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00例疗效观察

2015-07-27 06:02杨素娟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杨素娟等

【摘要】本文通过观察心痛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心痛安胶囊治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心痛安胶囊,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者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若此类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会有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至关重要。为使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疗效[1],笔者采用心痛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近年来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6例,男44例,女52例,年龄40~79岁;对照组104例,男49例,女55例,年龄39~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 mg,2次/d,辛伐他汀20 mg,1次/d,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痛安胶囊,4粒/次,3次/d。心痛安胶囊处方组成:水蛭、西洋参、川芎、地龙、炒郁金。功能与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解痉止痛。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静息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若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消失,则判定患者的疗效为显效;若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有所减少,或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有所减少,则判定患者的疗效为有效;若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有所加重,则判定患者的疗效为无效[2]。

1.4.2 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若患者的心电图恢复正常或者大致恢复到正常状态,则判定患者的疗效为显效;若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ST段有所降低,通过相应的治疗后回升0.5 mV以上,但没有达到正常水平,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则判定患者的疗效为有效;若患者的心电图和治疗前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则判定患者的疗效为无效。

2 结 果(见表1~3)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对于本病的病机,中医认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心痛安胶囊选用水蛭、西洋参、川芎、地龙、炒郁金等药物,其中以西洋参为君药,西洋参性味甘,微苦而凉,入心肺肾三经。《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使气富津生,脉得气充,则可复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西洋参具有改善心肌功能、抗缺血、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动脉硬化等功效。以水蛭、地龙为臣药,水蛭“味咸,色黑,气腐,性平,其味咸,故善入血分,其原为噬血之物,故善破血,为其昧腐,其气味与瘀血相感召,不与新血相感召,故但破瘀血而不伤新血。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味”(《医学衷中参西录》),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水蛭可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等作用。地龙性咸、寒,归肝、脾、膀胱经。善于走窜,通行经络,现代药理学研究地龙的提取物溶栓酶和蚓激酶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水蛭活血通络,地龙解痉通络,共用以解心络之绌急;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开郁,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的功效。川芎郁金合用,一可辅助西洋参补气行气,一可解郁行气止痛。

综上所述,心痛安胶囊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且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2]。

参考文献

[1] 张丽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A].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2:83.

[2] 朱玲玲,朱晓光.中西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1例疗效观察[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110.

猜你喜欢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加味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体会
复方丹参滴丸与异乐定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临床观察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9例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祛瘀宁心丸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