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5-07-06 00:39倪春锋陈在铁
纺织服装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织物图案信息化

于 勤,倪春锋,陈在铁

(沙洲职业工学院 纺织工程系,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职业院校应改革教学现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将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信息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职业技能。我们完成的“小提花织物模拟设计”工作任务信息化教学设计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中荣获一等奖。本文以参与此次比赛的“小提花织物模拟设计”工作任务为例,浅谈“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学习能力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堂等,所以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1]。可见,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是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知识和能力传授的每一个过程与细节中去,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的决定权交由学生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为中心,重点偏向教师如何设计一堂课、一门课的“教”,侧重于考核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素材选择、教学组织、教学实施及教学效果。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一堂课、一门课的教学应给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让学生独立、主动地去学习。

2.采取多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学习

采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的目的是支持“学”、促进“学”。教师的任务是引导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将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教学实施过程中。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工具应当与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紧密相关,且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探究式学习,使以前难以搞懂的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3.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特征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另一个特征是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与兴趣爱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分配学习时间,针对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和自己的兴趣、个性特征进行学习,即课前进行工作任务准备,课内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环境中分组协作完成工作任务,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自主选择、拓展提高。

二、“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1.合理选择信息手段和数字资源

“织物结构与分析”课程是融织物组织分析与打样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依据职业岗位面向的目标产品进行项目化教学,分为5个项目,并对每个项目进行工作任务分解,见表1。该课程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仿样设计、模拟设计和实物打样,信息化教学手段有网络平台、多媒体、视频动画、CAD教学软件、图案设计工具等。

表1“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的项目任务分解与信息化教学手段选择

其中,网络平台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内容、助学软件、在线评价、学习资源、互动交流等内容。课前学生登录该平台,了解课堂学习任务,并在平台上利用助学软件做好课前工作任务准备,完成准备知识的学习;课堂内学习新知识,同组讨论并将完成的作品提交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以便组间互评和教师测评;课后学生登录到学习资源中进行知识复习和下次课的预习。视频动画主要让学生学会织物分析的步骤、织物打样的要点等。CAD教学软件主要进行织物模拟设计时的上机图设计、织物仿真设计等。学生利用图案设计工具进行组织设计与绘制,极大地降低了意匠纸绘制组织的复杂性,避免了组织图绘制的错误。多媒体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综合处理,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领悟达到最优效果。

2.“小提花织物模拟设计”工作任务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下面以“小提花织物模拟设计”工作任务为例,阐述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明确教学目标,提出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发现小提花织物的单个图案及整块面料的图案连接处会出现多个连续经(纬)组织点,即出现较长的经(纬)浮长,难以织造。根据学情分析,发现学生难以理解、把握小提花织物的设计要点。为此,确定该工作任务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为理解添加组织点的含义,掌握在小提花面料设计中的配置原则;技能目标为独立完成小提花织物仿样设计,协作完成自主设计,并用仿真软件呈现实际效果;素养目标为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具有面料设计师的基本职业素养。确定工作任务的重点是小提花织物组织点的添加原则,难点是小提花织物组织点的添加与配置技巧。

图1“小提花织物模拟设计”工作任务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图

(2)教学实施。为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利用图案设计工具、打样模拟软件及CAD仿真软件等,借助多样化的媒体资源,基于课程学习平台实施课前、课内、课后三步骤教学流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提花织物的设计能力。具体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见图1。

图1显示出该教学设计已由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与课后,并明确提出在每一阶段完成的工作任务。

课前:学生复习巩固单个图案的组织表达方法,借助课程网络平台完成任务领取、作业提交、互动交流等活动。

课内:以企业小提花面料为真实工作任务,子任务一采用“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仿样设计”的教学方式,以“做中教”突出教学重点;子任务二采用“学生自主设计,教师点评总结”的教学方式,以“做中学”突破教学难点。在仿样设计过程中,利用织物CAD软件模拟不同配色的布面实际效果,完成仿样;应用打样模拟软件模拟织物生产过程,并提出添加组织点重要性。在自主设计过程中,借助课程网络平台对所提供的多个图案进行选择并进行单个图案自主设计,利用打样模拟软件判断组织点的添加位置和添加技巧;应用凌波多媒体平台进行同题互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利用多媒体进行作品展示,让学生“活”起来。利用课程网络平台的在线测试系统,及时对本次课所学知识进行即时测试和评价,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

课后:学生登录课程网络平台,查阅企业案例和相关数字媒体资源,对任意小提花织物图案进行设计,并将设计作品提交给企业设计师,以形成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学生还对本次课模拟设计的小提花织物进行实物打样准备。

三、结语

“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使得织物分析、织物设计、织物打样更加直观、更省时,很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学习问题,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织物图案信息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月“睹”教育信息化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织物柔软剂的香气发展趋势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