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驱动和过程评价构建全真环境高校设计教学

2015-08-07 05:35蒋之炜
艺术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模式评价

蒋之炜

以项目驱动和过程评价构建全真环境高校设计教学

蒋之炜

针对现行高校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特点,以项目驱动和过程评价,在设计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上进行创新,通过全真环境的营建,使高校设计教学更多地贴近现实,体现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项目驱动 过程评价 全真环境 设计教学

一、引言

当前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现实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矛盾和冲突,原因在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现状等因素的影响,而反映到专业建设和教学体系上,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在整体上艺术设计教育缺乏实践的支撑。理论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也具有较大的比重,但在教学中缺乏实际的项目或案例来运用和检验这些理论,也缺乏相应的实践环境、条件、技术支持和指导来对其加以支撑,因而无法使学生形成具体和感性的认知,只有空洞的理论外壳,缺失了真实的设计能力,同样导致简单地复制和模仿,实际设计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必须结合自身特色,引入实际的设计项目或案例,构建全真的市场环境,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设计氛围,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将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真正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高校现行设计教学概述

1.教学体系的特点

充分考虑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特点,通过讲解案例和项目实践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影像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等多种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知识传授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并且,根据学科和教材建设需要,编写一体化、多媒体有机组合的分模块、多层次教材,并对所引入的实践项目和案例进行改编,作为配套教材构成课程建设的组成部分。

2.教学模式与环境

根据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特征描述 (何克抗,2011.5),课堂教学活动被认为是学习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对他们给予指导,同时学生思考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虽然其中一些互动交流存在于教师和学生这两者之间,但从过程性上来看,更多的主要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而学生的角色基本是被动式的接受,单向的信息传输是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

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配备的硬件设施已较为先进并趋于完善,符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标准,能够提供大多数实践课程所需的功能,满足操作实习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一些条件优良的重点实验室(基地)只在有领导检查工作或视察时才予以开放,其他时间基本是铁将军把门,闲人莫入。许多实验室设置了繁琐的使用手续,并且受制于人员经费,学校亦不可能为所有实验室定岗定编管理人员,因而使用非常不便,无法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事实上造成了实验室的大量空置,浪费了宝贵的设备投资。

三、以项目驱动和过程评价构建全真环境教学模式

采用专业的整体分析和描述,将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分解和设计,这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是项目驱动教学的特征。即分析实际工作任务,归纳整合出典型的工作过程,以学习和教学系统的设计为导向进行教学内容和流程的整合,进而转换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建立学生系统的设计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商业运作认知并建立团队合作(Teamwork)意识与行为法则。结合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展示设计、互动媒体设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课题组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

1.项目驱动的全真模拟

在项目进度的控制、制定和实施上,应考虑教学周期并结合项目委托方限定的时限保持基本同步,部分内容可作为延展设计部分延伸至课程以外后续深化。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环节在于导向、信息、计划、实施和检查评价。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小组分阶段介绍展示其方案成果,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点评和分析优缺点来进一步发现问题,完善方案。项目方案在获得客户代表和指导教师双方的共同认可后,各小组可以进行完稿的制作,并将整个项目操作过程记录下来。之后,每个小组在方案完成后,将本组的方案及设计依据向客户(或教师)进行陈述,讲解设计过程并作出材料预算和报价。至此,设计人员从接受任务到完成项目、交付客户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全真模拟,其中各个子项目则综合穿插了所涵盖的基本知识,教师也不再枯燥地讲解理论知识。①

2.过程导向的教学评价

全真环境下项目驱动教学的过程评价,其实质是基于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这一过程评价的核心是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差异,尊重个性的发展;重点是对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所采用的相应措施的评价,从而形成新的继续学习的动力。

