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人民性和现实性

2015-08-15 00:53杨起予
关键词:理想中华民族民族

杨起予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上海 20002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人的夙愿,几代人的奋斗,夙愿和奋斗在岁月里沉积,便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梦。因此,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中国梦是一种追求、一种向往、一种民族的理想。理想之所在便是希望之所在和目标之所在,一个民族只有怀抱理想才能怀抱希望,只有怀抱希望才能百折不挠。

中国梦之所以能够鼓舞亿万中国人,是因为作为一个核心概念的中国梦,其本身内含着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历史内容、理论内容和现实内容。由于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所以,今天讲中国梦不能不追溯历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的中国近代历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中国在外力的逼迫下不断地向下沉沦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在沉沦中不断抗争,为民族寻路的历史。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60年代的第二次鸦片战争,80年代的中法战争,90年代的中日战争,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抗日战争,百年之间构成了中华民族艰难困苦的历程。而与这个过程相对照而存在的则是中国人不屈不挠地与外力抗争,在艰难困苦中一代一代前仆后继的过程。支持和维持了中国人不屈地抗争和持久地抗争的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对于复兴的憧憬和理想。而这种憧憬和理想的本质就是毛泽东后来概括的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息向往。我们今天讲的中国梦正是从这里开始的。由于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梦,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的苦难之中才有了一种超越了南北地域,超越了时间前后,超越了社会阶层,超越了局部利益的共性,因此,以民族复兴为中国梦,在110年里成了最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内含着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的文明和历史的怀念,并以此来支撑中国人对于外力的抵抗。但今天论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显然已不是再回汉代和唐代。在110年的近代历史里,中国人在抵御外侮的过程中一步步地开眼看世界,同时又一步步地进入世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90年代开始的变法运动,以及20世纪初年开始的共和革命,都表现了中国人在这一过程中以改变自己来回应外来的逼迫,就其本质而言,这种改变自己的过程便开始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洋务、变法和革命的动机都是追求中国的富强,因而都是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与单纯的回望历史相比,洋务、变法和革命又在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使古老的中国不断地改变自己,从而使古老的中国走向现代。这个过程使中国梦中不但内含着历史内容,而且内含着时代内容。我们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由于现代化成为中国梦,古人留给我们的“大同小康”的理想才获得了新的意义,并成为另一种感召力和凝聚力,使我们这个民族能够不断地从过去走向未来。

20世纪前期,社会主义学说传入中国,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为中国人所接受。中国人接受社会主义,是因为作为一种理想,社会主义的宗旨可以寄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在数十年求索和失败之后,社会主义内含的学说提供了资本主义所没有的个人对个人的公平正义和民族对民族的公平正义,对于久经苦难的中国人来说,社会主义带来的是一片光明。此后的90年,社会主义由理想化为社会运动,越来越大地影响了中国,这种运动发生在中国,从一开始就与此前数十年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过程前后相接。作为其中的一个典型,早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正是这样成为最早的共产主义者的。同时,就中国的社会变迁而言,这一运动以社会主义为理想重造一个现代中国,其历史渊源同变法、革命以来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也在前后相接之中,因此我们至今仍奉孙中山为我们的先行者。其中的区别在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着眼于民族,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着眼于社会,而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社会运动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占人口多数的底层和民众。这种运动前所未有地动员了人民大众,并因此而获得了1949年的胜利。当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其中昭示的既是民族复兴的理想,也是现代化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梦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憧憬,而是在新时代中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战争留下的遍地疮痍之中,我们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迅速地恢复了经济;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在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大国进行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和农业的合作化;在城市实行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并以此为基础,用20 多年的时间在贫穷落后的中国逐步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为19世纪以来没有国防的中国提供了不容侵侮的国防基础。这个过程动员了万千群众,造成了100 多年来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迁,由此形成的新的人际关系、劳动关系、城乡关系都为后来的历史发展构筑了前提和基础。后人回顾历史不会看不到,这个过程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一个传承历史的过程,但传承历史的过程同时又是在改变历史之中实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心观念之一是改革,这一观念之所以日益深入人心,就在于它深刻地说明了这种传承和改变之间的关系。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由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因此,作为一种憧憬的中国梦与当下的现实之间会有一段漫长的、我们所尚未认知的、并因此而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用的路程。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这个过程会出现出错和纠错。另一方面,我们的实践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里,而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又会使得曾经有过的经验变成一种局限,因此,自觉打破这种经验便成为改革之所以不得不然的理由和意义。虽然改革会伴随着困难和阵痛,但在不断的改革中实现的中国梦恰恰说明了中国梦的生命力之所在。

