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指导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7-27 05:55何雯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条目冠心病康复

何雯婕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指导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研究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指导,两组均干预1年。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给予综合康复指导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导致心肌持久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创伤小、见效快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治疗后远期仍有可能发生心脏事件,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外,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必要的康复指导对于疾病的康复、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本院近年来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综合康复指导,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内科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60岁,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均行PCI术,治疗后残余狭窄<50%。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活动障碍、精神类疾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均已排除在外。7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1.4±4.2)岁,伴有高血压病20例,血脂异常16例,2型糖尿病11例;对照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7±4.1)岁,伴有高血压病21例,血脂异常17例,2型糖尿病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伴发疾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包括相关疾病健康教育、饮食注意事项、危险因素控制、用药注意事项、功能锻炼等。出院后定期随访,了解遵医情况、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指导:①心理干预。PCI术后第3天,请专职心理医生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小组讨论或一对一交流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1次/周,以改善心理状况,出院后每月干预1次,必要时可以加用药物干预。②健康教育。干预前请专职心理护士对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定,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包括心理调节方法、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心脏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方法等。健康教育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集体上课或个别指导,1次/周,每月举办1次患友讨论会,让患者主动参与,尽量鼓励患者家属参与,以提高家庭和社会支持度。③康复运动。冠心病患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以步行、慢跑、简单运动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为宜。请专业康复医师在患者运动前用Brog自我感觉用力程度量表和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对患者进行自觉疲劳度和运动强度评定,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包括运动强度、运动类型、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内容的运动处方。运动频率以3~5次/周为宜,40~60 min/次,自觉疲劳度以13~16级为起点,运动强度以60%~80%最大心率为靶心率。运动4周后对患者运动量进行评估,并逐渐增加运动量。住院期间在专职康复医师监护和指导下进行康复运动,出院前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督促患者按时运动,每月随访1次,及时调整运动强度。④音乐干预。PCI术后即可进行音乐干预,根据患者喜好选择优美舒缓的轻音乐,30 min/次,2次/周,出院后督促患者按时进行音乐干预。⑤监控遵医行为。每个患者发放行为记录本,让患者将自己每天的饮食、运动、服药等行为进行记录,康复护士定期进行评价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两组均干预1年。

1.3 主要观察指标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AQ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1条目)、心绞痛稳定程度(1条目)、躯体活动受限程度(9条目)、疾病主观感受(5条目)和治疗满意程度(3条目),共5方面19条目,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全部数据均在SPSS 17.0软件上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同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冠心病是现代社会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随着介入手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PCI术作为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1]。PCI术大大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但患者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不利于病情的康复,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现代研究证实,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给予必要的康复指导对疾病的康复、生活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由于生活习惯发生重大改变,加之对病情缺乏全面认识,对病情预后有顾虑,对康复前景认识不明确;同时得病后需要长期休息,担心自己会成为儿女的负担,感到孤独,感觉自己对家庭和社会没有任何价值,过分的忧虑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也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可以使患者心情放松,舒缓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生活[3-4]。定期健康教育可以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全面的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能强化患者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的意识,提高其饮食、运动等遵医行为,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运动可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增加心肌细胞供血,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总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给予综合康复指导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淑梅,杨秀兰,吕烨辉,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297-300.

[2] 侯武姿,闫 岩,杜雪平,等.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社区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0(12):1372-1374.

[3] 舒 娴,傅春江,杨成明,等.抑郁状态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1,40(27):2740-2741.

[4] 梁 榕,阮 芳,蒋巧兰,等.医院和家庭双重督导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801-1802.

猜你喜欢
条目冠心病康复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