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思品教学资源整合策略探析

2015-05-30 18:48刘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

刘萍

摘要: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课程的特色,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以及教材的几次调整,无论从思想定位,还是素材设计、教学教法,都有了很大改变,基本转变了传统呆板、枯燥的刻本印象,但仍存在对教学方向把握不到位,需要从教学的各方面进行归纳、整理、不断修正,也就是整合综合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教学文本 角色调整 素材资源 思想道德

一、有效整合教学文本,奠定教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社会道德建设也要跟上,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外在教化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思想品德》是在初中年级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大教材、课程历经了多次更改正是重要的体现。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如何消化吸收新教材的思想,新课程的理念,如何实施新教法,贯彻文本,就需要教师要有能力,有意识,充分整合文本,提高教学效率。

1.充分理解新文本理念

教学文本的主题就是教材。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设计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原有的将思品课作为一个科学内容来考核的错误方式,而是按照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生活拓展的需要,以学生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中心来设计教育模块,使课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有一定弹性的系统,以利于学生探究式的学习和累积性的发展。二是课程教育的整体效应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使课程广泛地吸收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新观念,并力图考虑与其它学科的相互配合,增强思想品德学科对其它知识的整合性,为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提高提供实在的基础与可能。三是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充分考虑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的需要,创设他们乐于接受并有利于他们自主发展、并能对他们的思维、情感、态度构成适当挑战的学习情景。

2.在教学实践中整合教材

如何将新的教材和大纲思想贯彻到课堂上,这不是一本新课本就能解决的,需要教师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充分整合。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计课堂形式和利用良好素材。初中思想品德课是把心理、道德、法律等有关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当然这种融合不是知识点的硬性接合与拼凑,而是从中学生生活的不同层面呈现出来的,是他们生活中所实际遇到的问题。这样,教材与学生之间是以实际生活为联系的媒介或桥梁,而不是以抽象的文字和成人的话语为沟通媒介。在教室设计课堂时,要在思想主题的基础上选取典型事例、情景,引入课题的主要问题,以此作为引导方向,然后依次分课展开具体内容,就相关问题简明扼要的理论陈述、典型事例、问题设计、补白式的趣味性阅读材料、拓展阅读材料等内容要素组成,从而把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到实处。

二、快速整合教学角色,优化教和学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角色如何正确认识和开展教学,也就是教师如何教,学生怎么学,是很重要的。所以,要解决的问题也有角色调整问题,充分整合不合理的师生关系。

1.当前教学角色存在的问题

在思品课堂中,说教仍然过多,由于内容比较单调,学生兴趣度不高,造成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不对等,教学效率低下。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仍以直接陈述为主,学生对有的内容不能充分理解或者有抵触情绪额,造成师生教与学的不和谐。最后,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占有更多的时间和主动性,尤其是思品课,有的内容不是理解问题,而是情感问题,如何让学生深有感触,才能提高认识。

2.加速调整师生角色关系

面对这些困惑,或者现行依存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停止课改,又不能任其自然,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发挥能动性,协调现实课堂和教材、机制的矛盾,将最好的整合度呈现出来。一是教师要不断接纳新的教育理论强化不断更新的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知识储备,在知识方面首先做到符合新課改背景要求,在思想上彻底转变观念,强制自己放弃一些过时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式。二是要彻底转变师生角色。在新课改中,师生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培养的对象,也是合作的伙伴,更是学习的主角。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同时,走近学生,以交流、讨论的态度进行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科学整合素材资源,丰富课堂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学越来越与现实生活贴近,以达到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思品学科也是如此。《思想品德》新教材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进行编排,内容丰富,社会性强,可利用资源平台广阔。

1.紧跟时代,关注热点

传统的思品课,过大、过于死板的理论比较多,而新课程则更关注人与社会的沟通,而当前不论是社会经济,道德走向,社会环境问题都在发生很大变化,一个人不能和这些接轨,就没法把控人生,与社会交流,逐步成长。教师在教学中不但平时没有深入了解,善于积累,与思品课题联系起来,在课堂中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热点,形成认识。在学习“了解祖国爱我中华”时,教师就要将更多的中国国情介绍给学生,将政治热点及时传递给学生。像中国梦、中国反腐这样的热点必不可少。

2.贴近生活,实践求知

品德的衡量对象大都在实际生活中,品质的优劣也是在实际生活中去检验的。所以,真实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选择和巧用生活资源,将明理、导行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学生生活出发,回归生活,实践教学。教师要善于筛选生活中的有效资源,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如在上《身边的诱惑》一节时,教师通过一些当前的社会现象,消费攀比、金钱至上,这样的反面素材,引导学生建立正当的价值取向,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统一并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新课程是教学的依据和蓝本,但具体教学实施需要认真领悟、积极熟悉内容,尤其要充分整合各方面教学资源,才能发挥新课程的优势,有利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建.实施有效的思品教学.湖南新都出版社,2012,3.

[2]李心艾.中学生思想道德培育基本内容读本.广州书社出版社,2011,8.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
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形象魅力——浅议如何巧用国学做好新时期企业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员工思想道德阵地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变形计》所折射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借助孝道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分析
浅析少先队在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军队老干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