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争论——在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中探寻其核心价值

2015-07-23 05:53李易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图书馆 2015年2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图书馆

李易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争论——在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中探寻其核心价值

李易宁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摘 要〕针对我国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问题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最具影响力的文献10%左右的主要观点进行分析。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争议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核心价值”的源起及其在图书馆行业中的普遍理解加以分析和总结,提出对“核心价值”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本义是对价值观的研究,但在我国的研究中对“核心价值”的含义并未明确界定;而在数量上,对“价值”的研究占据了绝对多数的地位,显示了行业内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图书馆的价值由图书馆的利用者与馆藏间的相互吸引力而产生,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则是对其作为社会机构的社会职能的本质回归。

〔关键词〕图书馆 核心价值 社会职能

1 引言

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自2007年以来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热点之一。研究成果较多,但目前尚未形成定论。文章通过文献调查,发现目前的研究中,关于“核心价值”含义的选取存在较大争议。争议主要集中在“价值”与“价值观”之间,并且由于“价值”本身具有多学科属性,从而造成了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论。文章从“核心价值”的源起入手,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含义与研究的意义加以分析,并尝试在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中寻求其核心价值。

2 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争论

为了解图书馆核心价值问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文章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为2014年7月14日;以“文献”作为检索范围,在“主题”字段将“图书馆”与“核心价值”以逻辑“与”的关系精确匹配;检索时间跨度为2002年-2014年7月14日,检索共得到761条记录。

为获得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中最为集中、最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该761条记录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计划选取引用率在10以上的记录进行分析。经排序后,排前74的文献中,引用次数最多的为143次,最少为11次。即引用次数在10次以上(不含10次)的文献占全部文献的9.72%,其余90.28%的文献的引用率都在10次以下(含10次)。因此可以认为,这74篇文献集中了该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观点,这些观点构成了一个影响力的核心区域。文章通过对此74篇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统计和研究,对目前我国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理解呈现明显的多样性,含义复杂,涉及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就其含义而言,讨论图书馆价值的文献有39篇,占总文献的52.70%;讨论图书馆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文献有15篇,占20.27%;讨论图书馆某一方面价值的文献有12篇,占16.22%;同时讨论价值与价值观的文献有4篇,占5.41%;未提及图书馆核心价值相关内容的有3篇,占4.05%;没有给出明确结论的有1篇,占1.35%。

考虑到检索策略所引发的的噪音,即在“图书馆”与“核心价值”之间加入其他关键词检索也会出现的结果,因此,排除在“核心价值”前加入除“图书馆”以外定语的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排除噪音结果后的百分比

通过对比,可知在已有的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中,明显存在着关于“价值”与“价值观”含义选取的争议,即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是指某一事物的价值还是某一领域的人的观念争论。对于“价值”所属学科的争论并不明显,主要观点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社会学、哲学领域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但更多的文献并未注意到“价值”的学科属性。

3 争论的根源探析——“价值”与“价值观”

3.1 “核心价值”的源起

要充分理解“价值”与“价值观”之争的根源,就要从“核心价值”的源起谈起。

关于图书馆行业之外的“核心价值”的出处,管理学领域普遍认为是出自管理学名著《基业长青》。其中对“核心价值”做了如下的解释:

核心价值是组织长盛不衰的根本信条,即少数几条一般的指导原则,不能与特定的文化或作业方法混为一谈,也不能为了财经利益或短期权益而自毁立场。核心价值可以升华为锐利而简单的信念,提供实质指引。核心价值可以用不同方法陈述,但始终是简单、清楚、直接而有力的。高瞻远瞩的公司通常只有几个核心价值,介于3到6个之间。事实上,我们发现,没有一家高瞻远瞩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超过6个,而且大多数公司都少于6个。我们的确应该期望如此,因为只有少数价值是真正的核心价值,是至为根本、深植在公司内部的,变动或妥协的机会极为稀少。[1]

张晓红(2005)在总结了中外多个管理学领域中的“核心价值”的定义后,提出几位学者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核心价值是组织的灵魂与中心, 它植根于组织文化中, 渗透组织发展的整个过程和任何层次, 影响组织的发展结果。同时, 核心价值是组织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2]