与改革同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深入人心的另一中心观念是开放。开放的根本意义就是面对世界。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人的冲击已经把中国拖向世界,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抱负和愿想,这正说明了中国的民族复兴是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放的观念由此而来,而今天的开放之不同于以往,则更明显地表达了一种面对世界的自觉态度。

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实际上就是从经济开始而影响政治和社会的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越来越广泛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正是这个过程造成了今天被称为“全球化”的局面,形成了我们所不能回避的现实环境。中国只能存在于与世界的广泛联系之中,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能实现于这种与世界的广泛联系之中。十多年前,我们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是160 多年来我们最主动、最自觉、最大幅度地向世界开放,并由此而获得了中国经济在21世纪的长足发展。与170多年之前相比,我们的胸怀、认知和力量得以在长久的历史变迁中走向丕变。而另一方面,我们以开放来面对世界,同时又是自主地面对世界。只有立足于自主,在面对世界、与世界交往联系的过程中,我们才不会丧失自我,才会以自己的平等换来他人的平等,同时又以自己的善意换来他人的善意。我们所向往的世界民族之林应该是多样的,是和而不同的,是互相欣赏和理解的。

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旨的中国梦是在一次次回应西方冲击的过程中产生的。在这个过程里,知识分子是最先自觉回应西方冲击的社会群体,因此,被后人称为“仁人志士”的一代一代知识分子曾经是中国梦的倡说者和解释者,从而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他们都成了追求中国梦的主体。但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倡说的憧憬、理想和追求并没有进入人民大众和社会底层,因此,他们的追求和奋斗常常是孤独的,不能形成四面回响,常常走向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和孙中山的辛亥革命都没有为苦难的中国真正召唤来一个新时代。与此相对比,90 多年前的社会主义运动是超越前人的,因为这场运动使得追求光明和向往新中国成为唤起人民大众,并因此而成为人民大众心中共鸣的东西。所以,百年中国梦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一个真正的主体,一个可以真正实现中国梦的主体。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60 多年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都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并由人民大众这个主体来实现的。

