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封闭配合艾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60例观察

2015-07-11 09:11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混合液压痛前臂

姜 梅

(云南省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云南 昭通 657000)

2008年以来,笔者用封闭配合艾姜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收到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针灸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21~68岁,病程2天~6年。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

诊断标准按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肘关节外侧疼痛,无力,进行性加重,右侧发病为多。可因用力不当而诱发,但多数起病缓慢,并逐渐出现方向性疼痛,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握拳旋转时疼痛。垂直握力减弱,前臂有无力的感觉,如提热水瓶、扭毛巾和扫地时均感到疼痛乏力,可出现疼痛向上臂、前臂及腕部放散,而影响肢体活动,休息时疼痛缓解。肱骨外上髁有敏感的压痛,压痛点多位于肱骨外上髁环状韧带,或肱桡关节间隙处,常有锐痛,患侧肘关节稍屈曲、手握掌腕关节强度掌屈、前臂旋前伸肘活动时可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即密耳氏试验阳性。肱骨外上髁处不肿或肿胀不明显。X检查多为阴性,偶见肱骨外上髁处骨质密度增高的钙化阴影。MRI可见肌腱变厚。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5mL针管、5号针头,抽取醋酸强的龙注射液2mL(25mg)和2%利多卡因注射液2mL混合液。局部消毒后,在压痛点作皮下注射,刺入回抽无血,推入1~2mL混合液。隔日后行隔姜灸,切取厚约2cm的生姜1片,在中心处用针刺数孔,将姜片置于肘部痛点,艾条点燃一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直至局部皮肤有灼热感。1日1次,每次15~20min,共3次。

对照组单用药物封闭痛点,方法同治疗组。

3 疗效标准

痊愈:肱骨外上髁疼痛消失,局部无压痛,mills征阴性,活动自如,能胜任日常劳作。显效:症状、体征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随访2年,治疗组复发1例(1.7%),对照组复发11例(18.3%)。

5 讨 论

肱骨外上髁炎为反复用力做伸腕及旋转前臂运动,附着于肱骨外上髁处的伸肌腱撕裂、出血、机化、粘连所致。中医认为,肘腕长期过劳,气血虚弱,加之风寒湿邪积聚肘节,风寒敛束脉道,流注关节,经筋瘀阻,脉络不和所致。

局部封闭中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能抑制肉芽组织中纤维细胞DNA的组成,阻止细胞分裂,从而抑制增生,减轻预防炎性粘连及疤痕的再行成。艾祛寒除湿,温中开郁。生姜性味辛温,有散寒发汗,温经止痛,抗菌消炎作用。艾姜灸可调节阴阳平衡,提高痛阈。封闭配合艾姜灸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以利药物扩散吸收,加快症状缓解,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混合液压痛前臂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一种光控制的可逆配位交联聚丙烯腈的制备及其循环利用方法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