这里,教学评价的重心由传统的“结果”导向向“过程”导向转化,初步设计思路、小组讨论、分阶段的设计草案和图纸的改进措施、建模能力等都囊括在评价内容之中。其目的是为了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不只是旁观者,逐步形成以教学 - 学习 - 评估为特征的更为合理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主要包括:(1)确定人选。以3-4人为一个设计小组,模拟项目运行。(2)明确分工。教师与项目委托方代表共同担任项目评价或考核者,把握设计过程及质量等;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成员工作,确定展示方案的人选;展示前形成文字资料,防止考虑不周或者上台紧张而阐释不清楚。(3)规定纪律。规定每组在展示方案时,可以延迟评判、自由畅谈,但不得恶意诋毁。(4)安排进程。方案准备阶段;展示阶段;方案讨论、学习、总结阶段。②

四、全真环境设计教学模式的特色

1.双轨制全真教学

依托学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实验教学资源和和硬件力量,采取校内教师(包括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和企业专家(或设计师)共同授课,分工讲解;校内教师讲授理论为主,企业专家分析案例为主。通过这种全真环境下的双轨制设计教学形式,项目驱动和过程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设计观念更切合实际需要,而不是天马行空,华而不实。

图1 全真环境下的双轨制设计教学

2.课程作业与项目任务相结合

作为商业(或准商业性质)项目的设计方案与传统教学的课程作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评价者和时效性要求等方面。

课程作业与项目任务有机结合的实质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完整的过程,在全真环境下有效地训练学生设计中的商业运作意识和全局观念,培养其个人能力与团队合作相协调的意识,使其尽早地具备职业设计师的专业素质、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3.二元化课程评价标准

全真环境下的双轨制设计教学模式,其教学评价体系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学大纲规定的考核指标为衡量标准,也不是课程计划指标的简单汇总,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项目的设计任务和要求,体现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指标的反映。其形式可以是课程理论学分加项目实践分,或是项目实践分在课程学分中占据相应比例,或是课程理论与项目实践共同构成课程学分等;同时,课程考核的实施主体也由单一的任课教师转变为由任课教师与项目委托方专家共同参与。这种二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可以更为真实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全真环境下的设计教学模式的意义体现:

1.理论教学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

商业性设计实践项目导入课程教学中后,项目的具体设计中相应地融入了课程教学中的各部分内容,理论知识点能够在设计实践中得到掌握和融会贯通,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检验,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并且更加注重团队协作。教与学的过程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2.培育职业素质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项目实践中被赋予了多重角色,兼具大学生和设计师的双重身份,业务规则、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其有着更多的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潜移默化地在无形中产生着影响,作为一个专业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也在这一全真环境下孕育起来,而单纯的课堂教学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

3.融合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

项目驱动教学一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丰富和可持续的教学和实践资源,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专业建设的提升发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寻找市场需求,专业建设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善,为减少两者的脱节现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4.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生通过项目实践尽早地接触真实的商业设计案列,充分体会和认识设计人才在现实环境中的成长历程,重视自身思想和专业技能上的素质培养,为进入社会作准备,为自己储备更多和更有力的优势筹码,从而在日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学生和企业在教学和实践的对接过程中,无形中进行了双向考察和选择;这一过程也为企业甄选优秀学生、物色设计人才和储备潜在设计资源提供了契机。

注释:

①刘俊霞.学习领域-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 -IHK(德国工商业行会)毕业考试认证与三者之间的关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8(3):46-47.

②李雪霞.“头脑风暴法”在设计实践课中的实施过程及其优化[J].科技信息,2010(23):294-295.

[1]Cruz, érika Mayumi Kato;Segatto,Andréa Paula.Technological processes of communication in cooperation university-enterprise:studies of cases in Paraná federal universities,Revista de Administra Contemporanea,2009,No.3,Vol.13

[2]张旗.台湾地区科技类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启示——以艺术设计 专 业 为 例 [A],JunHu,Proceedings of2010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E-Business,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and E-Government(EEEE2010),IERI,USA,Volume2[C];2010

[3]蔡群英,黄镇建.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法在《动态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18).

[4]高早亮,王宝君,夏宏嘉,庞博.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设计类课程多元化考核研究[J].山西建筑,2013(17).

[5]屈玉霞,张曙光.高职院校专业理论课过程性评价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3).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注: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Y201430694校内编号:14156023-F)项目驱动和过程导向的设计教学校企合作研究。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模式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