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扎特长笛协奏曲的演奏风格

2015-06-21 12:50萍,刘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长笛协奏曲大调

严 萍,刘 洋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论莫扎特长笛协奏曲的演奏风格

严 萍,刘 洋

(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从莫扎特的个人音乐风格及其创作的长笛协奏曲入手,结合自己的演奏,对乐曲中所包含的力度、速度、节奏、乐句、装饰音、华彩乐段等音乐语言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莫扎特作品的演奏风格,并借此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演奏风格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莫扎特;长笛协奏曲;演奏分析;演奏风格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是18、19世纪之交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莫扎特的创作是这一时代音乐文化进步成就的最高表现。他短短一生创作了近600部作品,体裁几乎涉及到了所有领域,其中几首长笛协奏曲(《D大调协奏曲K.V314》、《G大调协奏曲K. 313》、《C大调长笛竖琴协奏曲K.299》)堪称长笛作品中的典范。演奏、学习这些曲目,对我们掌握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演奏风格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协奏曲的起源与发展

协奏曲——Concerto,原意是竞赛。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协奏曲多指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别于无伴奏合唱。十七世纪后半叶起,协奏曲很快成为巴洛克器乐作品的最重要的形式。这种形式建立在一个独奏者(或一组独奏者)和一个乐队之间的系统性对比的基础之上。它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大协奏曲,另一类是独奏协奏曲。大协奏曲是用一个独奏者的小组(主奏部)和一个较大的乐队(协奏部)相抗衡,这个乐队通常由弦乐器组成。独奏协奏曲则是用一个单独的独奏者和乐队相抗衡,独奏协奏是协奏曲发展到最后的一种形式,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形式。莫扎特创作了大量的协奏曲,范围涉及钢琴、小提琴、长笛、小号、圆号、单簧管,确立了至今还被沿用的协奏曲形式。

二、莫扎特长笛协奏曲演奏析要

“音乐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来演奏与评判,然而……好的品味,理性的规则,以及我们在不断的演奏中所获得的经验积累,使我们能够逐渐触摸到音乐的真谛。”[1]音乐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它的演奏风格也不尽相同。音乐语言和其他语言一样,有其自身的规则。因此,音乐“语言”的准确把握对于音乐表演至关重要。我们将通过莫扎特的几首长笛协奏曲,从具体演奏来分析,以获得对那一时期作品演奏风格的初步了解。

(一)音准与节奏 莫扎特的长笛作品多采用主调风格,音乐语言、音乐形式较为简单。作品节奏音型简单明快,看似没有高难度的炫技,要想准确地把握莫扎特作品的演奏风格,需要我们对作品的正确理解与演奏。

1.音准。莫扎特的长笛作品,旋律线条清晰,乐句结构规整。这种看似简单的旋律,演奏时更需要高规格的音准。如:

谱例1:《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作品的开头就是一个较困难段落,演奏时需要有一个准确的音乐位置感。乐曲节奏轻快,速度准确,从短促的后半拍起,D大调上行音阶进行后落在主音d2上,这个音的时值总共有十六拍半,整段乐句要吹二十拍,需要很好的气息支持,所以演奏这一句时一定要注意音准,避免吹破音、音准偏低等问题。要求我们在演奏前充分练习,要有良好的气息支持,准确吹奏d2,认真把握体会,找到d2的位置感,始终在这个音乐位置上吹奏。这样在吹奏这个二十拍长的乐句时,就不会出现音准问题,整个乐句也就能够演奏的沉静轻快。

2.节奏。第一,十六分音符。莫扎特作品中的十六分音符要吹奏的十分平均和清晰,强拍上突出旋律的十六分音符要求吹奏的饱满,明亮,以突出其鲜明的旋律线条。如:

谱例2:《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在第三小节中的每一拍的第一个音a2 f2# d2 b1都必须用饱满结实的声音来演奏,可以处理成保持音的感觉,稍强的力度突出旋律走向。

