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段小学数学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

2015-06-16 20:09袁园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欢乐谷笔算两位数

袁园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直接指向课堂教学,提倡有效教学,有效师生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得师生的互动更加高效呢?本文就借助“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这节课例分析中年段小学数学有效师生互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师生互动;有效策略

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指师生、生生通过沟通交流能够调动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使得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下面就结合“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这节课谈谈提高中年段小学数学有效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 备好课是有效师生互动的前提

要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备好课是前提. 教学经验表明,同一节课,教师有无精心备课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极大.

一节成功的课堂,首先凝集着的就是教师备课的心血,是教师认真筹划和精心设计的结果. 《孙子兵法》里面有一句千古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告诉我们,要想使得师生互动高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备课.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做好两点:备学情、备教案. 备学情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情况;备教案就是要备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有三维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 兴趣是有效师生互动的基石

兴趣是有效师生互动的原动力,小学生一旦对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当中主动思考,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探究. 聪明的孩子还会触类旁通,萌发创新欲望,产生新的想法,很明显,这样的互动学习是高效的互动.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比较难.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型是计算教学课,一般都是计算、计算、计算,优秀的教师会利用个人的教学魅力、小组竞赛形式等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但同样的招数用多了学生就会疲倦. 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更是让学生先学会计算方法,然后不断地进行计算训练,这样的教学是把学生当成机器人,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事情,明显违背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学生很难对它产生兴趣. 因此,我在设计“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这节课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个知识感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够喜欢这节课,我做了这样的创新,即一节课以一个完整的情景呈现——参观欢乐谷,让学生跟着王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参观欢乐谷(欢乐谷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地方). 在去的过程中,首先会遇到第一个问题,即租车问题,要求学生会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进入到欢乐谷后,引导学生走向很感兴趣的魔幻城堡(有很多他们喜欢的游戏),要进去玩只需找准钥匙通关;接着,给学生呈现很多好玩的游戏图片,并让学生玩一个连连看的游戏;最后,和王老师一起高兴地回来. 完整的情节设置,学生不知不觉就融入其中,并乐在其中. 有了情节,导入也很关键,要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感兴趣,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深圳的欢乐谷吗?

生1:知道.

生2:不知道.

师:不要紧,有的同学知道,有的不知道,知道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欢乐谷有什么好玩的.

生1:欢乐谷有很多好玩的游戏,有过山车.

生3:有旋转木马、碰碰车……

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欢乐谷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出示课件).

师:这个很刺激的是过山车,这个是旋转飞车,这个是欢乐谷出名的魔幻城堡,里面有很多小朋友们喜欢的游戏,后面我们会具体去看看. 想去欢乐谷玩吗?

生(齐):想.

师:那接下来我们就跟王老师一起到欢乐谷去学习数学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简单的导入,激发了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后面的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 提问是有效师生互动的基础

提问,也就是问问题,这个问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质疑). 提问在师生互动的地位中非常重要. 学生思维的发展由问题开始,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很需要学生的提问(质疑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疑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有效的互动离不开学生的问,更离不开学生的质问.

在课堂上,教师的问要问得恰当、有价值,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思维发展,也就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实,而不是流于表面形式、作秀地问.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我们教师经常会说这样类似的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都会做吗?”学生会回答:“会了. ”很明显,这些问题的价值不大,要尽量少用. 那要怎么问才有用呢?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培养孩子提问:以“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为例,教师先给出信息——王老师带着20个小朋友共21个人要去欢乐谷玩,每个人的车费是26元,王老师带了500元. 接着教师追问: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很快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20个小朋友坐车的车费是多少元?包括王老师车费一共多少元?王老师带的钱够吗?不够的话还差多少元?一些简单的信息在学生的脑海中衍生出很多不同的问题. 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慢慢地,学生就会主动思考、主动问.

教师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问,为的是让学生自主提问、质疑. 众所周知,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而中国的教育、规章制度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做一个听话的学生,这很容易破坏学生的质疑精神. 课堂上、课后,学生有疑惑不敢问,生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质疑精神,在小学课堂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爱好,打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风气,大胆地鼓励、表扬学生有疑就问的好习惯,让学生敢想敢问、积极发言.endprint

如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时,面对乘车遇到的问题“500元够不够”,需要学生估算26×21是多少,有的学生把26估成25,21估成20;有的学生把26估成30,21估成20. 这时有学生质疑提问:为什么26既可以估成25又可以估成30啊?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立即发挥了自己的智慧.

生1:估算是为了找到接近准确数的近似值,使我们的计算简单点,直接口算就可以了.

生2:我觉得虽然两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把26估成25更好,结果会更接近准确数.

一个疑问使得学生对估算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又如,在小老师上台讲解26×21竖式计算时,小老师说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6时,要把得数写在竖式第二行的十位上,个位上要空着,马上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了:老师,为什么要把得数写在十位上而不是写在个位上呢?接着小老师回答得非常精彩:因为这个2表示20,用20去乘6,得数是120,当然要把得数的2写在十位上啊!听到这里,学生恍然大悟,其他学生也纷纷点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课堂上让学生敢疑敢问,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培养,可以让学生养成勇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打造出精彩的师生、生生互动课堂.

合作探究是有效师生互动的

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角色要进行转化,这就对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和引导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教师通过引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或困惑,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克服困难,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中,教师首先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计算26×21,学生在积极思考后,不同的学生会想到不同的方法,有的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有的想法还不完整,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可以完善学生各自的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学会更多新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接着,教师让不同的学生当小老师,上台展示自己的一种做法,并要求小老师进行讲解,重点是讲清算理. 台下的学生则在认真倾听后给予小老师建议或补充. 这样的师生、生生互动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独立思考多种算法可以锻炼、拓展学生的思维;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群体的力量;小老师展示则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寻找小学数学有效师生互动的策略、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我相信,要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高效,要实施素质教育,要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认真备课,离不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离不开教师巧妙的问和学生的质疑,更离不开学生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当然,还有很多因素会对师生互动产生影响,例如情感因素会对师生互动产生影响,需要后续继续深入研究. 师生互动不是单个行为,反映在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互动就会越来越高效.endprint

猜你喜欢
欢乐谷笔算两位数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巧算两位数加法
口算 笔算 估算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漫画欢乐谷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欢乐谷
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