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件设计及教学应用

2015-05-30 02:28刘军夏德奇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微课程翻转课堂

刘军 夏德奇

摘要:微课程的出现是教育领域中的一次变革,微课程不仅对传统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远程教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介绍了微课程的特征、组成和应用,并探讨了微课程的设计方式与原则,以期今后在微课程实践应用的探索中,不断提高它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微课程 设计方法 翻转课堂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微课程在各类教学中都有非常大的生存空间,对教育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微课程的课件制作方便,题材非常丰富,编辑方法、编辑软件非常多,也容易上手。本文探讨了微课程的特征、设计和应用,以期今后能更好提高它的实用效果。

一、微课程的定义与特点

微课程由系列相关微课件组成,单独的微课件是指基于教学设计,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5~8分钟左右,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者视频。具有“微视频、交互式练习、即时反馈”和灵活、便捷、高效的学习特点,与“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一起,被认为是近年度最具影响的教育技术。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与微型学习方式普遍受到欢迎,微课程发挥的作用更大,应用前景更加光明。

微课程有三个突出特点:可视化,在呈现方式上,以情景化、图形化、图像化的方式为主,形象生动,便于接受与理解;泛在性,指具有跨媒体与普适化的特点,方便应用与传播;关联性,指微课件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可以按照需要自由组合到不同的内容体系中。

二、微课程的组成

微课程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它的组成核心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三、微课程的应用方式

微课程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应用于人们的移动学习,支持人们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的需求。二是被引入课堂,用作教师课堂讲授的案例、演示、补充,或者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创新与实践。三是把微课件组合进即时课程、网络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应用。

四、微课程的设计方式与原则

微课程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按照教学目标、授课对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成多个有机联系的5~8分钟左右微课件;(2)确定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创设学习情境;(3)设计脚本,将授课PPT、授课录像、各类媒体资源、画面、旁白等各元素要求按照教学讲解进程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设计;(4)根据脚本,制作授课课件、现场授课录像、支持教学过程的各类媒体素材资源;(5)将授课内容、旁白、字幕、画面、各类资源与教学课件进行剪辑,形成清楚解读、重点突出的完整教学单元;(6)从教和学的角度,对制作完成的“微课件”进行反复检验,进一步优化与提炼,形成精品教学资源。(7)将系列微课件利用问题、作业、测试等方式有机连接,发布构成整个微课程。

微课程中微课件的开发设计,有多种技术路线,包括录屏、实拍视频、二维、三维、html页面等方式。具体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开发成本进行选择。常用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PowerPoint,CamtasiaStudio、屏幕录像专家、Snagit等录屏软件,会声会影、MovieMaker、QQ影音等视频制作软件,DV+白板,DV+白纸,录屏软件+PP11,手写板+录屏+PPT等。这些方法直接将教师的知识点讲解进行录制,并在编辑中突出重、要点和布置思考问题,具有简单易学、操作简便、快速上手等“平民化”特点。优秀的微课应是“趣味性”“启发性”与“易用性”的兼容体,微课的深度也就体现在它能否引起学生对内容进行螺旋上升式的提问和思考。

微课程设计可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以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学习特征为导向

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者的背景特征、學习环境和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其开发、应用和评价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2.以教学目标为重心,强调内容重于形式

微课程包含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即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做到内容要聚焦,即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视频背景要干净简洁,无关信息不要出现在画面上。

3.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

碎片化的学习,在方便学习者学习的同时,也给学习者理解知识的全貌造成障碍。因此,必须使知识点的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设计者要从某个专题或某门课程缜密的知识体系出发,设计和制作系列紧密联系的微课件,各微课件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形成微课程体系。可以利用网络课程作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的路径,使学习者由“点”学习向“面”学习延伸;也可利用新出现的新媒体工具,打造全媒体环境下课程学习体系。

4.趣味性与启发性结合

微课程时间很短,因此提出吸引人的问题很重要,提问的方式、角度都要精心设计。在讲课中要注意趣味性、启发性。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可采用三段式教学法,即开场的问题导入、中间的问题解决、结尾的总结和启发式思考。

5.与其它教学方式的结合

微课程教学法可与JiTT(“Just-in-Time Teaching”及时教学)和PI(“Peer-Instruction”同伴教学)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接收来自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并利用微课程与微练习、微测验、微评价、微反馈相结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利用JiTT和PI教学方法,可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不足,为学生创造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还可弥补了传统课前、课中、课后互动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围绕着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探索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转课堂”“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五、结束语

互联网使得我们世界变成扁平化,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微课程的设计和应用,有更多更深入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探讨完成。未来,微课程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地总结完善,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2]范福兰,张屹,白清玉,林利.基于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6).

[3]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2,(5).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猜你喜欢
设计方法微课程翻转课堂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话剧舞台服装设计方法探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