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调思维在专业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

2015-08-07 05:35钱琨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首调音程音高

钱琨

首调思维在专业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究

钱琨

本文从探索教育实践的可行性出发,指出当今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中以固定唱名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主动引导学生以首调思维作为学习手段的设想,并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以检验其可行性。

首调唱名法 固定调唱名法 音程 和弦 旋律

目前,在我国音乐教育领域通常会使用到两种唱名法,即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校及附中,一般采用的是固定调唱名法。师范类院校及一些非专业院校内的音乐系科,通常会采用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相结合的方式。而绝大部分中小学教育,则普遍采用首调唱名法。这两种唱名法实际都是以圭多唱名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一、固定调唱名法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专业艺术院校中,运用最广泛的当属固定调唱名法。许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也对固定调唱名法推崇备至,认为它是最科学、最利于音乐学习的一种唱名法。今天,笔者在这里想讨论的并非固定调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孰高孰低,而是作为一名从事视唱练耳教学工作十年之久的高校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其自身条件,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选择恰当的唱名法提高自身视唱练耳水平的问题。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专业艺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扩招造成学生水平良莠不齐。近年来许多专业艺术院校都在扩招,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但这种做法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源质量无法保证。我们不可能再像二十年前精英教育时期那样,对学生一个个精挑细选。许多学生也并非从儿时起就接受了良好、系统的音乐训练,尤其是报考流行音乐方向的考生,我们无法要求他们能够具备固定音高概念。

(二)键盘、管弦专业中,也有相当学生存在首调思维。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很多钢琴、管弦专业的学生,虽然他们在视谱过程中使用的是固定唱名,但是在听写上却或多或少存在首调思维,在听写有升降号调式的旋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遇到有调号的调式,唱不准变化音。笔者曾多次作为评委参加高考的视唱练耳口试,发现许多学生在演唱无调号旋律时,音准、调性都能够把握得很好,而一旦遇到有调号的调式时,那个别的变化音(实际为调式内音级)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非但变化音级唱不准,连基本音级也受到牵连,音准、调式、调性都受到极大的影响。显然,这也是不具备固定音高的表现。

(四)听记旋律时,首调、固定调混淆。笔者在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听记旋律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首调、固定调相混淆。由于开始总会给出标准音 A,学生在听记旋律的前几个音一般都是固定音高,但是通常几个小节之后,尤其在音程关系跳动比较大的时候,许多学生会不由自主转成首调唱名进行记谱。由于每遍旋律之前都会给出标准音,所以学生还是会根据标准音的提示,在旋律的开头采用固定唱名记谱,而在中间的某处转成首调唱名记谱。这样就造成一条旋律之内存在两种唱名法,学生的脑子里也是一团浆糊。

以上种种,反映了在学生中存在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名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师,我们都很清楚,假使你想把一个已经进入大学学习的成年人训练成具有绝对听觉的固定音高概念,可能性会有多大?那么我们是否还应该坚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必须使用固定唱名法,必须训练学生的固定音高呢?

二、首调思维方式在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根据多年的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与经验,笔者认为,对于不具备固定音高概念或固定音高概念薄弱的学生,不妨在训练时引导其主动采取首调思维的方式。

(一)如何运用首调思维进行演唱

1.如何运用首调思维进行音程、和弦的构唱

视唱练耳课上音程的构唱是一个基础练习,学生通过感知一个个不同的音程色彩,为将来的和弦、调式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音程包括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需要学生所掌握的通常是自然音程,而变化音程都可以通过等音程的变化而得来,因此无需特别练习。下面就来讲一下练习音程的具体步骤。

(1)音程模唱。教师在钢琴上弹奏相同性质的旋律音程及和声音程,由学生进行模唱。模唱时不用音名,只用 lala 唱出音高即可。尤其是要多做和声音程的模唱,这样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感受音程的和声色彩,如小二度音程的尖锐、紧张感,大三度音程的明亮、稳定感等,并能够快速分辨其音高,为以后的音程听辨打下基础。

(2)音程哼唱。这一步可分为两个步骤完成。(1)每种性质音程中都先选择一个最易把握的音程作为练习同类音程的“模式”,如大三度音程可选择首调唱名 do-mi,纯四度音程可选择首调唱名 sol-do,在钢琴任一白键和黑键上练习。当练习大三度音程时,就把任一音级都作 do,向上构唱 do-mi,练习纯四度时,就把任一音级都作 sol, 向上构唱 sol-do。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构唱时,排除多个唱名的干扰,快速准确地抓住单个音程的感觉。(2)当学生可以在任一音级上唱好单个音程时,选择放弃首调唱名,用 lala 来哼唱。这一步便于学生更牢固地掌握音程感觉,为音程听辨做准备。

