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

2015-07-27 21:25王艳萍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高血压

王艳萍等

【摘要】目的 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高血压标准的69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期满时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结果显示x2=15.01,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

【关键词】高血压;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

【中图分类号】R972+.4 【文献标识码】B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由于是引起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只有有效降压并最大限度的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控制血压最重要的手段当属药物治疗。目前,市场上的降压药物及剂型种类很多,各有特点。临床上,大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笔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取得满意效果,现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69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1],男40例,女29例,年龄29~80岁,平均43岁,病程0~32年,平均17.6年。排除标准:心功能不全或曾有心衰病史者;合并心瓣膜疾病;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以及对此两种药物有过敏史者。两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治疗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1次/d,晨7点服用。缬沙坦80 mg/次,1次/d,晚7点服用。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用法同治疗组。随访期间,不允许使用其它降压药物。两组患者治疗均为2个月。

1.3 评价标准

根据1988年卫生部颁布的《高血压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2-3],舒张压下降程度≥10 mmHg且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20 mmHg为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已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 mmHg为有效;舒张压未发生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结果均使用SPSS 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或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效降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压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组(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共35例,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71%,对照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34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8.82%,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电解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面色潮红,乏力1例,对照组出现水肿1例,头痛1例,在接受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明显好转,未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3 讨 论

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列为造成我国40岁以上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和第三位,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高血压[4]。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高血压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现今,我国存在着约2.6亿多的高血压患者,换算比例,约5个成年人中出现一个高血压患者,每年约新增加1000万高血压患者,部分北方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0%以上。要避免脑卒中、冠心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5],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改善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就显得至关重要。改变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是控制高血压的常见措施,服用降压药物是最为有效和主要的措施。

目前,临床上的降压药物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各种降压药物都有它自身的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各不相同。其中,CCB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无绝对禁忌证,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不会对糖脂代谢造成不良影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本研究中选用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即是一种二氢吡啶钙拮抗剂(亦称钙离子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可有效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扩张小动脉,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6]。目前作为长效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使用比较多,对血管选择性强,药物作用出现迟而维持时间长,最大降压效应出现在用药后4周,尤其适用于心力衰竭伴高血压患者。

ARB适用于2型糖尿病肾病,左室肥厚,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ACEI所致的咳嗽,在临床使用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ACEI类药物具有一样的禁忌症,绝对禁忌症为妊娠、高血钾、双侧肾动脉狭窄。本文中的缬沙坦即是一种ARB类药物,ARB不仅可以有效降压,同时还具有降压外益处,延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心脏重构;减少房颤发生及复发等,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降低功效[7]。

临床实践中,多数患者需要联合服用降压药物达到目标血压。联合降压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即降压作用可以叠加,且不良反应较单一用药时明显减轻。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既可直接扩张动脉,又通过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扩张动静脉,起到降压作用。两药具有协同降压作用,ARB可以消除苯磺酸氨氯地平常见产生的踝部水肿,此外,缬沙坦也可部分阻断钙通道阻滞剂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2013年6月1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文教授代表CHIEF研究组在2013年第23届欧洲高血压会议上报告了CHIEF研究的部分结果,其中提到,小剂量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通道阻滞剂加ARB初始联合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联合降压已成为临床实践中最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

本项研究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在治疗高血压中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作为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推荐。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579-616.

[2] 陆元成,胥卫川,高长梅,等.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473.

[3] 那开先,余 平.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刊,2008,43(7)15-16.

[4] 高玉慧,张丽莉.我国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4)36-38.

[5] 蔡德印.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2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36:86-87.

[6] 黄汉菊,卢建雄,杨月嫦.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09:2154-2155.

[7] 王惠乔.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3:143.

猜你喜欢
苯磺酸氨氯地平缬沙坦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苯磺酸氨氯地平在社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中的效果观察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