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

2015-06-16 17:24全晨
商业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相关者评分利益

全晨

[摘 要] 以我国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互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能相互作用,并不产生矛盾。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全面发展。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责任认证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没有强制要求,对履行情况评价较为困难,应尽快明确社会责任,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更有效的发挥社会媒体舆论作用,监督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全球首个企业道德规范国际标准的发布,预示着世界各国政府及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越加重视。2006年,我国就在《公司法》第五条中提出公司应当“履行社会责任”。随后我国先后出台了各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国工经联和11家工业行业协会的《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等等。然而,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新华网、正德至远社会责任咨询机构以1007家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为基础,统计研究编著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4)》显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数量持续增长,内容逐渐丰富,但缺乏实质性内容,平衡性不足。究其原因,企业的经济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过分追求短期利益,很大程度上会造成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医药行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产品与人民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生产又对环境有可能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其社会责任的履行尤为重要。2014年,南方周末以17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调研结果显示,仅34家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不到样本的20%,行业总体的社会责任履行不乐观。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调查,同样对该行业社会责任评分不及格。因此研究医药行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鼓励其追求本身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十分重要。

一、文献综述

社会责任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学者谢尔顿(1923),其认为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基础和根本之一。ISO 26000(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26000)在2010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提出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这些行为包括:贡献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利;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遵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全面融入组织,并在其关系中得到实践。”[1]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各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先后出台的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及指引等文件均对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并且提出了量化指标的建议,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对于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相互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也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活动涉及员工、顾客、社会等多个利益,其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各项资源密切相关。Wartrick和Cochran(1985)提出社会责任实质是解决社会问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即履行社会契约。在社会责任原则和政策,及社会反应过程的共同影响下,履行社会契约才能保证企业长期有效发展。Freeman(1984)最早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他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分成了所有权利益相关者,经济往来利益相关者以及社会利益相关者,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是满足其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Barnnett(2000)同样支持该理论,他认为公司追求的不仅仅是股东利益,而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利益。另外,结合契约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也指出如果企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则会造成市场不满,公司风险溢价,进而降低公司的财务绩效,即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能相互作用。

然而,从成本角度出发,权衡假说理论则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将大大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弱化企业的成本优势,从而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企业经济资源有限,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质是牺牲股东经济利益。事实上,国内外学者的一些实证研究也证明了假说,同时发现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反应不敏感,甚至于有一定的排斥现象。另外,资金假说理论从另一方面解读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相关性,其认为,在企业拥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基础上,才有充分的资源实现社会责任。反之若处于财务绩效较低水平,企业为保存实力,往往缩减规模,减少支出,因此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也越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目前为止,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研究结论中认为呈正相关的比例较多。基于社会契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提升企业形象,有效提高企业社会认可度,保证企业资金来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稳定,同时良好的财务绩效水平能为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奠定基础。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积极作用

假设2: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积极作用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根据证监会行业划分标准,选取沪深两市医药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11年至2013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进行研究。为保证研究质量,剔除2家ST公司,13家上市不满1年的公司,和24家数据不全及数据异常的公司,最终整理得到113家企业为研究样本。数据来自国泰君安及同花顺数据库公布的企业年报。

(三)变量定义及模型建立endprint

由于社会责任(CSR)的变量定义目前国内外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国内外学者对其量化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声誉法、社会责任会计方法及指数法。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综合证券交易所和国资委发布的各项指引,以政府、股东、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员工六个方面作为评价基础,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如表1),并计算企业社会责任评分。由于企业对各利益相关者应负有同等责任,因此本文对表中六个分类赋予同等权重,为便于理解汇总,将总分设定为100分。并为更好的测算社会责任履行效果,本文对政府、供应商、消费者、员工均设置两个评价指标,每个评价指标占该分类指标分数的50%。同时,为了数据标准化,本文将每个指标的原始值进行极值标准化处理,设定第n个企业在第i个评价指标Xi上的评分为:Xin评分=(Xin-minXi)/(maxXi-minXi)。通过处理,Xi将转化为0-1的数值,将其乘以他所占的比重,计算相应评分。例如:N企业的社会责任最终评分为:

CSRn=((GOV1评分+GOV2评分)/2+EPS评分+CRE评分+(SUP1评分+SUP2评分)/2+(RDR评分+CL)/2+(EMP1评分+EMP2评分)/2)/6*100

