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回归

2015-06-16 18:21王海燕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回归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王海燕

[摘 要] 追溯数学知识的源头,它自客观世界及人类生活中产生. 但随着时间的迁移,人们越来越多的是将数学知识看成一种从生活中剥离出去的一门学问,所以,教师要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最大限度地挖掘该学科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并为之填上生活的活泼色彩,感染每一个学生,使之更爱学数学.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回归

学生智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生活中获得的而又逐渐累积的知识经验,这些经验因学生个体兴趣、所处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存在诸多差异性. 这些经验的差异性代表着学生认知能力及个体生活的差异,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回归需要融合学生这种生活的差异性,也需要学生个体以往生活经验的介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量体裁衣,弥补不同学生的认知缺陷,实现教学向学生个体生活的回归.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回归的必

要性

数学教学课堂生活情境的介入,可以让数学知识更有亲和力. 面对富有亲和力,在生活中屡见不鲜的数学知识,学生就会精神放松,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亲身验证以往生活经验的正误. 这就冥冥之中弥补了学生在生活中所获经验认知的缺陷. 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会被激发,其数学知识的生活实践应用意识也会随之增强. 但是,教师往往忽略数学教学生活经验的介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没有实现再度对生活的回归,学生面对数学知识总会感觉一种空间的距离感,这不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数学. 所以,教师应看到数学教学向生活回归的必要性,大力挖掘数学知识内容里潜在的生活元素,并将学生个体在生活中累积的数学经验知识融合在一起,量体裁衣,将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颠覆学生与数学学科的距离感,矫正学生心中不自觉形成的知识经验的缺陷.

围绕数学知识,实现生活经验

共享

事物常因观赏者的千差万别而表现为不同的状态. 学生个体常常因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生活经历、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对生活有区别于其他人的另一番感悟. 于是,有着个人色彩的生活经验便会产生,这种经验常常扮演着两种角色:隐形杀手、无形天使. 它们会隐性化地牵制学生的学习,还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所以教师不可不对这种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经验加以重视.

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作为中心发散点,让学生个体联系自己的生活见闻,总结出书本知识的生活走向,然后将课堂作为平台,实现生活经验的共享,这就打通了学生个体思维的限制. 即通过知识经验的共享,借鉴其他学生有别于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进而集思广益,看到指向生活的知识的各个棱角. 这一方面渲染了数学教学氛围,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另一方面,经验的共享满足了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改变了以往昏昏欲睡的听讲状态,融入独立思考、共同参与学习之中,有利于学生之间知识互通有无关系的建立. 而且,生活经验的共享会让学生彼此之间有共同话题,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会将这个话题带到课下,看似是“找乐子”,实质是在潜意识里他们对该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学生加固了对数学课本知识的学习. 另外,教师还需将学生的个体经验综合起来,进行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再次联系,然后将最终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思维意识里生活经验的优势和瑕疵.

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这两个数学知识的产生就源于生活,对于有这样特点的知识,教师可以进行教学生活化的回归,让学生在了解这两个知识概念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生活化指向,挖掘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属于轴对称或中心对称图形,并将它们用手机或照相机照下来,传到多媒体上,分享给诸位同学. 通过对其他学生分享的生活物品或事物、建筑的观看,学生一方面丰富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弥补了因为生活差异性所造成的认知缺陷,另一方面,通过对融入该知识生活模型的挖掘,学生巩固了对轴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概念的学习. 当然,最后还要由教师对学生的分享活动进行总结.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选取学生分享得最有代表性的生活物品及其他进行共性综述,再次巩固图形概念教学.

以生活情境作为知识承载媒

介,实现教学生活化回归

身临其境总会获得切身感悟,融入数学知识精髓的生活情境是一个能够包容学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切的影像看似是生活的,但实质却是数学知识呈现的一种具体方式. 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了生活便体验了数学知识. 他们通常会依赖直观具体的实物来支撑自己思考活动的发生,而纳入数学知识生活情境的展现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使之产生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灵感,这有利于其对知识实践意识的增强,能营造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熏染学生的身心,使之以积极、乐观、活泼的心态投入到生活之中.

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进行生活情境影像播放,让动态化、罗列着色彩、富含生活基调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群体虽然在集中注意力地观看,但他们的思维却是活跃的,一直在寻觅场景与数学知识内容的切合点,想实现它们之间的互相指涉. 另外,教师还可将用光影制造出的生活场景变成具体的可触及的由学生演出的生活场景,这种生活场景更能加强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之更能触碰到知识的肌理,获得切身之感.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教学时,教师可演示给学生这样一个场景:蝴蝶翩翩起舞,落在只有四瓣或六瓣的花朵上. 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将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转移到所设场景上:“仔细观察这个场景,从蝴蝶和花朵给我们的视觉特点上,你会联想到什么?”教师可在恰当的时候引入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 通过对概念内涵的咀嚼,学生会再次回想教师所演示的场景,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同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融入自编自演的场景中:病房中病人家属为病人量体温,在读温度计的时候,家属产生了分歧,通过双方的辩论,呈现数轴知识. 通过场景的展现,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同时也看到了知识与生活的一脉相承,这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的学习.

深入教材知识研究,将知识内

容生活化

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的影子,相应的,数学知识当中也包含生活的元素味道,这需要教师深入教材知识研究,将看似“拒人千里”的数学知识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用生活的视角去洞察知识的形体结构. 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看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以及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

例如,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分期付款、降水概率等问题,这些都可以用数学知识理论来解释,即统计及概率等. 再如,对平行这一数学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将平行的概念说出来. 在了解了其概念之后,教师可让学生对该概念进行生活化的联系,学生则会举出例子:等级相同但不具有隶属关系的两个机关单位属于平行状态;作业本中的横格线互相平行等. 教师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融入知识学习中,能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回归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探究初中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方法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