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四)

2015-07-20 02:51山东李剑锋
名作欣赏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品性言志牡丹

山东 李剑锋

潜思探微

中国古代牡丹赋小史(四)

山东 李剑锋

历代牡丹赋今可见者近三十篇,唐前两篇,唐代两篇,宋代七篇,元代一篇,明代六篇,清代十篇。其类别可分为二:一是富贵牡丹赋,以高调颂赞为主,多直接铺写牡丹秾丽姿色、富贵典雅;一是清丽牡丹赋,属于抒情言志之作,多非有意为文,而是在猝然感发的机遇下铺陈叙事、借花抒情,往往能在姿色之外,睹见韵致风神、气骨品性。历时观之,盛世多颂美之声,得意多灿然之花;衰世多抒情之赋,不遇多矜持之丽。全文分作唐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唐代“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牡丹尤为天下奇”、元代“唐宋精神的融合”、明代“繁华一去不可复”、清代(上)“浓艳依然带露华”、清代(下)“薄醉盈盈一回首”七个章节,对历代牡丹赋之创作予以考证、梳理,解析赋作之艺术特色,阐发作者之精神情怀,探究艺术流变之内在规律。

牡丹赋 小史 元代

元代:唐宋精神的融合

元人郝经有《牡丹菊赋》,虽非描写牡丹,但与牡丹关系至为密切,体现了花卉之间经唐宋审美之后重姿态与重精神的融合。又元代倪元璐“性笃孝,九岁祷大母曹病,愿以身代,口占牡丹赋,一座惊咋舌”①。该“赋”不存,不知是否属于辞赋体裁。郝经《牡丹菊赋》有序,见录于其本集《陵川集》卷一、《历代赋汇》卷一二三、陆廷灿《艺菊志》卷三、《佩文斋广群芳谱》卷四九、《全元文》卷一二○等,全文如下:

初入新馆,客将宋日新致朱砂红牡丹菊一本。只三四花,惨悴萎暗,不以为奇,遂植之穿廊西之隙地。今岁忽茂达成丛,高六七尺,及秋而放数百花,所未见也。适正甫书状生朝,而其花尤盛,故作赋以寓感。其辞曰:

西风悄兮幽扄,木叶下兮空庭。忽异卉之呈芳,乃示予以不情。郁霞腴之春姿,敷玉瀣之秋英。蹙绛绡于青苞,翦翠罗于绿莛。拆缃桃与紫微,讶鞓红与鹤翎。高层层以奕奕,重袅袅以盈盈。结腻黄以为心,扶沉粉而含馨。凝夜气以夸昼,姹斜阳而亸晴。仍牡丹之花王,强将菊以为名。

呜呼噫嘻,时哉匪时。造化则夺,形色不移。虽反常而似妖,顾真宰岂予欺?寓国色于羁孤,谢凡品之芬菲。掞金气于西陆,吐霜葩于东篱。鄙倾城之郑袖,期佩兰之湘累。独超出于群伦,不系累于等夷。特以秋而为春,乃奇花之出奇。彼自为一时,殆非后时也。且持杯而浥露,更嚼句以待月。尽吴江之飞霜,甚穷海之饕雪。与后凋之姚魏,共终全于晚节。②

郝经(1223—1275),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元代理学家。宪宗二年(1252)受忽必烈赏识。忽必烈即位,奉诏使宋议和,被拘于真州(江苏仪征)。至元十一年(1274),忽必烈兴兵攻宋,郝方被释。回至大都后,不久去世。有《陵川集》等传世。《元史》卷一五七有传。

蒙古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九月,郝经以翰林侍读学士充任国信使,奉诏使宋到真州,馆于忠勇军营。③从此,被南宋奸相贾似道长期拘禁真州十余年。赋云“初入新馆”,则此赋作于被拘禁真州期间。这是一篇咏物言志的典型赋作,虽是咏菊,但实际把菊花和牡丹糅合在一起咏叹,所取乃菊花的贞秀和牡丹的遭遇非时。牡丹本应得志,却遭遇非时,不开在春天,却发在秋天,故云:“仍牡丹之花王,强将菊以为名。呜呼噫嘻,时哉匪时。造化则夺,形色不移。虽反常而似妖,顾真宰岂予欺。寓国色于羁孤,谢凡品之芬菲。”此处作者借牡丹表现羁留敌国的忠愤,慷慨呜咽,而傲然自守,确然不拔,隐然有一品节挺拔的士人形象在。牡丹菊“特以秋而为春,乃奇花之出奇”,“与后凋之姚魏,共终全于晚节”,与凡常牡丹的品性迥然有别,正是作者遭遇非时而高洁自守的写照。故此赋是菊花赋,也是牡丹赋,体现了宋人以来牡丹赋写意言志的特点。

牡丹国色天香,是富贵太平的象征,是得志尽才者雍容闲雅的形象;菊花傲霜贞秀,是隐逸品格的象征,是怀才不遇者固穷守节的形象。而在对牡丹的审美过程中,从李德裕的《牡丹赋》开始,牡丹赋作者们赋予它昔盛今衰而品性不改的特殊内涵和意味,经过宋代文化的熏染,人们欣赏它的盛丽热闹,也品味它的孤寂衰败,牡丹具备了洁身自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品性。这种脱略穷达、孤芳自赏的精神与菊花的审美意蕴不谋而合。因此,看似对立的牡丹和菊花在精神上便有了内在的统一,更何况她们都美丽芬芳、不同凡俗、超越流品,当她们在形貌上再具有相似性时,在文人的笔下便融为一体,难分彼此。历史终于让菊花和牡丹两种审美意象的精神走向了融合。郝经的《牡丹菊赋》借牡丹菊说理言志,是显示这种融合的第一篇赋作。

在艺术上,郝经《牡丹菊赋》短小精悍,不做过多铺排,情理兼济,言志为主。序言欲扬先抑,先写“惨悴萎暗,不以为奇”,忽然突出“忽茂达成丛。高六七尺,及秋而放数百花”,前后对比,曲折出奇。正文故意模糊菊花和牡丹形态和精神上的区别,给人造成恍惚迷离之感,如首段写其拔俗之姿,孤寂如菊花而艳丽如牡丹,牡丹菊是牡丹而菊花,菊花而牡丹,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彼此可谓相得益彰。语言以骚句起,以六字句为主体,形式整齐显示出精神的严正,偶尔间以四字句、五字句变化语气,略作波澜。此赋不失为牡丹赋中的佳作。

①〔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卷九上,《四部丛刊三编》景手稿本。

②〔元〕郝经:《陵川集》卷一,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秦鸿昌:《郝经年谱》,载其《郝经传》,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页。

作 者:李剑锋,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 辑:孙明亮 mzsulu@126.com

猜你喜欢
品性言志牡丹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之 托物言志法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三不够”牡丹节
赏牡丹
南国牡丹
绿牡丹
品德教学须关注品性、悟性、灵性
“不同地域学生融和品性培育”研究领域现状和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