3.2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误解

有文献对国外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进行借鉴和研究。在此类文献中,调查范围最广、被引频次最高的就是肖珊、范并思(2007)的研究。在该项研究中,对国外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的词频统计中,总结出了频率最高的图书馆核心价值关键词[3]:服务/工作;信息/智识/知识/思想;职业/组织/员工;获取/使用/提供/阅读;自由/开放/平等;学习/素养/教育;社区/公众/用户/顾客;尊重/支持;多样性/个性/稳私/保密;资源/记录/收藏/书籍/资料。在其文献中还提到:图书馆核心价值文本是图书馆对社会表明图书馆的信念与责任的文本, 该文本在网页上出现的层级位置, 体现了图书馆管理者对它的态度。同时,在统计结果中显示:在1999 年图书馆开始较多使用“核心价值”之前, 以往多数图书馆是通过“使命( mission)”或“愿景( vision)”,单独或共同来表达图书馆的责任与信念的。1999 年以后, 部分图书馆以较为具体、亲切的“核心价值”形式取代了宏观简练的“ 使命”和富于目的性的“愿景”陈述。[4]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在图书馆行业内还是管理学的研究中,“核心价值”实际上都是主观信念与责任等方面内容的表达。不论是“使命”还是“愿景”,都是对“价值观”的研究。

高放(2007)在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兴起之时,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

“图书馆核心价值(core value of library)”是否能完全等同于“图书馆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 of library)”?从国外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图书馆协会还是单个的图书馆和个人,他们研究的课题都是“图书馆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 of library)”,几乎没有组织在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core value of library)”,也很少有研究者提到“图书馆核心价值”。而在国内,研究者从开始就是在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core values of library)”,虽然有的学者注意到这一点,认为:“当value以复数形式出现时,也许译作‘价值观’更加合适”,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把这一学术名词统一起来,有的继续在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有的还在探索“图书馆核心价值观”。难道“价值(value)就是价值观(values)”吗?“图书馆核心价值(core value of library)”就等同于“图书馆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 of library)”吗?这值得图书馆界思考。因为“values”只能译作“价值观或价值观念”,而没有“价值”的含义。同时,国内的一些学者还把“core values of librarianship”译作“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或“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观”,这些都使得国内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显得纷乱复杂,它们都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5]

正因为这样争议的存在,因此我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究竟要研究“价值”还是“价值观”;或者说,这两项研究哪一个更有意义。

3.3 内部驱动力确定研究的方向

“核心价值”是一个近年来活跃于很多学科领域的关键词。从时间分布上看,在调查中,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成果的数量自2002年到2006年一直保持在10篇以下,而2007年为69篇,此后2008年到2011年年均在100篇以上,2012年至文章统计之日止略有下降。范并思(2007)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时代背景进行过详细的说明:

2006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6]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思潮的推动下,图书馆行业开始了对于自身的核心价值的研究热潮,并无意识地将关于价值观的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与社会思潮合流。但在合流发生之时,并未在中文的语义中对“values”进行明确和强调,因此造成了“价值”与“价值观”的混淆。

在选择的74篇被引频次在10次(不含)以上的文献中,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进行研究的占到了52.70%(清理噪音后达到了67.24%),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研究是针对“核心价值”进行的,而非“核心价值观”、“价值与价值观”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吸引着图书馆行业的很多研究者。大家迫切希望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借鉴经济的、社会的、管理的、文化的等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进行彻底的剖析。

在图书馆行业内部,生存危机、数字资源对图书馆的存在价值的不断拷问、电子图书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及兰卡斯特早年预言的纸本图书的消亡等等,这样严峻的生存环境是促使图书馆行业努力回答这个问题的内部驱动力。这虽然背离了“图书馆核心价值”提出的本意,但也说明了行业内对这个问题的答案的迫切需求和研究的必要性。

因此,研究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的必要性是存在的,这种驱动力来自于图书馆行业内部基本的生存需求。但外部的关于核心价值观研究的推力与内部关于核心价值的研究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吻合的情况。因此,我们无法通过外界的普适的价值观来确定图书馆的价值,而应该从图书馆客观存在的本质出发,研究图书馆的价值与核心价值。

4 “价值”的多学科性及二元价值论

对“价值”与“价值观”的研究,若溯源于伦理学和“价值观”对“价值”的必然影响甚至决定作用的论说,或在经济学中的主观价值论的年代价值一元论理论下“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是对“核心价值”的决定因素、支配层面的研究,则“价值”与“价值观”的研究可以合流,但在价值二元论下研究“价值”,则必然要涉及其中主观与客观双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是“核心价值观”的主观的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还是需要在观念之外,研究“价值”与“核心价值”。

4.1 哲学中的“价值”

