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动静脉联合溶栓的疗效分析

2015-07-27 12:32朱淼张林林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动静脉溶栓

朱淼++张林林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观察选择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2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 63例):临床选择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B1组(观察组 63例):临床选择UK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完成治疗后在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以及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评分两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 在NIHSS评分方面B1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3.33±4.23)分,完成1周治疗后评分为(9.89±4.31)分,完成2周治疗后评分为(6.63±3.73)分;B2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3.85±4.26)分,完成1周治疗后评分为(7.80±3.47)分,完成2周治疗后评分为(4.80±3.01)分。两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NIHS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两方面,B1组优于B2组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选择UK动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有效改善,最终有效将患者的临床致残率降低。

【关键词】超早期脑梗死;动静脉;溶栓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脑卒中患者表现出疾病发病率高、临床疾病致残率高以及疾病死亡率高的特点。诸多患者均因为患者脑内动脉出现了急性闭塞的情况,最终导致患有脑梗死疾病[1]。为了研究有效方法提高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本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别选择UK静脉溶栓方法以及UK动静脉+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发现脑梗死患者经联合治疗后,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2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随机分组。在B1组63例脑梗死患者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3.5±1.9)岁;在B2组63例脑梗死患者中,男36例,女27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3.6±2.1)岁;所有患者于临床均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肢瘫症状以及面瘫症状等。针对所有患者实施CT检查,未发现脑出血患者以及出现脑内显著低密度改变的患者,将非脑血管性异常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B1组与B2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B2组脑梗死患者,选择UK(50万U)进行治疗,利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进行稀释,直至剂量为50 mL,利用微量泵对患者实施静脉推注,要求需要在<15 min内完成。完成推注后的5 min,再次选择UK(50万U)对患者进行推注治疗,在关键时刻,针对患者第3次用药治疗。针对B1组脑梗死患者,利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进行稀释,直至剂量为50 mL,利用微量泵对患者实施静脉推注,要求需要在<15 min内完成。完成后对患者实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患者血管栓塞部位以及患者的闭塞程度进行观察,选择UK(10万U)融入到剂量为20 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需要在10~20 min内需要完成滴注。完成滴注的15min后,对患者实施造影复查,如果不满足血管再通的相关要求,对患者追加UK(20~30万U)进行治疗[2]。

1.3 疗效判断标准

在准备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1周后以及治疗2周后,对患者实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在患病的3个月时间段内,对患者实施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评定[3]。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6.0完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选择t检验以“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患者完成1周以及2周的治疗后,同准备治疗前进行比较,在NIHSS方面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2周治疗后的NIHSS评分以及完成3月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B1组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 论

静脉溶栓因为操作步骤简单,有效确定患者具有溶栓适应症后,能够立即实施对患者进行治疗。针对患者实施动脉造影以及实施动脉溶栓治疗,对患者脑血管循环障碍可以详细了解,能够有效对患者的疾病病灶以及患者的责任血管进行判断。

针对患者单一选择动脉溶栓治疗的方法,会造成诸多的时间消耗,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诸多代谢损失以及循环损失的现象。选择动静脉联合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将患者临床综合溶栓率提高,最终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的现象,成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两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在NIHS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另方面,B1组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有效证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针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临床选择动静脉联合溶栓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凸显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疾病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文明,盛玉国,李乃选,等.静脉联合动脉双途径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27(20):12-13.

[2] 林 进,陈东明,王月碧,等.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15(10):924-926.

[3] 常蜀英,周继发,李明阳,等.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重症脑干梗死1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21(6):381.

猜你喜欢
动静脉溶栓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颅面部动静脉畸形治疗中肺栓塞死亡1例
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康复预后的影响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