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研究

2015-06-07 10:06池小斌罗祥基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门静脉胆管生存率

池小斌 罗祥基

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治疗的疗效相关因素研究

池小斌 罗祥基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治疗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生存率和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手术方法、管周浸润、门静脉浸润等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疗效相关因素。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法和淋巴结清扫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治疗效果;生存率;影响因素

(ThePracticalJournalofCancer,2015,30:1697~1700)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由二级胆管及末梢侧胆道系统形成的1种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在临床上的病理组织形态有很大的差异,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肝胆内管被覆上皮形成的原发性癌[1-3]。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较高的死亡率,引起了医学界对肝内管细胞癌的高度重视。术前肝内管细胞癌的检出符合率以及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两大因素。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检出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外科治疗效果也不理想,情况不容乐观[4-5]。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占原发性肝癌的5%左右[6],虽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低,但是它较高的死亡率还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手术切除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方法,但是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的围手术期的相关资料,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患者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9年3月-2014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31~78岁,平均(51.25±4.15)岁]、性别、肿瘤大小[(4.76±1.25)cm]、肿瘤位置(44左肝,32右肝)、肿瘤数目(单结节,多结节)、手术方法(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淋巴结转移等情况。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疼痛、发热、消瘦、腹部包块、梗阻性黄疸等。

1.2 随访

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为1~5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8月,患者生存时间是确诊接受治疗到死亡或者最后随访的时间,失访患者的生存期为接受治疗到最后一次随访的时间。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COX进行多因素的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影响外科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肿瘤数目对手术疗效的影响不大,不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手术方法、管周浸润、门静脉浸润等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手术疗效和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具体见表1所示。

表1 影响外科治疗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2.2 存活患者的相关情况分析

生存期超过5年的9例患者的临床相关情况:肿瘤分期(1例Ⅲ期、2例Ⅱ期、6例ⅣB期),均不存在门静脉、肝外胆道浸润和肝内转移,6例淋巴结转移,3例周围神经浸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周围神经浸润患者的生存期明显比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浸润者短,见表2。

表2 生存期超过5年的9例患者相关情况

2.3 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手术疗效多因素分析

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手术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淋巴结转移、肝硬化、手术方法等。危险度(RR):0.70~0.80或1.20~1.40表示该因素与疾病发生有轻度关系,0.40~0.60或1.50~2.90表示该因素与疾病发生有中度的关系,0.10~0.30或3.00~9.90表示该因素与疾病发生有相当强的关系,小于0.10或大于10.00表示该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很强的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手术疗效的强因素,肝硬化是中度因素,手术方法也是中度因素,见表3。

表3 影响手术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在肝癌中属于比较罕见的恶性肿瘤,仅仅只占原发性肝细胞癌的5%左右[6],肝内胆管细胞癌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很大的差别,与肝细胞癌相比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较少,且出现肝硬化的情况少,但患者的预后较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对化疗和放射治疗不敏感所造成的[7-8]。

3.1 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前,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迹象,发病群也逐渐低龄化[9]。虽然目前各种治疗技术越来越精进,但是肝内管细胞癌的治愈率仍然不高。目前最常用的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方法是手术方法,如根治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切除术和姑息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相对于姑息性切除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跟内管细胞癌最佳的方法,虽然肝内管细胞癌早期检出率低,检出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是中晚期,但是尽可能的争取根治性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率。

由很多关于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的报导称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手术方法、管周浸润、门静脉浸润等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和术后生存率有很重大的联系,是影响外科手术疗效相关危险因素。

由本研究的表1可知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切除术两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的差异显著,分别为根治性86.5%、48.5%、26.3%和姑息性31.4%、22.1%、0。淋巴结转移情况、肝内转移、门静脉浸润、周围神经浸润等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也很大。这些数据表明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手术方法、管周浸润、门静脉浸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手术疗效的相关危险因素。

由表3多因素分析可以看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手术疗效的强因素,肝内转移是中度因素,手术方法也是中度因素、管周浸润是强度相关因素、们精妙浸润是中度因素。

3.2 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生存率的方法

有研究称,对肝胆管内细胞瘤患者进行淋巴结的清扫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存活时间[10],本研究的多因素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本文表1、表3可知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比没有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低,淋巴结转移严重影响了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术后预后效果和生存质量。淋巴结转移是导致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对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临床治疗中尽可能的对所有肝内管细胞癌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

管周浸润、门静脉浸润也是导致肝内胆管细胞癌癌的重大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肝癌,本研究表明管周浸润、门静脉浸润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管周浸润、门静脉浸润的发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存时间[11]。

综上所述,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手术方法、管周浸润、门静脉浸润等是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外科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们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应该对其充分的重视,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优化我们的治疗方案,并且采取措施使得患者提高对自身健康的意识,使患者得到最早、最好的、最有效的治疗,有效的降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死亡率和提高其治愈率。

[1] 李方华,陈晓勤,骆卉妍,等.8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J〕.癌症,2009,28(5):528-529.

[2] 蒋贝格,宗 明,汤朝辉,等.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8,23(1):14-15.

[3] 张 磊,蔡建强,毕新宇,等.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9,31(11):846-848.

[4] 陈 中,晏建军,黄 亮,等.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7):454-457.

[5] 张 佳,吴硕东,孔 静.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早期诊断〔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49-51.

[6] 叶 林.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9(10):614-615.

[7] 王曙光,韩志立,陈意生,等.胆管癌转移途径的病理学研究〔J〕.中华外科学杂志,1996,34(6):352-353.

[8] 王晓明,胡士杰,吴健雄.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10,33(15):876-878.

[9] 陶连元,何小东,蔡 磊,等.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和预后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9,17(15):374-375.

[10] 徐晓明,陆宝成,张仁希.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效果的有关因素〔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0,13(3):181-182.

[11] 王 猛,赵 勇.CK7和CK20在肝内胆管癌及肝内胆管结石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5):373-375.

(编辑:吴小红)

Related Factors of the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CHIXiaobin,LUOXiangji.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and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data of 76 cases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were conducted,survival rate and influence factors for operation effect were analyzed.Results Lymph node metastasis,intrahepatic metastasis,operation method,perineural invasion,portal vein invasion wer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Conclusion Radical resection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can improv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Efficacy of surgical treatment;Survival rate;Influence factors

200438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10.3969/j.issn.1001-5930.2015.11.034

R735.7

A

1001-5930(2015)11-1697-04

2015-01-01

2015-04-28)

EasternHepatobiliaryHospitalAffiliatedtoTheSecon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Shanghai,200438

猜你喜欢
门静脉胆管生存率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人工胆管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