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校园建筑设计实践
——以西充县张澜学校为例

2015-06-24 14:08李兴明
四川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张澜西充县建筑设计

范 颖 ,王 诚,李兴明

(1.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川成都 621000; 2.四川省西充县发展和改革局,四川西充 637200;3.四川省西充县张澜学校,四川西充 637200)

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校园建筑设计实践
——以西充县张澜学校为例

范 颖1,王 诚2,李兴明3

(1.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四川成都 621000; 2.四川省西充县发展和改革局,四川西充 637200;3.四川省西充县张澜学校,四川西充 637200)

践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本国策,在校园建设上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成长关注是建筑师进行校园建筑设计的职责,文章以四川省西充县新建张澜学校建筑设计为例,关注素质教育对校园建筑及空间的要求,实践“以生为本”的校园建筑设计思想。

素质教育; 校园建筑; 设计;

2012年,西充县在县城北部新城兴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川北圣人”张澜先生的姓名为校名,曰张澜学校,力求实践素质教育的大旗。新建校园总用地面积8.2 ha,张澜学校的兴建为实践素质教育从小学生抓起提供了崭新的实践平台,也为建筑设计服务于素质教育提供了创作空间。

1 素质教育及新时期校园环境特征

1.1 素质教育的特征

1999年6月13日,中发[1999]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方针: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必须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归纳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为以下三个方面: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及培育主动性精神;注重人的智慧潜能之开发;注重培养人的健全个性之形成。

1.2 素质教育对新时期校园建设的要求

素质教育关注对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融入学校这个小社会、引导学生主动对环境进行认知感受,培育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精神、开拓精神等方面。因此,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校园建设的要求应该是体现公共性、开放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真正发挥“环境影响人、环境改变人、人与环境相互融合”的环境心理行为理念。

该项要求也就对校园空间要素等诸方面发起了全面校验与冲击,并赋予相应校园空间内涵,最显著特征在于其空间形态的创新。

2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西充张澜学校建筑设计实践

建筑是校园环境的主题,建筑及建筑群体的组合直接关系着校园整体空间质量的优劣。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校园建设既需要现代建筑美学的诉求,更需要体现素质教育所呼唤的场所精神与时代精神。

2.1 体块切割,“刚性”与“柔性”并重

在整体布局上,将教学区域、生活区域、运动区域进行科学合理分区。其中,教学区域是校园建设的核心,将教学区域置于地块中央较为安静的中心位置,次第展开。教学楼建筑以“▂”、“◢”、“L”为原型进行形态切割,并与生活区的学生餐厅、学生宿舍、教师公寓形成形体上的围合,景观柔性空间的渗透与延伸(图1)。

图1 刚性空间与柔性空间穿插

教学区由小学教学楼、初中教学楼、综合实验楼三栋单体建筑组成。三栋建筑均注重柔性“灰空间”的建设,彼此通过不规则的几何切割,形成非均质的柔性空间。三栋单体建筑之间通过一条斜向大平台联系,构成整体上集中的教学细胞单元,形成大气开阔的空间形态。

几何非均质化的形体切割注重对校园开放的空间形态营造,形成活跃动态的开放空间,在这些开放空间中,注重对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等“软环境”的营造,注入张澜先生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校园礼仪、交往、休息、游戏空间的心智培育,成为校园的“第二课堂”。

2.2 外观纯净,“健康”与“灵性”并重

激发活力,创灵动建筑群体。为了尊重受教育者,注重对中小学生的智慧开发与人性健全,尊重少年儿童阶段的好奇心、自发性及对空间的创造力,我们认为,校园建筑应具有特定的气质,外观应纯净、积极向上,摈弃奢华与造作,通过建筑色彩和材料质感方面传递和表达了一种周边建筑场所中已被熟悉和认知的空间环境特质。

在建筑外立面造型上,我们拒绝多样装饰构架,以现代简洁的体现力量美学的白色柱体、纯净的玻璃窗为基本元素进行整体构图,在焦点位置进行点缀式构架处理,力求凸显出生机勃勃的建筑形象,在追求整体稳定的同时,表现兴奋点和跳跃点,丰富的建筑视觉形象,可以满足中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独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图2)。

图2 简洁的建筑外观

2.3 多样空间,“统一”与“多样”共存

在对“以生为本”的基本内涵要求下,我们认为校园空间及教学楼设计应体现多样空间的愉悦性、层次性、健康性,在室外活动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上,将学生的室外活动由机体活动延伸至性情的培养,环境客体向多元化形态及功能推进。

小学部、初中部、综合楼以及生活区建筑围合形成的--内院之中,营造出内敛幽深的自然景观环境,三栋教学楼之间采用纵向大平台的交通空间、交流空间进行联系,立体化利用建筑空间,给少年学生提供登高望远、不一样的视觉平台(图3)。

图3 室外大平台串联空间

依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是

多层次的,该年龄时期更具有行为变异的特征,对校园空间的构成就要复杂得多。在教学楼空间的层次性的建立上,从尊重学生个体、少数团体、班级、年级群体的角度去建立相应的空间环境,从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公共空间三个层面,学生及教师可以在相应的空间内开展相应的交流及教育行为,真正实现师生与空间的良性互动(图4)。

图4 建筑灰空间及连廊空间

如在科学教室楼层的设计中,将储藏室、准备室设置在科学教室对侧,通过空间的收放形成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敞廊,廊道两侧预留校园文化建设宣传空间、展示学生学习成果。教室与教室之间以与环境渗透、视线贯穿的休息平台联系,敞廊、错落的休息平台,半敞开式外露的楼梯,满足师生露天单独交谈,师生群体交谈,构成开敞通透、自由活泼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能较好表现学生的个性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开拓的思想,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有一种自由、舒畅感受,把外部空间视为一个与建筑实体共生而又相对独立完善的整体。

3 结束语

教与学的行为需要空间才得以支撑,校园空间范围内需要满足新形势下教与学的功能需求。我们致力于在素质教育精神引领下创造一个不仅仅是师生教学的空间与平台,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营造的精神家园。

[1] 杨 明,王国义.当代中小学校园规划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沈阳浑南朝鲜族学校规划建筑设计为例[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9(3).

[2] 范颖,申敏,卢昱祥,等.西充县张澜学校建筑设计方案[R].2012.

范颖(1982~),男,研究生,教师,工程师,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王诚(1975~),男,教育管理;李兴明(1968~),男,教师,教育管理。

TU201.1

A

[定稿日期]2015-01-23

猜你喜欢
张澜西充县建筑设计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礼敬民盟“教育世家”奠基人——张澜——纪念张澜诞辰150周年
西充县: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推进“温暖人社”建设
3-6岁幼儿日常行为礼仪养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南充市西充县东风路幼儿园为例
张澜:拒用公款做长袍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图志
NONLINEAR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ONE-DIMENSIONAL NONISENTROPIC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WITH A CLASS OF LARGE INITIAL PERTURBATION∗
提高西充蚕茧质量的建议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