十六分音符“两连两吐”、“两连一吐”音型在莫扎特的长笛协奏曲中都有大量的使用。如:

谱例3:《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谱例3每一拍中,前两个十六分音符,要吹奏饱满、清晰,后两个用跳音演奏的十六分音符,在力度、时值上要把握准确,并且吹奏的要富有弹性。

谱例4:《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谱例4:在吹奏第一小节时,要注意每一拍的最后一个十六分音符,即带点的跳音,首先时值要准确,其次力度要适度,既不能太强,破坏音乐的强弱关系,也不能太弱,影响到音准。这要求我们演奏时必须注意节奏中时值的分寸。

第二,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是莫扎特作品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般来说,切分节奏的使用,改变了节拍常规的强弱规律,但莫扎特作品中的切分节奏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乐句的“语气”。如:

谱例5:《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这一乐句充满诉说般的语气。

第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音符和节奏时值的变化使音乐作品中的乐思和情绪随之变化,这是莫扎特音乐作品的一大特点。通过演奏实践证明,掌握这一特点,对把握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有积极作用。

莫扎特长笛作品中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演奏时不能完全按照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方法去演奏。在莫扎特作品中的快板、小快板甚至是行板段落中,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演奏时值通常要比理论上的时值短一些,不能吹奏的太足、太满。在具体的演奏中,究竟吹奏多长才合适,还要根据这两种音符上的标记而定。在莫扎特长笛协奏曲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诸如“-”“>”“·”等记号。这些记号决定了该音符发音时值的长短和相应的处理方法。如:

谱例6:《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开始第一小节的四分音符没有任何符号标记,我们吹奏为原来时值的四分之三,并且发音要结实,不能虚。

谱例7:《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这些标有“·”即“跳音”记号的音符,不仅要吹的短一些,而且还应吹的富有弹性。

(二)结构与句逗 1.结构规整和对称性乐句,是莫扎特长笛作品重要的结构特征。问答式的乐句在作品中运用很多,演奏中,我们可以将这种带有问答式的句型想象为歌剧中两个角色的对话,在吹奏时可以用不同的力度来加以表现。如:

谱例8:《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第一句(第6-8小节),我们可以将它想象成“问”的一方,采用不太肯定的语气,以稍弱的力度吹奏;第二句(第9-11小节),“答”句,就可以在力度稍加变化,作稍强处理,以体现回答的肯定。在演奏这类乐句时,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内在的对话感。

2.鲜明的人物感在旋律进行中,体现出作品的剧情化和歌唱性。如:

谱例9:《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第一、二小节与三、四小节,我们可以用两个“枣核”来吹奏,通过力度上的对比来加强它的歌唱性。同时,这两个乐句,也形成了问答式的语气,突出了作品的剧情化。

3.呼吸与句逗。“随着音乐呼吸”这句著名的格言提示我们:音乐的分句和演奏者生理上的呼吸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管乐演奏者和声乐歌唱者尤其必须处理好生理需要的呼吸和乐句分句之间的关系。

谱例10:《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从第二小节的a2开始直到第八小节,演奏这几小节,最理想的情况是,整个乐句不被打断。然而由于吹奏时空气外漏,演奏者不得不找地方呼吸,在第六小节附点之后的“2”(#a2前)或第七小节“3”的位置换气,音乐上比较合理。但是,要是在第四小节“1”(e3前)的位置呼吸,就破坏了乐句的完整性,那么呼吸要更具“技巧”,因此需要尽可能的隐蔽。

(三)力度与音色 莫扎特的长笛作品流畅舒展,运用的力度和表情符号极为简洁,且富有特色,被后人誉为“典雅的节制”。所以在演奏莫扎特作品时要表现出细腻性和内在特征。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准确把握气息的力度和音色表现的细微变化。演奏中不能过于用力,要适度、节制,尽量使演奏表现出清晰的层次感。

1.力度。第一,重音原则以及最高音原则。在17、18世纪的音乐中,牛顿重力定律的天然孪生兄弟——低音区域的吸引力,是影响力度安排的重要因素。这种吸引力在莫扎特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如:

