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论视域下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解读

2015-08-15 00:50○李
语文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米纳费尔潜意识

○李 皎

(包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内蒙古 包头014030)

一、引言

基里尔·瓦西列夫曾指出:爱情本身具有多维度、多含义、多层次的特点,本质上说,爱情同时是人本能、性欲,可以促进男女在肉体与精神上的双重交融,达到亲密的目的。[1]爱情的含义并不是单向度、平面化的,除却本能、性冲动、内在化的直觉、柏拉图式的爱情以及心中的涅槃等意义之外,爱情还有机地将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统一在了一起,是人类生物关系以及社会关系的结合,包含了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因子,凸显出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联系。可见,爱情涵容了多元化的因素,但它的准确含义目前仍旧莫衷一是。作为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并于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对此也认同,“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2]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继《百年孤独》之后的又一部力作,讲述的是男主角对女主角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作者试图在这部被誉为“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3]小说中展现多样性的爱情类型:恒久的爱、痛苦的爱、幸福的爱、凄苦的爱、幻想的爱、激情的爱、压抑的爱、畸形的爱、崇高的爱、庸俗的爱、骀荡的爱、肉体上的爱、精神上的爱等,是一部“爱情教科书”。小说中的男主角阿里萨正是上述复杂爱情的一个缩影。本论文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论来分析阿里萨。

二、弗洛伊德人格论理论简述

(一)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阐释的对象是人的精神活动,诸如情感、推断、思想、欲望、决定、冲动以及幻想等产生于多种意识层次中。具体的意识层次有意识、前意识以及无(潜)意识等3个层次。[4]通过意识可以联想到相关的主观经验,具有时空界定性、随意性、现实性与逻辑性等特点。前意识虽然不具有同步性,然而也能够经由一定的途径成为意识领域中的一部分。无意识(潜意识)则为最初的冲动与各类本能,遗传性突出,可以保存人类的初期经验与童年记忆,甚至是非伦理性、不合理的欲望与情感。

(二)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作为最初的部分,本我随着人的出生就同步地出现了。其主要内容为人的基本需求,包括饥、渴与性。就支配人性的角度来说,唯乐原则是支配本我的核心,即在本我的作用下,必须马上满足个体的需求。

2.自我。自我是在基于本我的基础上的分化而出现的。当个体无法在实际中满足自我的需求,个体只好依从实际,且通过学习等手段重新满足自我的需求。就支配人性的角度来说,现实原则是支配自我的核心。同时,自我处于本我和超我的中间,可以起到一定的环节和协调的作用。

3.超我。作为人格结构理论的最高境界,超我源自于个体受到所处的社会文化道德的熏陶,主要有2个关键成分:自我理想与良心。其中,前者指的是根据自我所确立的理想标准而约束自我的行为规范;后者是尽量确保自我的行为规避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可见,超我凸显出道德的色彩。就支配人性的角度而言,完美原则是主导超我的核心。

三、阿里萨的人格论分析

(一)阿里萨的意识性分析

在邂逅女主角费尔米纳之前,阿里萨的意识一直是正常的,认真地完成自己作为邮局职员的工作。而相遇女主角之后,他潜意识中爱的干柴被点燃了。然而,他的前意识并没有告诉他们之间的爱情有缘无分的悲剧,甚至也没有恢复到常态的意识状态,让他忽视了家境、身份、地位等诸多因素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而只是盲目地沉浸在本能的爱河之中。在潜意识中爱情的驱使下,他碰壁受挫。而在费尔米纳已经成为他人少妇时,阿里萨仍旧没有死心塌地,即使痛不欲生,他也没有放弃对费尔米纳的一份痴情。因为前意识召唤着他,至少他们曾经有过那么一段相恋的3年美好时光。在他的潜意识冥冥之中暗示着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有那么一天,费尔米纳会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正是在这样微乎其微而又异常坚定的前意识的指引下,阿里萨煎熬了50多个斗转星移、日月春秋,最终让他的前意识中的曾经过往以及潜意识中的信仰美梦成真。

事实上,从整体的角度而言,小说中阿里萨的意识性人格并不是非常完善的。他更多地被前意识与潜意识所主导,更多地具有感性的成分,而意识则比较地欠缺。除却前文所分析的之外,即他没有充分地意识到社会性方面的元素在婚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他也没有对追求对象费尔米纳作出理性化的分析。虽然自己对她一往情深,然而费尔米纳自始至终并不爱阿里萨。即使是最初二人的相恋,也只不过是豆蔻年华时的情窦初开,她疯狂地给阿里萨回信,也仅仅是处于浪漫的好奇之心,他对阿里萨的感情也仅仅局限于好奇罢了,而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因而,当她结束旅游后就轻描淡写地将阿里萨从她的生命中除去了:“忘掉吧。”[5]她和医生结婚也并非出于爱情,而是与当时的世俗婚姻模式相吻合而已。虽然在乌尔诺比病逝后,费尔米纳接受了苦苦等她的阿里萨,但仍旧不是因为爱情,虽然有怀旧情绪,有规避晚年孤独境况,也有阿里萨社会地位提高的缘由,但终究不是爱情。换言之,阿里萨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爱上的是一个没有爱情意识的女子。

