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本课堂”,促进学生成长

2015-05-30 15:35张爱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教学环境生本课堂

张爱珍

摘要:“生本课堂”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促进学生发展。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关键词:生本课堂 学生成长 教学环境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那么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呢?

一、前置性作业

1.设置目的

前置性作业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在作业中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前置作业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甚至是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也可以是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让学生在完成对前置性作业时能预计和把握到下一节课的主要脉络。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内容,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新知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内容,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間,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堂内容更丰富,课内的学习更具深入,课内的交流更具宽泛。

2.设置原则

(1)低入原则。“低入”是生本教育的另一个理念。我在布置作业时遵循“切进重点、降低起点迎学生;深入浅出、设置情境引学生;长期规划、精心设计练学生;发展能力送学生”。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布置前置性作业任务细化,要求明确,符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给学生较充足的时间完成。

(2)趣味性原则。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颇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口头的、书面的、绘图的、表演的,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彩,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所以作业要适应学生心理,形式多样化,具有趣味性和创造性。

3.设置内容

有效的前置性作业绝对不是简单问题、相应习题的堆砌。把握好教材,掌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是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保证。无效的前置性作业,时间长了,会让学生留于形式,甚至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忽视。所以,在设置前置性作业的内容方面,一般分为这几个板块:字词、文章理解、拓展延伸。在设置内容时,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本理念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利用好前置作业来辅助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先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习小组组建

1.成员的确立

小组确立一般由四人组成。为了确保小组力量的均衡,每一小组包括:1A (一个优等生)2B(二个中等生)1C(1个学困生)。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策略。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2.组长选配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必须为每组选配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必须具有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

3.组长培训

要使组长真正发挥领导作用,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三、学习小组的评价与交流

1.完善小组评价机制

为了激励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我把每组的序号贴到黑板两边,随时加分奖励。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只是给勇于上台展示的小组加20分,但后来发现台下的学生的积极性很受挫,也没有认真倾听。于是改变策略,凡是在台下也能有精彩补充、质疑、交流的同学同样能够为本组加台上一样多的分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台上台下的互动效果。这样的积分一周总结一次,获得前两名的小组,我借助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宣布评比结果,并给前两名小组的所有成员发放喜报。

2.交流展示方法

前置性作业的展示要给每个孩子机会。交流展示时,先在组内展示,组长迅速组织本组员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讨论并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然后是全班交流展示,上台的小组根据组长的安排完成自己的任务(板书、展示、点评、质疑、补充、完善)。在该环节中,先由组长向大家报告自己是第几组,他们汇报的内容是什么,以便其余小组内心明确,然后再由小组成员逐一展示,最后由组长引起和台下的同学互动交流。

四、生本教育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

1.适时地启发、引导、点拨、归纳

我们虽然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并不等于老师可以无所事事。相反,课堂上我认真倾听学生畅谈,对于学生的认知有误差或思路打不开时,我就随时进行启发、引导。

2.编制学习目标达成检测

目标达成检测是检验孩子们学习效果的手段,在设计检测试题时,我按照学生的认知过程,分为以下板块:

第一,我会写或我会认。完成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字词。

第二,我会填。感受人物特点,明白写作目的,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作为考查的题目。

第三,我会写。以读引读,以读引研,以读引写,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3.取得家长的支持

要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家长了解生本是实实在在对孩子有利的一种教育方式,我在上了几节生本课之后,就及时地给家长发信息,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真诚的交流、沟通,如:最近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不知孩子是否向您谈起,我的宗旨只有一个: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主学习,那将会受益一生。如果您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如果您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主动性比以前增强了或者是兴趣比以前浓厚了,我希望和您一起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通过该教师的能力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总之,在实践生本的过程中,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我给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给了我无限的精彩,学生也是幸福的,愿我们大家都在这条的幸福的路上实践、反思、改进,收获更多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郭思乐.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人民教育出版社.

[3]郭思乐.谛听教育的春天——郭思乐生本教育思想随笔.安徽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教学环境生本课堂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好英语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