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发展和运用

2015-05-30 22:59张行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

张行生

摘要: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它被毛泽东同志广泛地运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把它运用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 发展 两点论 普遍性 特殊性

毛泽东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他在1937年8月《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并在文中提出了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觀点,如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等等。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毛泽东曾经在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说:“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的著作,但是他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按照辩证法办事。邓小平不但继承了毛泽东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而且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我是实事求是派”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同志最早在延安提出的,是我党工作的根本路线。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87年3月3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一)实事求是地对待毛泽东思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他明确提出了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就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那种借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而不坚持毛泽东思想的作法是必须反对的。邓小平在1977年7月21日《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中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国和全国人民”,“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时间,一个条件,对某一个问题所讲的话是正确的,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也是正确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理解。”

(二)实事求是地制定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方针和政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导制定工作方针、政策。邓小平说,我们党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比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并付诸实践,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步骤,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等都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以及对世界形势的科学判断的基础上而提出来的。

二、辩证的发展观:发展才是硬道理

毛泽东同志认为,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首先要看它在发展生产力上的态度如何。他又指出,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共产党人要很快地学会生产,使生产事业尽快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以便改善工人和一般人民的生活。在发展问题上,邓小平有两个著名的论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要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只有发展,才能不断壮大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当代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的发展观,既立足于中国,又不局限于中国,而是把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发展的高度和视野来把握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他明确指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来观察和解决问题。

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辩证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辩证的发展观还要从“过程的集合体”“系统的集合体”的角度来认识;再次,辩证的发展观还是持续的、有一定后发力的发展;最后,辩证的发展观还是全面的发展观。邓小平的发展观是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来的,是对毛泽东发展观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三、唯物辩证法两点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两手抓”——两点论的时代精华。邓小平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辩证法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时代的精华。他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十分丰富。

(一)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这是邓小平多次明确提出的重要思想。邓小平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组成部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没有精神文明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就会失去方向;同时,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总之,两个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二)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经济犯罪和其他犯罪活动

没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这一手,改革开放政策肯定要失败。邓小平说:“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保证。这是一个经常的斗争,经常的工作。否则,社会主义道路怎么坚持呀?”1992年初,邓小平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三)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邓小平始终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不惩治腐败,就会丧失人心。要取信于民,必须反对腐败。克服腐败现象,加强廉政建设,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资本主义的一些腐败东西,不断渗透到党内,腐蚀了一部分党员干部。因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告诫我们,必须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惩治各种腐败行为。

(四)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制

邓小平十分注重法制建设。他在1986年6月28日《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中指出:“现在从党的工作来说,重点是端正党风,但从全局来说,是加强法制。我们国家缺少执法和手法的传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抓法制,没有法制是不行的。”因此,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必须加强法制;为了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两手抓,切实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总之,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唯物论两点论的进一步运用和发展。

四、对毛泽东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对对毛泽东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在他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中。

(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邓小平把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结合起来,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运动是统一的世界性运动,但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由于客观世界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各民族各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条件的特殊性,必然会在循着共同发展规律的进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邓小平指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把社会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使社会主义一般特征具有中国特色,通过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

(二)在社会主义目的上,提出了“先富”和“共富”论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但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中,我们遭受过严重的失误,“共产风”“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曾经使我们陷入所谓“共同富裕”的泥潭之中。邓小平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富”和“共富”论,这一科学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并付诸实践。他说:“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经济体制上,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邓小平突破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鸿沟,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的手段,不存在社会制度性质上的差异。他说:“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

参考文献:

[1]鄧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163.203.209.

[2]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2.

猜你喜欢
唯物辩证法普遍性特殊性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论哲学的普遍性面向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唯物辩证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浅谈作业成本法——以哲学的视角
对博物馆工程建设特殊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