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器械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研究

2015-07-27 06:04杨晓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冠脉

杨晓辉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提高,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需求,介入器械不断发展,包括冠脉支架、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等大幅度增加,推动了冠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本文对于冠脉介入器械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其对冠脉介入治疗的推动作用,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介入器械;冠脉;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4.2 【文献标识码】A

介入治疗是通过介入器械与现代化数字影像诊断设备联合进行的诊断与治疗操作,相比于传统的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具有诊断快速、创伤小、疗效好、康复快等优点,对于患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皮冠冕腔内球囊成形术和冠脉支架术的开展,推动了冠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介入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冠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当前的介入材料品种以及规格繁多,为了保证介入疗效,冠脉介入医生需要对器械性能、特点以及适应范围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合适的介入器械[1]。

1 冠脉介入治疗发展阶段以及技术特点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1977~1994年)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球囊进行手术,该球囊扩张导管能够准确的达到病变,通过病变并且扩张病变。1992年以前冠脉介入治疗主要是单纯的球囊扩张,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手术为显效、疗效明显的特点,临床治疗具有广泛的用途。但是该手术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该术应用中约2%~5%病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等并发症,术后中远期靶血管再狭窄率较高,因此不利于球囊扩张治疗的发展。

1.2 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1994~2003年)

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是通过一种管型网状结构,主要用于冠脉血管植入,从而能够防止血管弹性回缩。该术由1987年首次应用,此后包括不锈钢制支架、磷-32放射性支架等材料的支架应用于该术中。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的临床应用能够解决介入治疗术后的急性血管闭塞的问题,同时改善血管中远期再狭窄率,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具有较好的疗效,拓宽了冠脉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因为血管壁损伤、血栓形成等因素,造成冠状动脉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达到20%~30%左右[2]。

1.3 药物支架时代(2003年以来)

金属支架作为异物,会对血管内平滑肌细胞增生产生刺激,从而不能够完全预防再狭窄的发生,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药物涂覆在支架的表面,能够缓慢释放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药物,从而提升治疗疗效。2003年美国FDA批准将药物支架应用于临床冠状动脉治疗中,当前该方法已经具有广泛的应用,药物支架在冠脉介入治疗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而且尚有多种新型支架处于推广和临床应用试验阶段,该方法能够将术后再狭窄率减少至10%以下,极大的扩展了药物洗脱置入术的适应症。

2 冠脉介入治疗常用器械评估

2.1 球囊扩张导管评估

球囊扩张导管中的主要参数包括外径、涂层物质以及额定压力等参数,外径是指指未扩张状态的球囊和远段导管的外径数值,包括疏水涂层与亲水涂层,球囊的额定压力包括重启球囊的命名压与爆破压。理想的球囊具有以下特征:①最小的通过外径,球囊材料的壁厚约20 μm,能够通过狭小病变;②寻踪性的锥形端头设计,该设计能够通过有难度的病变;③柔顺性的头端与导丝密切吻合;④球囊应该为半顺应性或非顺应性球囊,采用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球囊直径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具有宽广的工作范围,从而灵活的操纵球囊尺寸;⑤球囊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能。在球囊扩张导管的选用评估中,需要确保球囊导管能够顺利达到并通过病变部位,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方便扩张后的回撤。当前球囊可以分为整体交换型球囊、快速交换型球囊与特殊球囊集中类型,在手术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球囊类型。

2.2 支架评估

根据支架的植入方式,可以将支架分为自膨胀支架与球囊扩张支架;根据支架设计的结构,可将支架分为管状支架、环状支架、缠绕型支架、网管状支架。性能优良的支架应该具备生物形容性好、支撑力好、顺应性好、易弯曲等特性,当前的支架材料包括316L不锈钢、钴合金、医用钛合金、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等材料,其中医用钛合金是最具潜力的医用金属材料,为了提升介入疗效,需要支架具备良好的流动力学性能,能够具有X光、MPI可视性,材料本身具有抗血栓、抗腐蚀性能。为了获得较好的疗效,理想的支架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地域动脉壁的回弹力;②支架具有良好的轴向柔嫩性,释放后支架长度不会,能够通过弯曲血管,有利于精确释放;③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④支架和血管壁面铁和良好,胃扩张状态下具有较小的轮廓,能够有效的穿过病变部位。

2.3 药物洗脱支架评估

主要应用的药物支架包括雷帕霉素涂层支架和紫杉醇涂层支架,理想的药物洗脱支架应该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足够的载体面积;②具有较小的网孔间隔;③药物释放后对支架形态的影响小,对于药物运输后和后续释放成功率的影响较小。

介入治疗材料的发展推动了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从而推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亚东.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6):495-497.

[2] 张 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12):13-133.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冠脉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冠心病的评估——如何识别阻塞性冠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