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汽车警示语的人际互动意义探析

2015-06-26 01:51孙凤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警示语新手人际

孙凤娟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271018)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与私家车数量的增多,车贴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车贴主要起提醒或警告效果,是车主展现自我的流动窗口。这种后窗文化我们称之为汽车警示语。汽车警示语大都集图片、色彩、文字等诸多元素于一体,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话语。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汽车警示语的研究开始涌现,主要表现为从认知的角度[1-2]或从语用学角度[3]等来分析汽车警示语的警示性而从多模态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则基于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并结合汽车警示语的使用目的,对其进行分类,选取不同类别中的个案作为语料,探析各种不同符号模态之间如何相互配合,来实现多模态话语的互动意义。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

1.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

20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创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这成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Halliday提出在语言系统中有三个用来表示功能意义的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分别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各种经历加以表达的功能;人际功能是讲话者运用语言参加社会活动的功能;语篇功能指语言用于组织信息的功能。[4](P102-106)

Halliday认为,人际功能主要以小句的语气和情态为研究对象,通过话语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表明说话者的身份和态度。[4](P105)根据交际双方不同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提供、陈述、提问和命令四种言语交际功能。在句法上可用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进行表达。另外,人际功能不仅可以通过语气和情态体现,还可以通过称呼语、人称代词以及可以表达讲话者态度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具体词汇来体现。

2.视觉语法中的互动功能

Kress&Van Leeuwen的贡献在于把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延伸到了视觉研究领域,即将图像也看作一种社会符号,创建了用来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对照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元功能,视觉语法主要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其中,图像的互动意义对应于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具体地说,互动意义是关于图像的制作者、图像所表征的事物(包括人)和图像的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示观看者对表征事物应该持有的态度。[5](P149)互动意义由四个要素构成,分别是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

接触是在视觉交际过程中,表征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通过目光接触建立起来的一种想象中的互动关系。当参与者的目光指向观看者时,这类图像叫做“索取”(demanding)类图像,表明参与者向观看者索取的意义;反之,当参与者的目光不指向观看者时,这种图像被称之为“提供”(offering)类图像,表达提供信息的意义。

不同的社会距离表明表征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不同的社会关系。它一般与图像镜头取景框架大小相关。Kress&Van Leeuwen将图像中的社会距离分为六类:亲近距离(显示头部范围),个人近距离(显示头部和肩部范围),个人远距离(显示腰部以上范围),社会近距离(显示整个人体),社会远距离(显示处于环绕空间中的整个人),公共距离(显示4-5个人的远距离)。[5](P131)

态度表明一种角度或视角。图像中不同的视角表达了观看者对表征参与者持有的不同态度。Kress&Van Leeuwen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介绍了五种视角。从水平的视角看,正面角度给观看者带来的是感同身受、融入其中的感觉,而倾斜的角度则表现出一种不参与的状态,显示作为旁观者的漠然与事不关己;从垂直的视角看,俯视代表观看者的强势,平视表示观看者和参与者相对平等的关系,仰视则表示参与者处于强势地位。[5](P119-158)

情态是判断事物真实性及可信性的依据,分为高、中、低三类。Kress&Van Leeuwen将其划分为八个视觉标记: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色彩调协度、语境化(指从没有背景到极为细致的背景)、再现(指从最抽象到对细节的最大限度的再现)、深度(指从没有深度到最大限度的透视)、照明(指从对光和影的最大限度的再现到没有光和影)和亮度(指从最大数量的不同明亮程度到只有明和暗两种)。[5](P169-178)

二、多模态汽车警示语的人际互动意义分析

现代汽车尾部警示语语言简洁、犀利、诙谐,辅之以精美的字体、幽默的图画或表情符号,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令人回味无穷,逐渐成为汽车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本文粗略地将其分为三大类:新手谦虚型、安全提示性、幽默搞笑型。

汽车警示语通过幽默风趣的话语来达到相互提醒、彼此谅解的效果,是说话人(车主)和潜在的听话人(主要是紧跟其后的车主,也可以是路人)之间的一种间接交流过程。但这种交流是如何达到目的的呢?本文将选取个例对三类多模态警示语中的图像和文字分别进行人际、互动意义分析,即采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图像的互动意义,并采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分析文本的人际意义。

(一)新手谦虚型

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

您是师傅随便超。

保护新手,人人有责。

新手手潮,越催越面。

手潮心乱,满脑是汗!

