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以及临床治疗情况

2015-07-27 05:39周艳云徐柯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分层高血压

周艳云+++徐柯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18例,对其病史进行询问并检查,同时对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12周后开展复诊,观察并分析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118例高血压患者中,治疗前高危患者66例(55.93%)、中危患者43例(36.44%)、低危患者9例(7.63%);治疗后高危患者17例(14.41%)、中危患者71例(60.17%)、低危患者30例(25.42%)。治疗后高危患者所占比例(14.41%)较治疗前(55.93%)显著下降,低危患者比例(25.42%)较治疗前(7.63%)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心血管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危险性疾病就是高血压,并且该疾病与患者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因素都有关联。为了便于临床医疗人员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判断,科学治疗与预防高血压疾病,美国与欧洲先后发表了有关高血压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我国心血管疾病中心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的相关理念。本院对收治的118例高血压患者采取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措施,从而指导临床更加合理用药,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1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7例,女51例,年龄36~74岁,平均(55.7±7.3)岁,体重指数23.4~28.2 kg/m2,平均(25.6±9.7)kg/m2;有糖尿病、心脑血管、高血压病家族史者106例,吸烟史者49例;已知血脂异常者97例;体检结果显示肝肾功能、心脏B超、心电图异常者28例。118例患者就诊时收缩压为136~188 mmHg,平均(164.23±14.76)mmHg,舒张压76~109 mmHg,平均(86.85±9.21)mmHg。

诊断标准:对118例患者进行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血压测量间隔时间不能过短。排除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脏病等疾病。

危险因素分析:①男性≥56岁,女性≥66岁;②有长期吸烟史;③总胆固醇指标>5.74 mmol/L;④患有高胆固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史;⑤血压水平处于1~3级;⑥心脏B超、肝肾功能、眼底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异常者;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疾病家族史;⑧体重指数较高。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方法: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进行危险性因素搜集,并据此进行分层。低危:高血压1级,未伴有其他危险因素;中危;高血压2级或1~2级的1~2个危险因素;高危:高血压3级或1~2级的>4个危险因素[2]。

1.2 方法

①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遵循小剂量逐步增加,建议给予中长效的降压药物,对于中危或高危患者可同时并行2种或3种降压药,也可以适当提高药物剂量。依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及耐受情况,采取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并且随时注意调整用量[3]。平衡分析患者心血管总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干预措施,给予降糖、抗血小板以及调脂治疗,对于合并有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或治疗措施[4]。②非药物治疗:对118例患者生活状况进行指导,控制体重、戒烟酒、低脂及低盐饮食、规律运动以及保持心情愉悦。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采用百分数(%)进行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18例高血压患者中,治疗前高危患者66例(55.93%)、中危患者43例(36.44%)、低危患者9例(7.63%);治疗后高危患者17例(14.41%)、中危患者71例(60.17%)、低危患者30例(25.42%)。118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后高危患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患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老年人群常见的多发病与高发病之一就是高血压疾病,并且该病发病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而且患病人群渐趋年轻化。高血压病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以及肾功能严重异常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现如今,虽然临床领域对于高血压的认识不断提升,但对该疾病的治疗与控制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所以,全面提升对该疾病的认知水平,治疗时以降压为主,同时注意加强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这对于高血压患者危险性因素分层以及稳定患者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笔者对1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从而充分掌握影响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医疗人员进行更合理用药,最终加深了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以及有效提升了高血压疾病的疗效。本次研究中,治疗后高危患者所占比例(14.41%)较治疗前(55.93%)显著下降,低危患者比例(25.42%)较治疗前(7.63%)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许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李智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J].当代医学,2012,19(22):59-60.

[2] 项连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分析与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5):46-48.

[3] 陈赛勇.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分析[J].河北医学,2011,6(3):341-343.

[4] 丁永广.98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24(22):4977-4978.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分层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