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化理论微课的设计

2015-05-30 18:48吝维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微课

吝维军

摘要:微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受到普遍關注。梳理了瑞奇鲁斯的细化理论,基于该理论,阐述了如何确定微课的知识点及相应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

关键词:细化理论 微课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微课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出现是微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

胡铁生在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他认为微课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的简称,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从中可以看出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适用于微课的“知识点”如何确定?微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顺序如何安排?

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简称ET)的最早提出者是瑞奇鲁斯,主要用于学科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顺序的安排。本文基于细化理论讨论传统的课堂(45分钟)所授的内容如何以微课的形式出现,为进一步利用现代移动技术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提供参考。

二、细化理论

细化理论主要用于学科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的顺序的安排,最早提出者是瑞奇鲁斯,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七”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具体内容如表1所述。

表1的策略1是针对某门课程的内容,在本文针对一节常规课(45分钟),表1的策略2在本文中针对是一节微课。

三、基于细化理论确定微课知识点及组织教学内容

下面我们将以“数学实验”课中专题训练“分形”为例,介绍如何将一节常规课改造提炼出若干节微课。

数学实验是是教育部组织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数学实验课程开设的目的:从问题出发,借助于计算机,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实验中去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该课程开设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软件平台的介绍,二是基础实验,三是专题训练。“分形”是该课程中专题训练中一个,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分形的几何学,掌握用迭代手法形成分形图形的过程并用计算机软件实现。

1.确定知识点

细化理论将学科知识分为三类:概念性内容(说明“是什么”)、过程性内容(说明“如何做”)和原理性内容(说明“为什么”),据此,可将通常的一节课按所授知识的类型概要性分为几个部分,作为微课教学所关注的知识点。专题训练“分形”主要围绕什么是分形图形(概念性内容)及计算机如何画出分形图形(过程性内容)而展开的,因此可将该常规课划分为两节微课,知识点分别是分形图形的概念及分形图形的生成。

2.内容的细化

充分考虑细化理论的环节1和环节2,分别给出上述两个知识点给出概要设计与细化设计,如图1和图2所示。

表2的内容可以整理成文本素材供学习使用。

3.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细化的结果(图1和图2)可确定知识点介绍的顺序,第一节微课应先绍什么是分形图形,第二节微课介绍如何画分形图形。结合图1和图2,充分考虑策略5、6、7,两节微课教学组织顺序如表3和表4所示。 上述结果仅仅体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组织顺序,而不是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知道教学设计包含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及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查尔斯.M.瑞戈鲁斯,杨非译.细化理论:学习内容选择和排序指南[J].开放教育研究,2004,(2).

[3]李尚志,陈发来,吴耀华,张韵华.数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基金资助:《数学实验移动教学平台的构建》(扬州大学教改课题,2015)。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