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痛散结汤保留灌肠加热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50例

2015-07-10 03:30常宗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6期
关键词:莪术性疾病后遗症

常宗敏

(河北省徐水县中医医院,072550)

自拟消痛散结汤保留灌肠加热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50例

常宗敏

(河北省徐水县中医医院,072550)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既往称慢性盆腔炎,是指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能发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2010年1月~2012年3月,笔者采用自拟消痛散结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50例,并与头孢克肟干混悬剂合妇炎康片口服治疗50例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均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21~44岁,平均(33.80± 6.69)岁;病程4~47个月,平均(11.85±9.15)个月。对照组50例,年龄22~45岁,平均(34.81±6.68)岁;病程3~48个月,平均(11.91±9.0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诊断标准[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2]。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临床表现: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并反复发作,白带增多,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或有低热疲乏、精神不振等。体征:输卵管炎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轻度压痛;若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病变,子宫常呈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常增粗增厚、变硬、有触痛。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配合治疗者。

排除标准:慢性阑尾炎、盆腔肿瘤、盆腔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不能按规定用药影响疗效者;无法合作者,如合并有神经、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严重痔疮患者;研究过程中对本汤药过敏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头孢克肟干混悬剂(深圳立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20061202)每次0.1g,每日2次口服;妇炎康片(广州德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 44023648),1次6片,每日3次口服。每个月经周期服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治疗组:消痈散结汤保留灌肠并热敷。药物组成:透骨草30g,丹参30g,赤芍20g,三棱15g,莪术20g,皂刺10g,延胡索12g,昆布15g,红藤15g,败酱草15g,桂枝15g。上药浓煎至200 mL,待温后(大约40℃),保留灌肠,于月经干净第5天起,每晚1次,连用10d。上述中药煎剩的药渣加少许白酒,蒸30min,待稍凉能接触皮肤时,敷下腹部,每次30min。上述方法联合应用,连用3个月经周期。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评定疗效。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B超检查子宫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无积水,或输卵管检查通畅;证候、体征积分≥95%,停药1月未复发。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或B超提示盆腔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体征积分≥70%但<95%;有效:自觉症状改善,B超提示肿块明显缩小,证候、体征积分≥30%但<70%;无效:症状体征无减轻或加重, B超检查肿块仍明显,证候体征积分减少<30%。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由表1可见,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比较(分,¯x±s)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及局部体征积分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及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单纯应用抗生素效果欠佳。中医古籍无盆腔炎之名,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不孕”等病症中,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3]。通过中药灌肠,可通过直肠黏膜吸收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痉挛缓解,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以利炎性反应吸收和消退,从速取得治疗效果。消痛散结汤方中透骨草入肝经血分,该品辛温善走,活血理气而止痛。丹参,赤芍凉血消痈。三棱、莪术、皂刺、延胡索既能破血祛瘀,又能行气止痛。尤其是三棱、莪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棱中所含的三棱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血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莪术中所含挥发油,能抑制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作用。昆布消痰软坚利水,利于输卵管积水的吸收。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消除余热残毒。桂枝温经通络。诸药合用,行气而消痛,活血以散结,利水而消痈,加之特殊的给药方式中药保留灌肠,药物能直达病所,渗透直肠壁进入盆腔,药物局部吸收快,浓度高,加之腹部热敷,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痉挛缓解,改善组织营养,提高机体新陈代谢,以利炎症吸收和消退,使粘连变硬的组织软化分离。药物不经口服,不经肝脏,由静脉丛直接进入下腔静脉,既避开了苦寒药物对胃肠刺激,又减轻肝脏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运用中药灌肠加热敷的方法,病程短,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9-264.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253.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317-320.

2014-11-02)

猜你喜欢
莪术性疾病后遗症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春天的“后遗症”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UPLC法测定广西莪术、醋莪术及其水提药渣中莪术烯醇含量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基于成分及药效差异的江苏省莪术临床应用调查分析Δ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