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心血管患者中的用途及护理

2015-07-27 05:09冯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心血管疾病

冯菁

【摘要】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主要作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87例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93例,对照组294例,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常规金属头皮针,比较两组液体外渗情况、输液速度达标率、平均注射时间及建立静脉通道延时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液体外渗比例、静脉通路延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注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输液速度达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心血管疾病;金属头皮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其具有对血管刺激性小、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等优势,而且保留一条开放有效的静脉通道,大大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反复住院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可有效保护其静脉血管,并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心血管疾病通常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而且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比较繁琐,液体量少,采用Y形头的静脉留置针可同时输入两种以上液体,提高了用药的准确性。本文以5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价值及护理体会[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587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1例,女266例,年龄42~89岁,平均年龄(67.5±8.7)岁;587例患者中,高血压259例,冠心病192例,心律失常57例,心力衰竭39例,急性心肌梗死21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病毒性心肌炎7例。将5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其中观察组293例,对照组29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金属皮头针进行静脉穿刺,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具体如下:选择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穿刺前先将输液管空气排至过滤器,打开留置针,在输液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排尽空气,常规皮肤消毒、扎止血带固定静脉;针尖斜面朝上穿刺进针,留置针回血再降低持针角度,沿血管方向进针1~2 mm,固定针芯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右手退出针芯后将止血带松开,打开调节器,穿刺点固定好后注意穿刺日期及时间,输液管固定后对输液速度调节合理输液速度。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输液效果可知,观察组发生液体外渗者21例,比例7.17%,输液速度达标率96.93%,未发生1例静脉通路延迟情况,平均注射时间(1.3±0.2)min;对照组液体外渗者53例,比例18.03%,输液速度达标率为74.15%,发生6例静脉通路延迟,平均注射时间为(3.8±0.8)min;观察组的液体外渗比例、静脉通路延迟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注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输液速度达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的特点,无需反复穿刺,减少了患者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痛苦,而且可起到保护血管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具体而言,静脉留置针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血管穿刺的损伤。多次穿刺会破坏患者的浅表静脉,而静脉留置针可延长每次血管穿刺的间隔时间,保护浅静脉;且静脉留置针可在静脉内保持3~5天,患者需要多次输液无需每次都进行穿刺,缩短了注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2)降低输液渗漏几率。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发生渗漏,会导致静脉炎、菌血症等合并症,静脉留置针采用先进的生物材料,韧性好,可随血管形状任意弯曲,保证与穿刺点血管壁紧密贴合,不易破坏血管壁,降低了渗漏的发生几率。此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体位变动不会对其产生影响等,这些均大大降低了输液渗漏的几率。(3)提高抢救及护理工作效率。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的特点,静脉留置针保留了一条开放有效的静脉通道,可有效提高抢救效率;且留置针管径较大,内表面光滑,每分钟最大流速可达10 mL,可在不加压的情况下保证脱水剂按时滴入;此外,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多不稳定,浅静脉留置针固定于患者局部,为患者随时静脉用药提供快捷通道,提高了抢救成功率[3-4]。

当然,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也要注意以下几点:(1)全面评估,以保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对患者的病情、穿刺部位、药液及留置针的选择进行全面评估;(2)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降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穿刺点及其周围用无菌透明敷料进行覆盖,发现污染立即更换;(3)牢靠固定,保持管道畅通;(4)对穿刺部位进行严密观察,如发现渗血、渗液、肿胀、局部红肿等异常,则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防止发生各类并发症;(5)使用留置针输液时可对穿刺部位侧肢进行持续热敷,如有条件可进行湿热敷,可起到促进血管壁修复、提高局部抗炎能力的作用等[5]。

参考文献

[1] 张 虹,胡旭东.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和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13,9(2):3.

[2] 曹忆妹,陈妙娟.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3,33(12):714-715

[3] 药晋红,胡 牧.静脉留置套管针与静脉炎[J].实用护理杂志,2014,10(5):48

[4] 王敬铭,高秀珍,赵玺段.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体会[J].河北医药,2011,23(8):638.

[5] 覃桂成,邓秋媚,叶 颖,等.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人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4,26(2):286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心血管疾病
儿科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探讨
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长期有氧运动对高血压的影响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他汀类药物序贯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
新确诊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过快诱发心血管疾患2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