在哲学领域,价值论长期存在于伦理学中,直到1906年借由乌尔班(Urban)的作品《评价:其性质和规则》中提出“价值论”一词,才引入哲学领域的。[7]因此,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价值论在哲学世界中的外延始终是模糊的。“价值论”这一由乌尔班引入哲学领域的词汇,最初被其定义为“在一般意义下对从最终看来有价值(或有反面价值)的事物的研究和对价值(或反面价值)的分析”的理论。[8]“价值”从一开始就依赖于“感情”的源发,对人类主观情感有着诸多的依赖,因此造成价值论本身无法摆脱伦理学的母体约束。在哲学领域里,对“价值”研究长期从属于对“应当做什么”或“应当做的是什么”的研究,这也体现在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理想的功利主义”的描述中,试图说明“正确地生活和行动是一种具有内在价值的事情,这样做不仅是出于某种外在的判断,而且也是为了如此生活的我们”。直到康德的功利主义,都体现了价值论与伦理学的捆绑。[9]芬德莱(1970)其专著《价值论伦理学:从布伦坦诺到哈特曼》的最后部分提到: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去感受某事物是最终极、最彻底的认识事物的途径,作为这些感情的“客观联系”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可能正是实物本身的内核。[10]

其中提及了在“价值”中,除了主观判断以外的成分的存在。虽然作者也提出“为这些晦涩的观点寻找例证,不是本书末尾这章的任务”[11],但是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价值论认识的进步:

“我们需要某种类似康德先验演绎的东西,以表明进行价值研究和制定价值图表为什么是可能的,以及建立‘价值项目’的架构为什么不是无意义的胡说。在该架构之内,我们的情感努力和实践反应可以得到引导,只要它们具有那种能被经验到的根据和内在具体性。”[12]

在芬德莱看来,价值是可以通过经验被主观所了解的,并且这种经验会对人的主观行为产生引导作用。牧口常三郎(1964)在《价值哲学》中也提出,价值的概念意味着客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认为客体和主体相互吸引的相关力就叫做价值。[13]

因此,在哲学领域中,对“价值”的研究已经从早期的一元价值论逐渐进入到二元价值论的阶段,即价值不仅是主观一方所能够决定的,需要主观与客观的共同作用。

4.2 经济学中的“价值”

在经济学中,“价值”与“价值观”的联系不如哲学中的“价值论”与“伦理学”那般紧密。价值理论历来是经济理论的基础,不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流派,都不能规避对价值问题的回答。简单来说,西方价值理论从价值实体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态:

客观价值论:从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到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理论,这一阶段的价值理论可以概括为客观价值论。价值实体是指直接形成商品价值的因素。无论将人类劳动作为价值实体还是将生产要素作为价值实体,客观价值论统一认为,价值是具有物质基础的。

主观价值论:认为价值实体是人们的主观判断,更侧重于消费领域的研究。将价值归结为主观评价的边际效用,从而颠覆了价值实体的客观性。

均衡价值论:是一种折中的价值决定理论,认为价值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决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马歇尔的局部均衡价值论体系等,把价值归结为由需求和供给者两个因素决定的,将古典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价值理论。[14]

由此可知,在哲学和经济学领域,经过了价值一元论后,普遍接受了二元论,价值被认为是由主观与客观双方决定的——在讨论一个事物的价值时,不能剥离人的因素。换句话说,对“价值”的讨论,不论选取什么学科范畴,都应当从主观与客观及其二者的关系来考虑。

5 探寻图书馆的价值与核心价值

5.1 图书馆价值的产生

在讨论图书馆价值的时候,不论在经济学领域还是在哲学领域,我们需要先确定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即读者(或者称为图书馆的利用者)与图书馆(具体为馆藏)。谢拉在《图书馆学引论》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的论述: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个人的事情,它能使信息接收者“反向”,至少在某程度上,接收者能够通过选择阅读材料的方法来调节信息。这种交流大部分是接收者自己获得的。他必须到图书馆去寻找那些他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从图书馆的全部藏书中挑选出来。[15]

在图书馆利用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中,价值的产生发生于两者产生有效的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这个交流的过程是由信息的接收者主动通过图书馆选择阅读而获得的。并且,这些信息也是图书馆馆藏中必须具备的。因此,在价值的产生过程中必须具备图书馆利用者的选择与图书馆馆藏两大要素,只有这两个要素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图书馆的价值才能够产生。并且,在图书馆的馆藏与图书馆利用者的关系中,馆藏处于相对静态,图书馆利用者依据自己的信息需求对馆藏提出要求,若信息需求得以满足,则图书馆对图书馆利用者产生价值。这样的关系在哲学中描述为“主客体之间相

互吸引的力”[16]。

5.2 发掘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本质的核心价值

图书馆的价值中是否存在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若存在,与“价值”之间是什么关系?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机构,在讨论图书馆价值的时候,要考虑到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在社会母体中的作用,或者说职能,即图书馆能够做到什么样的事情、为社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才能够成为这样的一个机构。在日本图书馆学家加藤一英的著作《图书馆学导论》中,对一些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经典著作进行了译介,在对巴特勒的研究中提到:

