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

2015-07-17 04:48张明立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倦怠感职业倦怠主观

张明立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解析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

张明立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本文以某地医学专科学校为例,深入研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感,并找出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从教学、管理、德育、哲学方面入手来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和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研究中,发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这两种感受与其所处的职业是有密切关联的,从关联处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幸福感;职业倦怠

追求幸福是人类对于社会生活基础动机的一种追求,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心理评判指标。以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从行业的角度出发,分析社会职业人群对于职业不同带来的主观幸福感受和职业感受,进而发现引发不同感受的原因所在,为更好的提高职业人员的幸福感而服务。

所谓的职业主观幸福感是指职业人群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主观角度的评价,它代表当事人对于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反应和满意度的反映。所谓的职业倦怠是指从业人员在所从事职业的压力下产生的身心疲惫和精力耗竭的一种状态体现,属于一种情绪性症状,往往多指长期工作下的情绪积累,在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产生的厌衰情绪。以下将以某地医学专科学校为例,展开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调研。

一、造成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而压力又通过转换加载到从事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身上,由于教育行业所处的特殊性,当职业人员面对这种压力的时候,又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去释放,便造成了职业和精神上的困扰,让职业人员产生了职业倦怠和不幸福的感觉,造成这类情感或者情绪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看不到工作的上升空间

教育行业给人的印象是“三尺讲台,一讲一辈子”,狭小的空间和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给从业者一种窒息感,谈不上幸福。久而久之,倦怠感也会伴随而生,即便有变化,也是一种教学到另一种教学的变化而已,本质上没有区别,而不是真实的新空间的开拓。

2、工作中因为竞争压力不停的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定

教学工作是教育者主要的工作内容,可是因为社会压力的存在,迫使他们不得不参与到岗位竞争上去,学院对于他们的考核也是常常有的,耗费了他们用在工作上的更多的精力。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过度的耗费自然会产生倦怠和厌烦,更无从谈论幸福。

3、生活负担不会有大的改善

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有待遇上的空间跨越,是固定待遇的行业之一,一旦生活中出现问题,职业待遇不足以解决问题,所以幸福感不强,从一开始就能预见结局的行业,如果缺乏新鲜感,自然时间一长就会倦怠。

二、应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策略

1、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

每个人应该熟知其所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国家教学方面以人为主的教育思想,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从事行业的重要性,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做好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把个人的思想觉悟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2、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上入手

高校管理者也是高校基层的工作者,他们能充分理解教学人员工作上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为了配合他们的工作开展,管理者应该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上帮助职业教学人员做好一系列工作,例如:在教学管理上减少不必要的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定,既然在工作上学校已经对教学管理人员做了从业考核,就该熟知他们的工作能力。工作中设置过多的岗位考核和职称评定虽然对于职业者的从业水平有一定的促进和监督作用,但是这些事情占用了他们除去本职工作以外的精力和情绪,往往带给了他们不幸福的工作感悟和倦怠感,是对职业反感情绪积累的起始。据调查发现,教育行业的不幸福感和职业倦怠不是来自于对于自身工作能力上的压力。另外在学生管理上,尽量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去制定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避免教育管理人员耗费太多的精力去致力于学生的生活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分开管理,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并行不悖,才能各自实现最好的管理。

3、加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心理学、哲学培训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由于工作时间较长,任务复杂多变,且工作压力极大,就导致了这类职业成为最易产生职业倦怠和感觉不幸福的行业之一。职业倦怠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危害了职业人员的身心健康,进而会影响整个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在心理学和哲学上对职业管理人员进行疏导,打开他们的心结。心理学方面,高校可以聘请心理专家定期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深入了解他们对于职业的内心反馈,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统计出广泛出现的问题,高校管理者们根据问题,寻求最客观和最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还可以及时了解职业人员面对的其他的心理问题,或生活方面的都要加以关心,帮助他们渡过心理的门槛。哲学方面是指管理者多呼吁职业人员多参与哲学课堂的讨论,带领他们从哲学中悟出更深的生活和工作的哲理,利用感悟来自行疏导自己面临的压力,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个是最适合的,而且一旦形成哲学思维,获益往往是终生的。

结语:

经研究不难发现,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对于其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这个不容置疑,主观的幸福感与工作成效的好坏呈现正相关,职业倦怠与工作成效的好坏却是负相关的,所以经过调研,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学生管理培训等多角度入手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关心和帮助,消除或削减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促进工作成效,进而提升主观幸福感是一条值得探索之路,为未来更好的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以科学的方式方法去对待,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1]沈虹.普通高中教师工作压力、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翟瑞,沈潘艳,顾倩,余麟,陈幼平.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4,04:289-292.

[3]张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D].西南大学,2009.

[4]杜彦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倦怠感职业倦怠主观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教师职业倦怠何时休?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后印象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的研究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中学生过程写作的思考
农村教师职业倦怠感的自我调节及破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