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生未来,从普通的家访开始

2015-05-30 15:35谭想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记录未来目的

摘要:家访,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访,分电话家访与登门家访,电话家访笼统抽象,了解到的信息相对模糊;登门家访直观形象,能让老师对学生家庭的了解从抽象变成直观,从而更好地实施因人施教的策略。同时,登门家访,能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积极配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巨大合力。家访工作做得好,有时候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和前途。教师如何做好家访工作呢?笔者认为:访前充分准备,访时围绕目的、把握重点、讲究艺术,访后认真总结,通常来说都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德育 学生 未来 记录 目的 语言艺术

家访,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访,能让老师对学生家庭的了解从抽象到直观,能看出许多学生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如今,随着通信工具的普及,许多老师为图方便,采取电话家访方式和家长沟通,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远远比不上登门家访。

电话家访笼统抽象,登门家访直观形象。比方说,“某某学生家有5人,父亲残疾,家庭经济拮据。”仅从电话里老师是想象不出该同学家到底有多困难的。只有登门家访,看到了两间破旧的瓦房,简陋的家具,以及家庭成员的长相、衣着、谈吐……所有东西都变得直观起来。

登门家访,能增进教师和家长相互了解、积极配合,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家访做得好,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命运。十多年前,我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刚读到小学六年级说不想读书了。经过家访,得知其父亲得癌症去世,家里太穷,该同学想在家务农减轻家庭负担。我连续跑他家一个星期,好说歹说,把他劝回了学校。多年后该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留在上海工作。他在电话里对我说:“谭老师,要不是你当年的家访,我今天一定还在农村……”

如何做好家访呢?笔者之见,访前充分准备,访时围绕目的、把握重点、讲究艺术,访后认真总结,就会收到预期效果。

一、制作填写家访记录,认真总结家访成果

制作并如实填写家访记录,从近处说,它具有记录此行目的,取得效果,存在问题的作用,为进一步教育学生提供依据;往远处说,它是教师家访成果的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原始记录。家访记录包括几项内容:时间、家访对象、地点、家访人、家访经过、处理结果等,例如:

怀远镇甘村小学二年级家访记录:

时间:9月6日 家访对象:黄新辉 地点:马安屯 家访人:谭想玉 家访经过:新学期刚开学,未见黄新辉同学到校,打电话给其母亲,提示关机。问其他学生,都说不知道。为了弄清情况,到马安屯进行家访。原来,黄新辉父母打算去廣东打工,准备带他去广东上学。动员其父母,让他们放弃带小孩到广东上学,其父母犹豫不决。

处理结果:准备隔天再访,说清利弊,进一步动员留校。

家访不是简单的例行公事,而是转化学生思想的重要德育工作。因此,家访要做好记录,访后要认真总结,撰写家访手记,对问题进行分门别类梳理,形成典型案例,用于指导今后工作。

二、家访要带有明确的目的

目的明确的家访,能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在校表现,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配合老师工作,促进学生进步。因此,家访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

学生小意在校表现嚣张霸道,经常欺负弱小,乱拿别人东西。我针对他的这种不良行为进行了家访,家访时小意的奶奶接待了我。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小意的爸爸因为赌博不仅把积蓄赌光,还欠了十几万的高利贷,因害怕别人上门追债和妈妈离家外出谋生,丢下小意和小意的弟弟跟爷爷、奶奶和叔叔一起住,只有小意的妈妈偶尔回来看望两个儿子。听奶奶说,他们管不了小意,小意比较听妈妈的话,可妈妈在家的日子一年就那么几天,妈妈一走孩子的坏毛病又犯了。原来如此,我找到了“病根”,难怪这孩子在学校那么嚣张霸道,家庭教育实在太重要了。于是,我动之以情,晓知以理,委婉真诚地指出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建议父母要做好榜样,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父母不应丢下年幼的孩子不管。奶奶听后感慨万千,对我十分感谢。

三、家访时要注意讲究语言艺术

家访的原则是实事求是,表扬为主,关爱为本。多讲学生的闪光点,多讲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话。不要动辄贬低学生,责骂学生,使他们的自尊心、进取心受到严重伤害。对学生的缺点要尽量委婉地指出来,让学生有改正错误的余地。俗话说,“孩子总是自家的好”,这就需要老师传递信息的艺术性,优点讲足讲透,缺点委婉提出,这样做,家长乐意接受老师建议,学生心里尊敬老师,听从教导,主动改错,从而达到家访目的。

比如,我到学生小怀家进行家访,当着学生的面,我把他在学校表现好的方面告诉家长:小怀挺聪明的,有上进心,学习比较积极,课堂上也踊跃回答问题;遵守纪律,跟同学相处和睦,如果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别太贪玩那就更了不起了。家长听了我的汇报,对我说她们没有文化,有时小怀向他们请教,他们不会教;小怀贪玩,就骗我们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于是我告诉家长,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一些作业,会写的一定要写,不会写的可以向村里其他同学请教,或第二天来到学校请教老师和同学,希望家长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最后家长表态一定监督到位。

四、一次家访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好一访再访的准备

有时候,一次家访就能解决某个问题。但转变学生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学生思想出现反复、波动很正常,因此,有必要建立长期家访制度,包括初访、特访、定期访问等,发现问题,及时联系,教师和家长经常碰头,有利于把许多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比如,我有一个学生叫小正,他经常把家里给的每个月的伙食费拿去买零食吃,当老师叫他交伙食费的时候,他要么说家里没钱过几天再给,要么说家人不给,要么就低头不语等。除了这个毛病,有时他还违反学校纪律,是个比较令人头疼的学生。因此,我对他进行家访的次数是最多的,有时是我到他家家访,有时是叫家长到学校谈话,有时是电话了解情况。

家访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家校合作育人、统一教育理念、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老师到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嘘寒问暖,表示关心,胜过在学校苦口婆心的教育、训导。成功的家访,能使学生亲近教师,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同时,家访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好的经验和做法。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张富德.教师家访的误区及对策[J].宁夏教育,2008,(1).

猜你喜欢
记录未来目的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从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看记录者应担负的责任与情怀
浅析高中生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方法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廉洁校园文化建设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研究
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秦秀英:自己“记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