人老手潮,您多包涵。

新手在开车,老手请绕行。

绝对新手,谨防老刹。

技术潮,手艺差,请见谅。

我是新手擅长急刹酷爱熄火上坡必滑……

这类汽车警示语的张贴者大多是驾车新手或车技不熟练者,他们往往对自己的驾技不够自信。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用谦卑漫溢、形象生动的警示语来提醒其他车主或行人自己作为新手的身份特征,比起传统的“实习”二字效果更加真实。接下来我们选取两例对此类警示语的人际互动意义进行分析。

图1

看图1。在该警示语中,一贯表情猥琐的“兔斯基”咬着手帕哭得很伤心,目光没有直视观众,因此不存在想象中的“接触”,即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不存在想象的人际关系,属于典型的“提供”类图像。该画面展示了一个面容哀怜的兔斯基,在向大家倾诉自己的请求“才上路,让让我吧!”虽然没有出现“新手”二字,但仍能体会一位刚上路的驾驶员在向路人发出的保护请求。图片中,兔斯基以肩部和头部示众,显示一种个人近距离,体现了表征者与观看者之间的亲密关系。该距离更容易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并激发好奇心,进而迫切地想了解往日里活泼好动的兔斯基为何眼泪纵横,以寻找答案,产生互动与交流。另外,观看者的视线处于水平状态,既非俯视也非仰视,因此观看者和图像中参与者之间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没有权力上的差异。图像再现的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观看者作为其中的一员被卷入到了图像再现的现实中,并被引导去思考兔斯基哭泣的原因。从色彩饱和度看,图像以饱满的纯黑色为背景,文字和人物则为饱满的黄色。黑黄两种极致色彩相互衬托,对比鲜明。从色彩调和度来看,图像中的颜色搭配深浅有致、层次突出。从色彩区分度来看,该图像的色彩区分度十分明显,给观看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在深度、再现、照明和亮度方面也体现了高情态的量值。对文字而言,用语简洁又富有深意,一句祈使句,委婉恳切,传达出车主作为新手的一种苦苦哀告,殷切之情,令人不忍。[6]

图2

看图2。一只悠闲漫步的乌龟手里牵着一只可爱的蜗牛,两个行走速度最缓慢的动物形象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乌龟没有把目光指向观看者,是“提供”类图像。而蜗牛则以萌萌的表情将目光投向观看者,索取关注,似乎发出警告:新手有着乌龟、蜗牛一样让人无语的速度,请其他车辆先行。从社会距离来看,乌龟和蜗牛整体显示,是社会近距离,不属于亲密关系,只是交代一种客观背景。不同的视角可以体现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图像中蜗牛呈正面角度,表征参与者与观看者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彼此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表征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人际互动;而乌龟则以侧面的角度给人疏远的超脱感,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乌龟漠然的表情达到提示与警告作用,而不是为了与观看者进行亲密的私人交流。此图像使用黑、黄、绿、蓝、白几种不同色彩,都是高饱和度色彩。色彩区分度很大,画面颜色丰富多彩却不显杂乱。整个画面色彩搭配协调,深浅有致。该警示语采用陈述句,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从态度上讲,“龟速”是自己求安心理的再现,同时对他人起到提醒作用。由于自身车技差,为保证行车安全,宁愿放慢车速,请求他人超车,实际上这是车主自身对于行车安全的一种迫切要求。事实上,越是充满求安心理的警示语,越容易使受众接纳,其表达效果也就越好。

(二)安全提示性

河蟹社会,请勿追尾。

别盯着字看,请保持距离。

别吻我,我怕羞(修)。

别跟着我,我也迷路了。

如果你看得清这字,你就离我太近了。

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

距离产生美。

奥特慢……

交通安全是车主的共同心理诉求,许多汽车警示语也就迎合了这种需求,侧重强调行车安全和距离。以上例句可以看出,它们多以祈使句的形式向对方提出请求,语言谦逊,语气舒缓,态度不生硬,试图通过交际功能达到预期目的——警告与提示。它从驾驶者自身出发表达了一种主观性的美好期望,从而为平淡的车辆行驶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例如以下两例:

图3

看图3。图片中的婴儿与观众存在目光接触,建立了想象中的人际关系,即所谓的“索取”。婴儿渴望从观看者那里索取一种安全与关注。怜弱惜幼之心,人人有之。没有比这更煽情的了。从社会距离来看,图像中可以看到小孩的头部和肩部特写,面部表情也非常清晰,属于个人近距离。这有助于拉近表征参与者与观看者的心理距离,利于两者间的交流和互动。图像中的婴儿采用了正面角度和平视视角,想要和观看者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亲近的关系,邀请观看者参与到图像所表征的世界中来,提高观看者的安全意识,引发观看者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保证彼此之间的安全。从色彩饱和度看,该图像以黑色为背景,中间凸显黄色,具有高情态。从色彩区分度来看,明暗搭配协调,对比鲜明。从色彩调和度来看,黄色给人轻快、希望的色彩印象,体现婴儿的可爱;黑色则有严肃、提醒的意象。活泼轻快的黄色与稳重庄严的黑色搭配有致,使图像色彩非常协调,更能引起路人对该车主的关切。语言上采用简单的陈述句,提供信息,目的是向他人发出劝诫。

图4

看图4。大眼镜,粗麻花辫,一位十足的丑女正直盯盯看着对方,明显的“索取”类图像。人人喜欢美女,对丑女一般“敬而远之”。车主自称“丑女”来贬低自己的容貌,放低姿态,其实是过度地贬低自己的驾驶水平,请求对方放自己一马,以保证双方的生命安全。虽然人物以社会近距离呈现,但夸张的头部效果和正面、平视视角丝毫不影响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和交流。该图片只有一种高饱和度的红色,红色一般是生命、活力、健康、热情、朝气、欢乐的象征,但此处是一种明显的警示色。加粗的字体十分醒目,容易识别。语言上虽然采用祈使句,但并不强势,一个“请”字放低了姿态,缩短了与观看者之间的人际距离。整个警示语诙谐的韵味令人莞尔,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三)幽默搞笑型

我出没,熊注意。

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

挤在这座城市,给政府添麻烦了。

大龄剩女,追尾必嫁!