本文选取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企业财务绩效(CFP)的量化指标。上市公司的规模往往存在较大区别,规模越大,资源越丰富,经营能力就可能越强。另外,基于我国市场的特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国有企业往往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形成更好的经济成果。因此,对于假设1,本文将公司规模和企业性质作为控制变量。采用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TA)衡量企业的规模大小。同时为便于理解,对所有权性质(GY)采用虚拟变量的方法计算,当企业为国有企业时取1,否则取0。将假设1整理,得到模型:

ROE=α+β1CSR+β2LnTA+β3GY

基于资金假说理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贡献能力。同时,企业的股权结构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对假设2设定资产负债率(LAR)和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TA)两个控制变量,得到假设2模型:

CSR=α+β1ROE+β2LnTA+β3LAR

(四)实证研究

1.描述性统计

本文采用SPSS17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得到表2。由表看出,2011年至2013年,医药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维持在11%-12%之间,相对比较稳定,且整体盈利水平较好。三年间,最大为49.05%,最小呈现亏损状况,即企业相互之间财务绩效水平差距较大。同时,企业社会责任评分最大为57.78,最小值为20.246,差距幅度相对也较大,且少有评分较高的企业,评分均值较低,因此该行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需进一步加强。最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均值相对稳定,且比率较小,说明该行业整体资金压力较小,但行业最小为0.752%,最大为88.34%,标准差较高,说明其企业之间差距较大,一些企业财务状况并不十分理想。

2.相关性检验

采用Oearson双尾显著性检验,如表3显示,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在1%或5%的水平上相关,相关性非常显著。然而,财务绩效(ROE)和社会责任(CSR),与企业性质(GY)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3.回归分析

首先对假设1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4列示了回归结果。该结果显示,2011-2013年,社会责任(CSR)回归系数分别为0.304、0.353和0.377,T值值分别为3.482、4.158和4.479,sig值分别为0.001、0.000和0.000,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积极作用成立。同时,假设1中,企业规模(LnTA)为有效控制变量,但企业性质(GY)的影响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医药制造企业的财务绩效更多依赖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研发水平、产品质量等,因此企业控制权归属对其影响不大。

其次,对假设2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表5列示了回归结果。该结果显示,2011-2013年,企业财务绩效(ROE)回归系数分别为0.140、0.123和0.092,T值分别为2.692、2.255和1.676,sig值分别为0.008、0.026和0.097,表明企业财务绩效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有显著影响,即假设2: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积极作用成立。同时,假设2中,企业规模(LnTA)和企业资产负债率(LAR)均为有效控制变量。其中,企业规模(LnTA)与社会责任履行呈正相关,企业资产负债率(LAR)呈负相关。这是因为企业规模越大,资源越丰富,比较容易有能力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相反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偿债压力越大,在财务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从成本角度出发,企业将缩减各类成本开支,社会责任履行效果就越差。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计算其2011年至2013年的社会责任指数,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假设1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财务绩效能产生积极影响和假设2企业财务绩效对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产生积极影响均成立。因此,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能相互作用,并不产生矛盾。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已经越加重视,然而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仍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成熟,对其接受程度低。通过本文研究证明承担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财务绩效的提升,两者之间不矛盾,因此,企业可根据其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平衡各方利益,实现全面发展。同时,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社会责任认证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没有强制要求,对履行情况评价较为困难,因此尽快明确社会责任,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健全奖惩制度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最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能更有效的发挥社会媒体舆论的作用,监督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进而有效保护各方利益。endprint

[参 考 文 献]

[1]黎友焕,文志芳.国际标准ISO26000解读[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77-83

[3]鹿翠,匡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实证研究——江苏上市公司的分析[J].财务通讯(综合版),2011(7):23-25

[4]许岩,曾繁荣.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分析基于上证180指数上市公司的经聪数据[J].财务通讯(综合版),2011(6):16-17

[5]Bamett, M. L. Stakeholder. Influence Capacity and the Variability of Financial Retur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32(3):794-816

[6]Carroll, Archie B. 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79,4(4):497-505

[7]Freeman, R. B.,& Medoff, J. L. What do unions do. Indus. & Lab. Rel. Rev.,1984,38, 244

[8]Freedman, M., & Stagliano, A. Differences in social-cost disclosures: a market test of investor reactions.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1991,4(1)

[9]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 London: Pitman, 1923. Reprinted ed., 1930

[10]Wartick, S. L. & Cochran, P. L. The Evolution of the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ode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758-69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关者评分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I Love You, Dear China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