(3)音程构唱。有了前两步做基础,音程构唱便不是难事。当需要构唱某个音程时,学生只需先哼出这个音程的首调音高感觉,再替换相应的固定唱名即可。如在D音上构唱大三度音程,学生可以先在 D 音上哼唱出首调 do-mi的大三度音程感觉,然后将唱名替换为固定音高的 re-#fa 即可。

构唱和弦的练习步骤也和构唱音程的练习步骤相同,采取先模唱再哼唱最后构唱的方式。举例如下:大三和弦构唱。教师首先在钢琴上弹奏大三和弦,由学生用 lala 模唱出来,感受大三和弦的和弦色彩。然后在每一音级上都用 do-mi-sol的首调唱名练习构唱,熟悉和弦感觉的同时,也熟悉了和弦结构。最后构唱和弦时,先找到首调 do-mi-sol的感觉,再替换成固定唱名即可。对于其他各种结构的三和弦和七和弦,也可参照此步骤进行练习,在此不一一赘述。

用首调思维进行音程与和弦的构唱练习,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体现在和弦中出现多个变化音时。许多学生由于原本并不具备牢固的固定音高概念,当有个别变化音出现时,还能勉强应付,但变化音一多,大脑立刻一片空白。运用首调思维练习音程与和弦的构唱,等于给了学生一副“拐杖”,学生可以凭借首调音高,迅速抓住音程与和弦的感觉,再借助音程、和弦的结构,准确唱出音程、和弦的固定唱名。

2.如何运用首调思维进行旋律视唱

旋律视唱是视唱练耳课上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通过演唱本民族及世界各地的各类经典音乐片段,了解各种调式、调性,感受不同音乐风格,间接感受到世界的多元文化。如何把旋律唱好,音高、调性都能准确把握,也是让学生头疼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做如下探索。

(1)演唱无调号旋律时,强调感受调式调性。无调号调式包括 C 大调、a小调以及以 C 为宫音的各民族调式。由于这类调式的唱名与首调唱名完全相同,因此在演唱此类旋律时,除了要求音准、节奏之外,还应特别强调学生对调式调性的感受。演唱旋律时,要求学生对调式进行分析,尤其对于和声大、小调的特征音程,旋律小调中的第六、七级音,民族调式中的偏音等,都要特别强调。因为这类音往往为演唱时不易把握,容易影响调式调性的关键所在,练习时应加强学生对此类音的敏感性。

(2)演唱有调号旋律时,采用首调思维。运用固定唱名法,使各种调式的演唱在难易程度上有了很大差别。没有调号的旋律最简单,升降号较少的调相对容易,升降号越多的调学生就感觉越困难。教学中常常出现一种现象,一个学生演唱一条旋律,演唱完之后不仅音高已相去甚远,更是完全听不出调性。而运用首调唱名法演唱则完全消除了调号所造成的难易差别。由于首调唱名法的 do是流动的,每个唱名对应的就是固定的调式音级,演唱时更能保持调式的稳定性,那满目的升降号也由于归入相应调式音级内而消失不见(临时变化音例外),演唱的难度大大降低。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采取不同方式。但演唱时务必要求学生视五线谱而唱出首调音高,以锻炼学生的移调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首调思维进行视唱练习,首先可以增强学生的调式分析能力,其次对于演唱多调号较复杂旋律,学生也基本能够较好的完成。

(二)如何运用首调思维进行听写

1.如何运用首调思维进行音程、和弦的听写

在进行音程、和弦的听写训练时,我们通常是先给出标准音A,然后要求学生根据 A 的音高,写出所听到的音名。由于 A 是所给参照音,那么所写音名必然也是固定音名。这对于固定音高概念不强的学生难度很大,且听写正确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可采用首调思维进行音程、和弦的听写。

(1)通过听辨哼唱出音程或和弦的音高。这是听写的第一步,假使不能准确唱出音程或和弦的具体音高,判断音名便是妄谈。

(2)根据所哼出音程或和弦的音高,判断音程或和弦的具体性质。我们在练习演唱音程及和弦时,做了大量的哼唱及构唱练习,这些信息便储存在我们的大脑里,如今我们听到某一个音程或和弦,大脑便会下意识地调出这些信息进行比对,由此判断出该音程或和弦的具体性质为何。

谱例1

谱例2

谱例1中音程的首调听觉为 do-mi,学生可据此判断此为大三度音程。谱例2中和弦的首调听觉为 mi-sol-do,学生便可判断此为大六和弦。假使学生不能根据所听音程或和弦做出正确判断,则为构唱基础不扎实,应加强练习。