谱例11:《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在第二小节,一个音阶式的上行旋律之后的d必须用“f”的力度来演奏,要求我们气息饱满而匀称。

追求旋律最高点的音基本上也达到力度的顶点。如:

谱例12:《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旋律走向第四小节的e3时候,整个乐句的力度走向顶点,用“f”的力度来演奏。

第二,不协和和弦中力度的运用。可以以调节力度变化的手段来表现不协和和弦在作品中的张力。

谱例13:《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第四小节中的bb2需要一个强一些的力度。减七和弦会带来不协和感以及和声上的紧张度,而“解决”缓和这种紧张度,我们的力度记号从第四小节的bb2开始到f2应该是“强—渐弱”(fdim)的变化。

第三,旋律线条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力度变化。如:

谱例14:《G大调长笛协奏曲(K.313)》

乐谱上仅标有一个力度记号,但是如果我们在吹奏的时候一直用一种力度来演奏,就破坏了该曲内在的音乐形象,使音乐变得平淡而乏味。反之,如果演奏时能随着音乐旋律线的上下走势在力度上加以变化,那么音乐就会产生强烈的流动感和艺术活力。

第四,力度记号“fp”的演奏方法。如:

谱例15:《D大调长笛协奏曲(K.314)》

第一小节由“fp”开始,以模进形式出现的后一小节的开头必须演奏成“p”。

第五,渐强与渐弱。渐强与渐弱这一力度记号,只是意味着乐句或者乐句的某部分范围内“大体”的走势——更强或者更弱,而不是作出音量上连续不中断的增强或者渐弱。

总之,莫扎特音乐作品的力度表现是丰富而细腻的,我们在具体演奏中,注意气息的控制,基本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表1

2.音色。莫扎特的长笛作品,力度层次是非常丰富的,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力度的变化同时注意音乐色彩的变化。用力度的细微变化表现出优美丰富的色调变化。在莫扎特的乐谱中,我们除了看到用的较为简炼的力度记号,还可以看到标有轻声(so tto voce)、柔声地(dolce)等表情和音色方面的术语,这表明莫扎特对音色是有极高要求的。力度的变化和音色的控制必须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演奏达到高规格。除演奏本身之外,还要考虑到长笛本身形制的问题,我们在使用现代长笛吹奏十八世纪作品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过于明亮、高亢的金属质感的音色,而是追求木质,纯净、温和的声音,力求演奏出十八世纪巴洛克长笛的声音特点。

莫扎特,这个古典主义风格的杰出代表,以他自己的独特才能,将音乐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在他所创作的近600部音乐作品中,其中的几首长笛协奏曲,也给长笛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几首长笛协奏曲,突出了长笛优美而典雅的性格,暗淡而纯净的音色,华丽而炫目的演奏技巧以及丰富的表现力。使长笛在那一时代为大众所接受、喜爱,以致后来的作曲家,在不同体裁的作品中大量运用长笛或专门为它进行创作,使其逐步走向了更重要的艺术舞台。

在对莫扎特长笛协奏曲的演奏分析及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具有莫扎特特点的演奏风格,同时,借此对整个古典主义风格时期的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每一种风格都是在往昔的可能性上发展的,即来自往昔历史上进步的、革新的成果,而它们自身又含有形成未来风格新特点的潜在可能性。”[2]由此可见,古典主义风格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辉煌时代,它既继承了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丰硕成果,又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做好铺垫。掌握好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对我们学习、演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1]Z.费林斯基.如何演奏莫扎特小提琴作品[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张吉兵

J621.1

A

1003-8078(2015)05-0044-04

2015-09-19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5.12

严萍(1978-),女,四川成都人,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刘洋(1978-),男,河南安阳人,黄冈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长笛协奏曲大调
长笛与圆号的咏叹
安东尼奥·罗塞蒂圆号作品《降E大调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分析
G大调随想曲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论长笛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与作用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