术课,渴望用自己的画笔去描绘生活,更希望自己的绘画得到老师的赞扬。正因为这样,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就是美术老师对孩子最好的表示。想要让美术课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下收获良好效果,这需要美术老师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这段时间里,我观摩了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对于他的美术课热情很高,总是积极准备课堂所需的材料;教师上课的纪律松弛有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非常浓厚,原因是什么呢?理论和实践中,我总结得到以下几点:课上,老师注意的焦点是班级所有学生,包括一些“调皮鬼”。在老师的心中,一切坚持鼓励原则,特别是对待后进生,哪怕只是带全了美术工具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抑扬顿挫的话语,自身的热情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的习作,他用心去挖掘每一处闪光点,充分利用视频,音乐,故事情境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美术课是孩子们寻找快乐,获得快乐的地方,鼓励教学的方法则是帮助孩子体验快乐的重要法门。用艺术的画笔绘画出心中所想是每个孩子抒发自己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之一,美术课是孩子们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快乐也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下面就课堂中如何实施鼓励教学的方法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依据个性,培养意识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对外的表现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不同的学生,情感个性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美的评价自然也是各不相同。在不同的经历之下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就会有不同的欣赏观点。正如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学会欣赏艺术品是重要的,但对于艺术作品能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拥有了独特的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去欣赏美,最终在美术作品中创造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表述的不同感受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去看作品,而不是事先告知学生赏析美术作品的标准。对于作品先概述什么,再从哪一角度赏析等等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琢磨。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促使他们的審美逐步发展。例如,在欣赏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时,我先让学生看画,试着和同座讨论作品;在学生欣赏作品的同时,教师要向他们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信息,学生看画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面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怎么表现的?色彩和笔触上与你之前欣赏的作品一样吗?你感触最深的地方在哪里?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画面的色彩上鲜活,简练;有的感受到的是光线塑造非常强烈;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新的点彩画法。由此来看,依据学生的个性,启发了同学们对美术作品赏析的多元性,挖掘出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潜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二、学生体验,积极参与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美术课堂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活动,需要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体验课堂乐趣,这样才能避免课堂的枯燥沉闷。那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于美术课要有一个目的性,鼓励他们在课堂中乐于亲自动手,敢于尝试。要让学生知道只有亲自去接触新的美术材料,尝试新的绘画手法,才能掌握新工具材料的性能,学会新的美术技能技巧。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有许多的制作课,对于这样的课程,为了方便教学,教师往往会让学生参考书本中的某一个范例进行加工塑造,完成新的作品;又或者不断强调制作的步骤和方法:应该先怎么绘制平面图?如何剪贴?事实上,这些都不应该作统一规定。相反的,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触摸和探索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我在讲授《像什么呢》这一课时,随手撕出一块卡纸后,粘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们自由地上台进行添画,再要求组员帮忙讨论,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原来,这个随手撕出的长方形可以添画成一只鳄鱼的大嘴巴;原来这个还可以添画成房子的屋顶;原来火车的车厢也是这么撕出来的。在作品制作方面,通过图片、实物、视频等让学生自己观察、猜想,特别是泥塑制作和彩色卡纸制作课程,需要老师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制作方法,制作步骤等,这样的方式下同学们的创作思想更加宽泛了,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在教授《我造的小房子》这一课时,这样的方法就很是适用:课堂中我让学生们准备了瓦楞纸,卡纸,彩色纸等多种制作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房子的哪一部分适合哪一种材料,都适用的情况之下哪种更好呢?用什么方法去粘贴能够更牢靠等等。而我的工作则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总结,协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自信表现,激发创造

让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的基础上去创造美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美术课堂正是完成这一目标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力求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就必须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有力条件,足够的给予学生们思想上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展现才华。在教学中我欣赏学生们各不一样的美术作品,与众不同之处更是对其赞赏有加,鼓励学生的勇敢创新。正如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领域则与之相反,美术作品的多样性,正是美术作者思想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评判者视觉角度广泛化的体现。太多的要求反而只会束缚学生的创作思维。如今的美术课堂,更多的是需要与众不同、极具个性与活力的作品。所以学生作品中的各种表现手法都有着内在的含义,反应的是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更多的还是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写照。作业展评时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评析学生《天外来客》的作品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地在展排上粘贴自己的作品,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评价他人的作品:他画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这样一个天外形象?你能给这个天外生物起个名字吗?为什么起这样的名字?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他人的创作方法。在总结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也给自己的作品找到了更多的表现方法。教师点评时,则要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表现自己的作品,同时乐于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

我一直觉得,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用一份真诚的心去引导学生展现艺术表现的热情,在此基础上也要给学生们多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展现学生的艺术个性。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的快乐生活”为主题创作一幅画,课前我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搜集生活里琐碎的快乐场面,想一想哪一个场面最能体现快乐。课堂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下课时热闹的操场能体现快乐的学校生活;有的说春季出游是快乐的;秋天帮助农民伯伯收获果实是快乐的……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向学生讲解构图方面的知识,便于他们更好的表现画面。这样一来,学生们的作业内容丰富了,表现形式多样化了,且较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快乐生活。

“鼓励: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美术课堂中,鼓励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美”是代表赞美,高兴;“术”则代表技艺和方法,我想所谓美术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是高兴的,赞美式的技艺和方法。从而,美术教学需要用鼓励教学的方法,鼓励孩子们不断地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张志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463+506.

[2]纳塔斯·埃尼施.作为艺术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90.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课堂爱的教育
关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
小学阶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与升华
教育要行走在爱的脉络里
多媒体辅导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意义
《爱的教育》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启示
走进陶行知 笃行爱的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爱在字里行间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