(二)阿里萨的人格结构分析

在遇到费尔米纳之前,男主人公阿里萨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处于相对衡稳的状态之中,生活波澜不惊。当看到了费尔米纳的那个瞬间时,阿里萨的整个身心被费尔米纳所占据了,他的人格结构被本我所掌控:每天只要他看见费尔米纳的身影,他便能够满足本我的愉悦。在本我的驱使下,阿里萨给费尔米纳写了近70页的情书。当然,成天只是单相思自然不可能满足本我的需求,阿里萨便进入到自我的阶段,像其他的追求者一样开始追求费尔米纳,每天都会在心上人经过的路旁痴痴地望她一眼,试图靠近她。但女方父亲嫌贫爱富,瞧不上贫寒的阿里萨,甚至特意带走女儿出门远行避开他,此时,阿里萨的本我又一次支配了他,他利用自己的电报员的职业优势,在其他电报站同行人员的帮助下,通过电报给费尔米纳发报情书。但最终费尔米纳还是选择了有身份地位的乌尔比诺医生。阿里萨因此恸哭不已,身患大病。原先对费尔米纳深深的爱转变为刻骨的恨,甚至毒咒她在婚礼上被“上天的正义闪电”[6]击死。此时的阿里萨从自我的失恋常态中进入到了本我的愤懑与宣泄,然而阿里萨的超我马上取代了本我,“道德原则”复归他的心灵,他为自己狠毒的复仇想法“感到后悔”。[7]

阿里萨的爱情并未因此恢复到自我的常态中。他的本我开始吞噬着他的心灵:既然和费尔米纳的爱情已成幻影,那么就要用世俗的肉欲来取而代之。和以往的小说桥段不同的是,阿里萨在被本我主导的同时,他的内心深处仍旧有渺茫的、微不足道的超我信念——朝思暮想却已经嫁为人妇的费尔米纳在支撑着他,并疯狂地以性本能的自我宣泄加以转移。在费尔米纳成婚后的51年多的时间里,她的倩影无时无刻都会萦绕在阿里萨的脑海中,而与此同时,他与其他女性有染的记录竟然高达620余次。无论是妙龄少女,还是中年妇女,甚至是风尘女子、耄耋老妪、孤鸾寡鹄、疯癫痴女等,他都一一私通。但与放浪形骸相异的是,阿里萨的这些出格的自我性行为,仍旧严格地受到超我的约束:从不给她们写情书,也从不明目张胆地交媾,而总是在深更半夜、在他人不知情时偷情。正是压抑中的本我以及超我都走向了极端,二者发生了明显的矛盾,最终外在地以异化的、非伦理化的丑陋行为来加以调和。阿里萨非常清楚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在长期本我与超我不断地冲突中,他终于迎来了彻底调和自我的那一天:乌尔比诺病逝后,费尔米纳接受了他。[8]此时,阿里萨的本我、自我、超我又复归平衡。

四、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弗洛伊德的人格论充分地体现在了阿里萨的身上。在认识费尔米纳之前以及重新结合之后,阿里萨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以及本我、自我、超我相对处于平衡的状态,而在这个过程中则处于变动的状态,也成功地塑造了这个人物形象。

[1][保]基里尔·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丹译.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2]朱景冬.别具一格的爱情小说——评《霍乱时期的爱情》[J].国外文学,1990(2).

[3][哥]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M].蒋宗曹,姜风光译.南海出版社,2008.

[4]Buehrer,David.`Asecond chanceon earth':The post modern and the post-apocalyptic in Garcia Marquez's Love in.Critique.1990.P15.

[5]Kaufmann.The Portable Nietzsche,1992:434.

[6]Jones AH.Literature and medicine:Garcia Marquez Love in the time of cholera.LANCET.1997:1169-1172.

[7]Simons,Marlise.Garcia Marquez on Love,Plagues and Politics.NewYork Times Book Review.1988.P1

[8]Cole,Ken.Jazz in the Time of Globalisation:the Bolivarian Alliance for the Peoples of Our America.Third World Quarterly.2010.

猜你喜欢
米纳费尔潜意识
浮冰渡险
复仇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陶尔米纳小剧场
薄壳山核桃品种凯普·费尔引种与栽培技术
天堂里的好地方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
封面人物
一个小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