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做合一”理念,探索“做”的有效性

2015-05-30 19:23朱辉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朱辉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在电子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体现“做”的核心地位,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应在“做”中教,学生应在“做”中学;在“做”上践行“劳力上劳心”的教育理念,实现手到心到有进步才是真“做”。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 电子技能 “劳力上劳心”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其中“教学做合一”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他还说,“做”不能盲目行动,也不能胡思乱想,“只有手到心到的做,才是真正的做”。只有“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且要把这件事做得又好又省。

中职电子专业的电子技能是电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将电子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围绕不同项目内容,以“做”为起点,开展项目教学。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就“做”的有效性进行了以下研究。

一、教学过程体现“做”的核心地位,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

陶行知先生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强调从教师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教师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实际是一种行为,因此在电子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做”的行为,同时还要考虑“做”的有效性

1.教师的“做”不仅要正确,更要规范,繁锁的操作采用口诀帮助记忆。“做”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因此教师“做”时强调规范操作。电子技能教学中要用到示波器,该仪器在使用前须先校正。教师在使用示波器时一定要规范操作,不能为了省事而省略这一步,这样会导致校正不到位,测出来波形不准确,影响后续的测量结果。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总结出示波器校正的口诀:“所有按键弹出,拨动开关置左,旋钮标识朝上,三个CAL旋钮顺时针旋到底”。有利于学生记忆,并能规范操作。

2.教师在“做”时应当“小步子”分解,逐层深入,以利于学生跟着“做”。电子技能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课程,电子技能教学中涉及各种仪器的配合使用,由于步骤较多,常常教师的“做”需分小步子进行。如用示波器观测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波形时,我们设计了一份“信号发生器使用学案”,从示波器型号入手,观测波形。先要求只要观测到正弦波形即可,再要求观测到的正弦波频率为1kHz,接下来要求幅度为5V,最后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看到的波形。

3.教师在“做”时应考虑“做”的观察范围。人的行动有一定的观察范围,特别是动手操作,范围更是小。手工示范教学时就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若全班同学一起来看教师“做”,根本看不到、看不清,即使再大声、再详细的讲解也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电子技能课上,我们常將学生分成4人一组,如遇到必须要示范的内容,则一组一组的示范,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做”的完整、正确的过程,这样学生看得真实,明白“做”的要点,掌握技能的效果比较好。

4.教师的真“做”才是教,学生的真“做”才是学。陶行知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这样的教学有一定的效果,但无论如何不能代替真“做”。例如,电子技能中的手工焊接,视频资料无法清晰的展示手工焊接时电烙铁的准确位置,而电烙铁的摆放位置,焊锡丝的送入位置都直接影响焊点的质量。近距离的“做”让学生的感观有了直接感受,很快学生能准确放置电烙铁的位置,焊出理想的焊点来。教师的真“做”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技能,提升“做”的有效性。

二、实现“教学做合一”,教师应在“做”中教,学生应在“做”中学

陶行知说:“做上学的是学生,做上教的是老师。”也就是说“事怎么做就要怎么学,要怎么学就要怎么教”,比如,游泳在水里游,就要在水里学,水里教。种稻谷要田里种,就要在田里学和田里教。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亲自感受整个“做”的过程,主动探究,获得真知。这种亲身体验所获得的知识,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必须在“做”中教。学生在教学教程中,教师创造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口、脑等各种感知器官去动手实践,思考寻找更有效方法与技巧,力图将事情做得又好又省,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所以学生在“做”中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1.“做”应从最基础层面的动手写开始。中职学生因为学习主动性差,在课堂、课后,连动笔都不愿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实际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在电子技能教学中应将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让学生在“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教授色环电阻器的识读时,要求学生将色环口诀动手写下来,并在短时间内记牢,然后发给学生每人10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器,将电阻两端贴在作业本上,在每个电阻的下方写出电阻的色环,再对照口诀,写出色环代表的数值,并计算出电阻值。

2.“做”要以动手画的形式反映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做”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并能以最佳方式使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理解的知识。“做”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或者实践验证理论的一个过程,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思维活动。电子技能的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画电路原理图,通过动手画,学生就能掌握电路的结构,弄清电路前后之间的关系。再进行电路的设计、制作,更进一步提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大大提高。操作过程中要求根据示波器观测的波形,画出波形图,通过放大器输入、输出波形的比较很容易理解放大倍数、同相、倒相、占空比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

3.“做”应以动手实践为主,多“做”有利于学生掌握技能。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做”,真正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项目教学以“做”为主线,以“做”为中心,在一系列“做”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做”中主动构建知识,练就技能,总结经验。

学生需把准备要做的事弄个明白,把源于书本上教师教的和学生学的知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积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出便于操作的“项目”,然后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掌握一种技能通常需要练习至少20次,通过学生对8个电子技能项目的分析、设计、制作、调试,在做的过程中就能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会元器件的识别、检测、装配,掌握电路板的焊接、调试过程,掌握各类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通过多“做”,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习技能,在活动中学习技能,真正实现“在做中教,在做中学”。

三、在“做”上践行“劳力上劳心”的教育理念,实现手到心到有进步才是真“做”

陶行知告诉我们“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在做上学和做上教,可见“做”的重要性。那么怎么“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呢?陶行知指出“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

1.“劳力上劳心”的“做”应“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只劳力不劳心不是真做。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是指能力的提升,而能力的提升是有效方法的掌握程度的增加。只有边“做”边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才是真正的做。电子技能操作中,很多学生只管埋头装电路板,不考虑元器件的极性,辛辛苦苦“劳力”装出来的电路板错误百出,以至于根本不能通电调试。同样是组装电路,另一部分同学“劳力”的同时也在思考元器件的极性,那正确率就要大得多了。只有在“劳力”上思考,也就是“劳心”才是真正的“做”,手动的同时心也动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才是提升能力的“做”。

2.教师应指导学生怎样才能做到“劳力上劳心”的“做”,将知识内化为技能。陶行知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边做边思考“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如何做得更快更省?”等等,学会在“做”中总结,将理论知识内化为电子技能操作水平,在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获得明显提高。在电子技能组装电路板的过程中,学生要去思考,先装哪些元器件?为什么要先装这些元器件?如何组装的又快又好?最后总结出来要按“先矮后高,先小后大”的原则进行组装,同一类元器件进行批量组装,如10个电阻,不能装一个焊一个,这样速度太慢,要10个都装好再焊接,这样整形的速度变快了,焊接的速度提升了,质量也提高了。避免出现一块电路板有些同学花一节课,有些同学两节课还没做完。

3.“劳力上劳心”的“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劳力上劳心”的动手“做”引导学生从动作中发现、探索、领悟、抽象、概括,获得直观的知识,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做”,才能让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同时在“做”中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劳力上劳心”的“做”要到位,让“做”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从学生“做”中产生,即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做”中萌发。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核心在“做”,明确教学过程中“做”的重要性,才能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写、动手画、动手操作,真正将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教师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做”上体现陶行知先生“劳力上劳心”的教育理念,“手到心到有进步才是真做”,真正提高课堂“做”的有效性,达到以“做”为核心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丁丁.陶行知教育思想12讲.安徽教育出版社.

[3]凌洪.“教学做合一”才是教学的真谛.教育学文摘,2011,(9).

[4]胡阿生.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有效途径——项目学习.江苏教育研究,2006,(08).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研究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小学数学的有效结合
践行“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魅力小学数学课堂
践行“教学做合一”,促进数学有效教学
“教学做合一”——对英语课堂“满堂灌”的再认识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