作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一开始重心便在于国家和民族。由于西方的冲击是国家对国家的冲击和民族对民族的冲击,因此,中国梦不能不以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强盛为重心。100 多年来,我们以国家和民族凝聚了中国人,走过了这一段艰难而又漫长的历程,并且在中国人心中培养了深厚而强固的爱国情怀。但就根本着眼,国家、民族和人民应当是一体的,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最终应该体现为人民的幸福和安康。两者的关联在100 多年里常常以“民富国强”表达出来,但在中国人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时,两者的一致又常常是一种向往和理想。在经历了110年民主革命和60 多年社会主义探索和实践之后,新世纪一开始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以前所未有的自觉把国家和人民的一致性看作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有了这种一致,我们才可以在国力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之间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又都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成为中国梦的主体和原动力。马克思指出:“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认定关系还给人自己”[3](P443),“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P730)。毛泽东指出:“被束缚的个性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5](P239)。他们说的都是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在于人民。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便内在地与每个个体连在了一起,并落实于在中国营造出一个所有人对所有人公平正义的社会,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努力追求自己全面发展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6]这句话春风化雨,入人心头,使每一个人都意识到,我们怀抱着伟大的理想,而理想之路就从我们的脚下开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日益发展,物质财富的总量超越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但是,改革牵动利益,又重新分配利益,因此,与此相伴随的不能不是新的利益群体、职业群体、社会群体的分化重组,以及贫富之间的种种差距,同时产生并影响社会的还有各色各样新的思想和观念。因此,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派生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社会主张;派生出由此而来的纷争和分歧。由此形成的是一种为世人所“普遍关注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来自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不同意见和声音汇聚成了一种众声喧哗,既显示了30 多年改革开放催生出来的主体意识和权力意识,也反映了走向明天的中国迫切需要在不同利益诉求之间形成连为一体的统一;在相互纷争和分歧之间寻找可以彼此呼应的共识。由此牵动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都归结为“利益容有不同,而人心需要汇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曾经在历史的艰难困苦中凝聚了中国人的中国梦,今天又能以其辽阔的广度和丰厚的深度为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人提供了一种可以维系人心而构成统一和共识的基石。作为国家的理想和民族的理想,中国梦是我们的共有和共想,因此,它可以超越任何个体和阶层,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中国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利益,找到自己的憧憬,找到自己的向往,从而使自己融入中国梦之中。而融入中国梦的过程,便是局部汇入整体、眼前汇入长远的过程。中国梦为所有中国人指明了一个共同的方向,使中国人的众声喧哗在追梦和圆梦中找到了一种可以携手同行的力量。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7]。而实现中国梦之所以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正在于中国梦本身能够凝聚中国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中国道路和中国精神才有了真实的主体。

中国梦是我们的未来之所在,但追梦和圆梦的过程不会步步平坦,过去如此,将来也会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构成了中国梦的主旨,在今天的中国,三者融为一体的过程只能实现于民族复兴的理想与时俱进的过程之中,实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递进的过程之中,实现于现代化转型的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之中。与时俱进、不断递进和进一步深化,本质都是持续地改革和自觉地改革。因此,中国梦只能是改革的梦。30多年前,我们以自觉的改革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并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个为改革所开启的新的历史时期又是一个不断呼唤改革的时期。一方面,在30 多年里,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变化,技术手段在变化,人和环境的关系也在变化,只有改革才能回应这些变化;另一方面,改革本身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又会派生出新问题,从而使改革的过程又成为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一个先行改革不断引来后继改革的过程。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六十条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方面,以极大的力度筹划深化改革,正是面对着改革开放经历了30 多年之后,存在于我们眼前的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旧的困难和新的困难在努力地寻求解决之道。历史留下的困难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而改革所派生的困难只能在进一步改革中才能解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8]。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道路的实现不能不依存于中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体制的改革。而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具体性和原则性,又决定了这个过程在追梦中圆梦,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

中国梦内含的中国精神,应当既有中国情怀,也有世界眼光。170年来,我们曾经长久地耳闻目睹西方人展示和讲述他们的文化,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促成了两千年传统的变迁。但一百七十年来,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又是倾听远多于表达。时至21世纪,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世界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认识中国和解释中国。然而,这种认识和解释常常是建立在西方之经验和理论模式基础上的,所以这种认识和解释常常与真实的中国之间有深深的隔阂。这种矛盾说明,比起中国的经济影响,中国的文化影响显然还行之不远。因此,在长久的倾听之后我们需要自觉地表达,向世界阐述我们的历史文化,向世界阐述我们的理想憧憬,向世界阐述我们的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精神与文化。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但在3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程度已日益深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因此而正在重构之中,这些都决定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也一定会影响世界的变化。而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正是立足于以一个真正的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国梦,传播一个追梦和圆梦的中国为世界发展带来的正能量,传播中国精神的自强自立与和平友善,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梦是睦邻的梦,让中国梦引导中国与世界越走越近。

[1]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2-04.

[2]庆祝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N].三晋都市报,2009-09-0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习近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N].东方早报,2013-05-16.

[7]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N].人民日报,2013-03-28.

[8]加强对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科学性[N].人民日报,2013-07-25.

猜你喜欢
理想中华民族民族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我们的民族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