巴特勒将图书馆学置于社会科学的领域之中来确定图书馆的位置,把它作为向现存的人类意识中灌输人类记忆的社会机构,可以说,这表现了对图书馆职能本质的深刻洞察。[17]

除此之外,加藤对卡尔施泰特的理论也进行了研究:

根据卡尔施泰特所说,为了建立并维持各种社会形态,最主要的是首先必须具有并维持适应那些社会形态的特殊的社会精神。而只有图书馆才是向图书馆所归属的各个社会形态成员灌输这种特殊社会精神的职能机构。而且,使这个问题成为可能是由于图书馆收藏着将特殊的社会精神加以客体化的所谓图书的原故。同时,通过图书馆向所属社会形态的成员灌输特殊的社会精神。也就是说,它经常将特殊的社会精神重新在每个社会成员中进行再生产,通过这一活动本身对社会的延续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形成图书馆的重要职能。[18]

对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本质,巴特勒和卡尔施泰特都将其描述为“灌输”。在两者的研究中,对“灌输”的客体的理解略有不同,巴特勒认为是人类记忆,卡尔施泰特认为是特殊的社会精神,这两种说法其实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本质,便是图书馆之所以为“图书馆”的成因,是图书馆所具备的、而其他社会机构所无法具备的价值。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灌输”的社会职能的本质体现了图书馆价值中最为核心的部分。

5.3 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描述

刘迅(1982)提出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理论的共同基础。[19]王子舟也提出,图书馆的本质是知识集合,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知识集合,研究客体是客观知识、知识集合、知识受众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0]图书馆提供的是客观知识的集合,这种客观知识的集合中包含社会精神与记忆。客观知识集合中某一个或几个组分在被图书馆利用者选择后,通过其主动的行为进行“灌输”,这是一个世界3作用于世界2的过程。

在图书馆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通过“灌输”实现了对世界2的改变,世界2的改变有可能作用于世界1的客观世界的改造,并有可能促成新的世界3的客观知识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世界1与世界3的改变都是滞后的和选择性的,而世界2的改变是在人与书的相互吸引中必然发生的。世界2的改变是通过图书馆社会职能本质实现而实现的,因此可以说,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本质的实现的直接结果便是图书馆的价值中必然价值的产生。这个必然的价值在图书馆的价值中具有共性和必然性,描述了图书馆社会职能的本质及其实现的结果,因此可以将图书馆核心价值描述为世界2的改变。

6 结语

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延续多年而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这与我国社会思潮的兴起、行业内部对该问题的研究需求,以及该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有着直接关系。文章尝试依据价值二元论与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的本质对图书馆的价值与核心价值进行研究,结论的提出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疏漏之处,留待日后弥补。

(来稿时间:2014年8月)

参考文献:

1.(美)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基业长青.真如,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张晓红,王蕾.基于核心价值的图书馆联盟效用管理研究.情报杂志,2005(11):133-135

3,4.肖珊,范并思.“图书馆核心价值”调查与分析.图书与情报,2007(3):15-22

5.高放. 国内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研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情报资料工作,2007(6):21-24

6.范并思.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我们面临的挑战.图书馆建设,2007(6):15-19

7-12.(美)芬德莱.价值论伦理学:从布伦坦诺到哈特曼.刘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13,16.(日)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马俊峰,江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14.管德华,孔小红. 西方价值理论的演进.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15.(美)杰西·H·谢拉.图书馆学引论.张沙丽,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6

17,18. (日)加藤一英.图书馆学导论:建立学科体系的探讨.东北工学院图书馆,译.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9

19.刘迅.论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的共同基础:关于波普尔世界3理论的思考.情报科学,1982(1):13-20

20.王子舟. 图书馆学基础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分类号〕G250

〔作者简介〕李易宁(1982- ),女,北京语言大学图书馆馆员,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13级博士生,发文10余篇,参编教材1部,主编论文集1部,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日本图书馆事业史。

The Dispute at Library Core Value——Exploring the Core Value from the Library Society Function

Li Yining
(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

〔Abstract 〕Library Core value Society function

〔Key words〕By analyzing documentary, which includes the viewpoints in top ten percent most influential documentary,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library core value in China. After introducing many arguments on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germ and common understanding of core value in library industry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original meaning of core value and library core value is a kind of study on values, while in China we haven’t definitely delimited the meaning of core value. The huge number of studies on value, absolute majority quantitatively, reveals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in this industry. The value of library emerges from attractive force between library users and resource, while the core value of library is a return to the nature of the society function of a social institution.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中国园林文化遗产的艺术与价值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