别和我谈理想,戒了!

中央特批,随时调头!

我牛,我是蜗牛……

随着“新娱乐时代”的到来,车主们开始绞尽脑汁,力求创作出雷人、震撼的警示语,特别是年轻、时尚,拥有创新特质的新一代,他们喜欢追求自由,彰显个性,对警示语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即由原来的注重实用逐渐转向重视娱乐效果。大家逐渐意识到自我调侃也不失为一种个性十足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放松心情,而且还可以实现安全驾驶。这样,一些幽默搞笑的汽车警示语就应运而生。每天行驶在交通拥堵的车流中,一则趣味警示语能够带来一丝愉悦与放松,对于舒缓车主们的焦躁情绪,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发挥着作用。正如以下两例:

图5

看图5。该图片中的人物目光投向书本,没有与观看者直接接触,只是向大家提供一种信息。从社会距离来看,人物显示腰部以上,是一种个人远距离,旨在创造意境,引起观看者的关注。是什么样的问题让图像中的人物如此专注,迫切在书本中得到正确答案呢?原来是车主分不清刹车、油门和离合器,如果连这三个最基本的部位都搞不清,那开车实在是太危险了。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又下意识地保持距离,从而实现互动,达到警示目的。图中人物正面示众,给观看者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从视角上,有略微的俯视效果,似乎有意拉远关系。事实上,车主以图中人物的缩小来贬低自己的车技,从而引起关注,发出警示。图片中红色饱含着一种力量和冲动,具有启发与警示作用。语言上,疑问句的使用容易引起关注,激发观看者心中的悬念,并触动思考。新手司机如被追赶,惊慌之下,头晕眼花,情急之下将分不清刹车部件,还套用了儿语“板板”,用幽默的语言来提醒行车安全:别的车主如果不小心避让,将会导致车毁人亡。

图6

看图6。兔斯基手拿酒瓶,瘫坐在地,目光没有与观看者直接接触。虽然图像以社会近距离显示,但其醉态足以引起路人的高度关注,敦促我们躲避或谦让。兔斯基正面、水平视角显示,表明观看者和图像参与者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不存在权力上的差异。该图片也是运用警示效果明显的红色为唯一颜色,同样起到提示与警示作用。语言上,陈述句可以提供信息。第一、二人称的使用大大增强了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缩短了信息提供者与观看者之间的距离。这种互动必定会引起观看者的关注和思考。喝过酒的司机岂能上路?显然,这只是玩笑而已,说明如若不保持距离将会招致危险。使人在大笑之余,能够提高警惕,保持车距,警示效果明显。

另外,还有一些汽车警示语语言嚣张、恐吓、粗鲁、无礼,有损车主的形象,也容易招致其他司机的反感情绪,进而影响行车文明,因此此处不做具体分析。总之,以上几类多模态警示语中的图像与文字之间是一种很明显的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产生一种合力来体现图像表征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互动,是车主与其他行人或车辆之间互为提醒的沟通媒介,也为充满忙碌紧张气息的城市交通增加了更多人的声音。

三、结语

汽车警示语已成为一种大众文化,是车主和阅读警示语的司机以及行人共同参与的结果。它以无声的图文形式表达形形色色的心理诉求,从而达到交流思想、传递善意提醒以及快乐的目的。本文根据警示语不同的功能和表现手法,将其分为三类,并利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对不同类别的多模态汽车警示语的人际、互动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多种符号资源之间协同一致,彼此增强,互相照应,实现了与观看者之间互动意义的构建,并达到了其提示、警告的效果。同时进一步验证了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分析带有图像的汽车警示语的可行性。但是本文只从多模态汽车警示语与观看者之间的人际互动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未涉及其他功能,因而还需要深入研究。

[1]李勇忠.认知语义激活与语言留白美学论——从汽车尾部十大经典警示语谈起[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4).

[2]王璐.汽车尾部警示语的认知语用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3).

[3]Haynsworth,L.My Volvo,my Self:The(Largely Unintended)Existential Implication of Bumper Stickers[J].Fourth Genre:Explorations in Nonfiction,2008,(1).

[4]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M].London:Edward Amold,1994.

[5]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6]汤文华.多模态隐喻视角下解读春晚小品《扶不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7).

责任编辑:谷晓红

猜你喜欢
警示语新手人际
“直白”交通警示语不能失于“无度”
搞好人际『弱』关系
新手如何练马拉松?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
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
新手问答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
提示语、警示语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