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文化多元化境遇的策略选择

2015-08-15 00:54张晓洪郑建中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多元化价值观核心

张晓洪,郑建中

(重庆理工大学 a.校长办公室;b.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重庆 400054)

“文化多元化”正在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研究中必须予以认真对待的话题。“文化多元化”是针对“文化一元化”而言,指的是“一”与“多”、“统一”与“差异”的关系。“文化多元化”的兴起,是对过去单一、稳定与封闭的文化境况的反动,从正面价值而论,它挑战了人类以往对一元价值和文化霸权的崇敬,对个体之自由与选择更加宽容,对人与人之间平等地位的追求更加有利。然而,“文化多元化”的扩散与繁荣,也引起了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冲突与困境。比如,文化多元化倡导了价值的相对论,一元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因此不少高校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多样性、价值多元化中,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总体而论,文化多元化发展引起了文化的主流与非主流的冲突、文化的现代化与传统性的冲突、文化的精英性与大众化的冲突、文化的本土与外来的冲突,这些冲突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了积极地应对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社会整合度的下降、道德感的下滑与意识形态的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障和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一、凝聚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而核心价值观则是其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国家与社会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价值的伟大觉醒。“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病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这样指出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必然趋势和要求,是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和基石。毫无疑问,这3个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提炼,也是消化和吸收人类取得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必然结晶。

首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的文化渊源。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时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抛弃传统就等于失掉了根基,唯有弘扬优秀传统,方能站稳脚跟。实际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许多范畴都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和谐”“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等都是中国古代讲仁义、重民本、尚和合、求大同等等的转化,并被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其次,以西方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外来优秀文明成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社会主义是扬弃了资本主义的更高形态的社会,也就有了更宽广的胸襟来吸收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内容。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成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办法。”[2]因此,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中的合理内核社会主义国家也要积极地吸收,经过批判性的“扬弃”,再创造性地转化而“为我所用”,比如民主、自由、法治等价值观就需要进行再诠释和再创造,构建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它体现了最为基本的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的主体。在国家的主体层面,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命题。对国家主体层面的核心价值的关注,就是对一个民族国家独立、自主与成熟的忠实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对国家认同和国家发展凝聚力和秩序力的追求,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奋斗目标的追求,就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回答“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是我们追求的问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公正观和法治观的体现。个人层面之核心价值观乃是涉及个人追求中的价值准则和伦理规范,应当回答的是“应该做什么样公民”的问题。“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4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公民个人的要求,体现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各方面的道德操守。“三个倡导”的凝练,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合和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是继承、包容和超越的统一,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

二、巩固主流阵地

要在多元文化思潮涌动的高校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就需要明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3],“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为主渠道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实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阵地主要通过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来实现”[4]。

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高校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安排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其基本教学内容涵括了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包括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和《形势与政策》5门课程,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来加强大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培育他们正确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方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主阵地”,内容涵括主渠道所需要讲授的教育内容,通识有融入心理健康、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等的教育内容,通过形式多样、轻松活泼的主题实践和日常管理,培养学生们的政治、道德素养与行为习惯。“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支撑着日常教育管理的理论前提。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阵地”,能够对热点和疑难问题反应迅速,能解决课堂教学的诸多不足,因此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就应当有责任以其优势的理论功底,参与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去。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之部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当积极有效地融合。首先是教学内容的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固定的教学大纲,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活泼和新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者结合则能相互发挥各自的作用,建构起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其次是方法互相借鉴,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灌输和启发,主要以讲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课堂要有吸引力和渗透力,则既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如辩论、演讲;也需要借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趣味活动,寓教于乐,运用隐蔽的教育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角色转换,比如让任课教师担任工作较少的班导师工作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主渠道”和“主阵地”有效融合。

要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需要关注互联网,正所谓“学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在哪里”。有调查表明,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网络占据了绝大数学生的大部分业余时间,而网络世界又是多元价值传播最集中的地方。网络社会并非是思想的真空区域,人类主宰着网络社会。网络社会既具有个性、社会性,也有政治性和阶级性;网络世界既充满了人性,也滋长了人性中的“恶”;网络空间既有有序性,也常常充斥着无序性。网络世界作为一种“虚拟”的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分裂的、碎片化的世界,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整合和规约。在价值和文化多元充斥的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模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对我们提出了诸多的要求,诸如对教育的“主体”“客体”“内容”“方式”等要素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的改进,切实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大力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建立防控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开展网络引导工作等等。

三、创新教育思路

高校文化多元化的扩散途径多样,因此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育思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出发点是为应对多元化的思想冲突,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要引导高校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多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必然面对着多元文化现象,而多元文化现象也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进而推动整体的教育实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高校青年学生能够沿着德智体美、沿着“三个倡导”的方向前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引领高校青年学生正确看待文化多元的过程:一方面要了解文化多元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范围、影响方式和实际效果,防范无良文化,尤其是西方社会中的腐朽文化的影响;二是要引领青年学生认识和分析多元文化生成的基础,尤其是西方文化所生成的土壤与中国实际情况的不相同,揭露所谓“普世文化”的伪善“面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青年学生。

再次,高校青年学生的积极文化心态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培养。同时,培养青年学生的良好心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获得实效的重要助力。第一要及时地掌握青年学生的社会文化心理动态波动规律,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方式掌握青年学生社会文化心态之特点和变化趋势;第二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应对社会文化心态的理论解释力,要在知识层面和规范层面解释清楚社会文化心态“是什么”“为什么”“如何选择”等等问题;第三要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育青年学生正确的文化接受心态,比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等等。

最后,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能成为引导青年学生面对正面的文化讯息、远离负面的文化讯息的重要手段。一是要看到网络对青年学生吸收先进文化所具有的价值,网络能够使他们头脑活跃,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二是要看到互联网的正面性也不能无限放大,今天在网络世界里,各种文化思潮、各种价值观念都这里汇聚和扩散,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占领网络阵地、统摄网络思想。“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真理和理性的东西少了,谎言和谬误就会丛生。”[5]一方面要对虚拟社会的动态及时加以关注和处理,定期展开清网行动;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培养正能量的“网评人”,通过及时发布和评论相关正面信息,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正确文化观、价值观。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 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EB/OL].[2008-06 - 11].[2013 -11 -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15/201001/765.57html.

[4] 刁凤鸣.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的交互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5] 佚名.能否守住意识形态阵地事关中共命运[N].北京日报,2013-09-03.

猜你喜欢
多元化价值观核心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