(3)已知音程或和弦性质,参照标准音判断固定音高。这里和标准音的参照有两种方式。其一、参照标准音 A听出音程或和弦中某一个音,计算出其它音的音高。如谱例1中已判断出音程为大三度(do-mi的感觉),参照标准音听出高音为 #sol,便可根据音程关系,计算出下方音为 mi。其二,以音程或和弦的首调唱名来判断标准音的首调唱名,根据二者的音程关系计算出音程或和弦的音高。我们看谱例2,和弦听起来为 mi-sol-do(大六和弦)的感觉,而标准音听起来是首调 si的音高,则根据音程关系,si-do 为小二度,那么 do 的固定唱名应为 bsi,mi的固定唱名应为re,sol的固定唱名应为 fa。此两种方式可配合使用,哪种方式可更快更准确地反映出音高,便可使用哪种方式。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能直接使用固定唱名听记音程、和弦的学生都采用了此种方式进行训练,收效明显。练习得当的学生可以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内,听写正确率大幅上升。

2.如何运用首调思维进行旋律听写

听写旋律时首调与固定调“打架”,是很多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一条旋律一半固定调一半首调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屡见不鲜。根据教学中遇到的这种实际情况,笔者建议,不妨主动采用首调思维方式进行旋律听写训练。

(1)第一遍根据标准音 A 的提示,进行旋律听写。

谱例3

见谱例3,此条旋律为 E 自然大调。由于初次听到旋律,学生脑海中不会在刚听到两三个音时就立刻具有调式的感觉,因此第一遍听写旋律时,允许可能出现的一半固定调一半首调的记谱情况。

谱例4

谱例4是许多学生此时可能记下的音高,由于初次听到旋律,记下的谱子往往残缺不全。和谱例3对比可以看出,开头由于有标准音的参照,可以维持固定音高记写,但到旋律结尾处却因受调式调性的影响而转为首调音高记谱。

(2) 第二遍听到标准音时,要有意识地将它听成调式内音级,判断出调号。

学生在听过了一遍旋律之后,脑子里对其调式有了初步感受,对调性敏感的学生已经能感觉出这是一条自然大调的旋律。那么如何判断此时记下的音高是固定唱名还是首调唱名呢?可以与标准音A相比对。第二遍旋律弹奏之前,教师仍会先弹奏一遍标准音 A,此时学生不要主观上直接将其听成 la,而应该结合自己所记写旋律,尤其是结束音,仔细判断标准音 A 在此条旋律中应是何首调唱名。如标准音在此条旋律中唱 la,那么就说明这条旋律是无调号的,如果标准音在此条旋律中不唱 la,而为其它唱名,则说明此条旋律为有升降号的调,具体为哪种调号,要看标准音在此条旋律中的首调唱名为何。根据学生所写谱例4的结尾音高听觉比对,我们立刻发现 A 显然在此条旋律中不唱 la,而应唱 fa,那么它的调号显然也不是 C,而应为其他有升降号的调。那么调号又该如何判断呢?调号是根据大调的主音而写的,也就是首调概念的 do,我们判断一条旋律的调号,首先应找到首调 do 的固定音名,即1=?以此作为记写调号的依据。既然谱例4中,A 的首调唱名为 fa, 那么根据 fa-do 的纯四度关系,A 向下纯四度为 E,即1=E,显然这条旋律的调号应为 E 大调的调号,也就是四个升号。

(3)将标准音作为调式内音,完全以首调思维听写旋律。

确定调号之后,听写时不应再把标准音 A 唱为 la(无升降号调式除外),而应主动将其唱成调式内音级首调唱名,从头开始以首调思维听写旋律,以保证整条旋律的统一。

谱例5

将标准音 A 主动听为首调 fa 以后,学生可能会记下如谱例5所示首调音高。因为已经根据首调 do为固定音高 E 得出了此条旋律为 E 大调调号,那么学生在完整记下首调旋律之后,只要将音高按照1=E 的关系,每个音向上三度移记为固定音高即可。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旋律听写训练,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起先一直为无法判断首调或固定调唱名而困惑的学生,了解了这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后,听写时便有了明确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正确率得到大幅提升。

唱名法作为记录音乐的符号,是帮助我们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一种手段。无论何种唱名法,只要我们能够借助它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分析音乐,鉴赏音乐,欣赏到音乐的美,便是达到了目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对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也是一样,无论采取何种思维方式,只要学生能够借此快速、准确地感受音乐,首调思维或是固定调思维,也许并非那么重要。

[1]【法】亨利·雷蒙恩,古斯塔夫·卡卢利.视唱教程(2A)[M].人民音乐出版社,45:68.

[2]张炜.“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比较与训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9(3).

[3]邱刚强,黄钟.唱名法综述(上)[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4).

[4]李宁.近代关于两种唱名法的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1).

[5]张柏铭.论相对固定唱名法[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0(1).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首调音程音高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首调唱名法”的推广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研究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游戏玩起来
“首调唱名法”在基础音乐教学中运用之探索
解析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间的关系及在课程中的实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